第21章

关灯
    刘盈仰头得意道:“我当然知道!我还会背几段荀子的文章!我本想让叔父教我更多荀子的文章,但叔父居然一无所知。

    他真的是老伯你的弟子吗?我看他学识浅薄,不太像啊。

    ” 刘交:“……”我学诗的!你问我《诗》啊! 浮丘伯放下泥板,笑容儒雅:“你真的会背?知道荀子文章的人可不多。

    ” 刘盈很傲气,禁不住别人怀疑,立刻道:“我背给你听!” 他立刻摇头晃脑背了一篇荀子的《劝学》。

     前世的记忆留存在他脑子里的东西不多,但似乎前世的人背诵过的文章,他都能记起来。

     不过真奇怪啊,史书典籍这种拗口又没用的东西,为何前世的自己会背下? 就算刘盈今生也几乎过目不忘,但他绝对不可能去背不感兴趣的东西。

     难道前世的自己是历史或古文专业?或者前世的自己只是单纯背点古文章装逼? 刘盈以己度人,觉得最后一种猜测最有可能。

     《劝学》是教材必学古文。

    不过教材里只节选了几段,刘盈却能背诵全文。

     洋洋洒洒一千九百八十七个字背完,刘交和浮丘伯的其余弟子把眼睛都瞪圆了。

     浮丘伯的神情也变得严肃:“你除了《劝学》,还会背什么?” 刘盈道:“除了《劝学》,我就只会背《非十二子》了。

    我本来想给老伯背《非十二子》,但叔父所讲解的《诗》有其他儒家学派的痕迹,我怕连老伯一同骂了,所以便不背了。

    ” 浮丘伯没有教导过弟子《荀子》,只教导弟子普通的儒家经典。

    他身后包括刘交在内的弟子都不知道《非十二子》是什么,也不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内战。

     咸阳学宫以鲁儒为主,鲁儒以孟子为尊。

    荀子与孟子学术见解大为不同,两人活着的时候常有骂战。

    孟子死后,荀子也没停下过继续指着孟子的坟墓骂。

     李斯虽是荀子的弟子,但从不以荀子的弟子自居,而是自认为法家弟子,且从来不提携同门。

     从咸阳学宫,到秦国朝堂,有权有势的儒生几乎都为鲁儒。

    浮丘伯虽在齐鲁求学,却不是学术意义上的“鲁儒”。

    他不想与他们有冲突,也不想耽误弟子们的前程,自然不会教导弟子们《荀子》。

     他离开了咸阳,准备回乡后再思考如何传播先师衣钵。

     传播先师思想的同门很多,他如此做不是为了师门,而是他自己比起鲁儒的思想,更认可荀子的思想。

     浮丘伯经历过秦灭六国那段动荡的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