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关灯
    郎峰当年十六岁,任何事都要据理力争,追求出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

     他记得,郎任宁当时在备课,却放下了手里的讲义,要求郎峰把自己当成观众,重新讲了一遍。

    他做完以后,郎任宁夸奖了他。

    郎峰又问他:“所以是我错了吗?” 郎任宁说:“你没有错。

    ” 郎峰是有疑惑的:“可我在书本里找不到答案。

    ” 郎任宁当时的答复他记得很清楚,不仅是他的答复,更是他说话时的神情和语气。

     郎任宁说:“有些东西的答案不在书本里,是在心里。

    ” 第二天,郎任宁和江滢带着郎峰、郎逸换了一家教会。

    那家教会离家更远,所以每次郎任宁都要早起二十分钟开车送他们,可是他风吹雨打不动,一直持续到了郎峰上大学。

     郎峰给周其琛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正在阿姆斯特丹骑自行车看郁金香。

    郎峰说他来得正好,三月中旬是郁金香刚刚开始盛放,不用去什么景点,很多花园就有。

    他们一路骑一路停,在中心区北边的时候,郎峰带他绕了个路,到一家教堂前面停下来。

    那就是他去了三年的教堂。

     教堂的外面,也挂着一幅彩虹旗。

     周其琛突然说:“进去看看?” 那是个周中的下午,所以教堂没有活动,正常对外开放。

    郎峰带着他停好了车走进去。

    教堂所在的建筑出人意料地摩登,这和周其琛脑子里面预设的想象根本不一样――光线透过天窗和彩窗照射进来,空气里的灰尘反射出无数道的光束,或彩色或暖黄,像是神明打翻了调色盘。

    他想象的逼仄,阴沉,呆板都没有,只有光明。

     抬腿走近教堂那一刻,周其琛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他在逐渐拼凑郎峰的过去。

    而他的每一片拼图、每一个谜底,都和他猜测的一模一样。

    如同一道简单的公式,他输入的一定是这样的经历,才能输出如此结果。

     可虽然都猜到了,他却丝毫不觉得乏味。

    提议来阿姆斯特丹的时候,他主要想的是多一些时间和郎峰在一起,没想到这趟旅行有这么多的附加价值。

     和郎任宁的见面就更是如此。

    周其琛对郎任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都好,但就是有点不太像父亲。

    别的什么角色都行,大学教授,人生导师,或者专注于书本的研究员,可就是不像父亲。

     可能是因为,郎峰跟他爸之前太客气了,父子之间偶尔开开玩笑,但大部分时候气氛严肃。

    郎任宁每天都是雷打不动的白色衬衫,而郎峰时至今日在家庭聚餐的场合都要穿带领子的衣服,他们都是注重场合的讲究的人。

    周其琛看着郎任宁的时候,从里面看到了一百个郎峰的影子。

     听说郎峰要带男朋友回阿姆斯特丹,郎任宁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带他们去运河划了船。

    周其琛看着郎任宁把白衬衫的袖扣都挽起来,在大太阳底下划船划得汗水浸湿了衬衣后背,就觉得非常可爱,特别和蔼。

     那天晚上,几个人回到了郎峰在阿姆斯特丹的公寓里面,在他家里面烤披萨。

    周其琛本来就是打死都不会下厨的类型,如今也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