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关灯
    意思是不是?”他轻笑着重复了一遍,“没意思啊。

    ” 李稚看着杨琼月下抚着青牛的身影,他在这一刻似乎察觉到一种很隐秘的情绪,就这么幽幽的在这个深夜中蔓延开,却又最终了无痕迹。

    当时的他很难描述这种微妙的感觉,直到很久之后,李稚再回忆起那一天,他才终于明白那种感觉是什么。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兴于微澜之间,天下局势将变未变,小人物听见了巨轮遥遥碾过来的隐约轰隆声,却无力发出任何声音,闻美人死而往赴凭吊的王孙写好了诗稿,最终却只能扬灰风中,任凭它吹往青云四海,在那一刻这颗心也终于获得了片刻的自由与安宁。

     杨琼牵着他的牛往后院走了,庭中枇杷树叶沙沙地响,李稚坐了一会儿,也起身回屋了。

     李稚照旧隔几日就去谢家送一趟书,他一直没再撞见过谢珩。

    皇帝沉迷修道服丹,已经十几年没有上过朝了,盛京的官员也免了上朝,谢家人深居简出,平时很少出府,倒是时常有人前来拜会。

     李稚这身份进不去内院,他也就没再见到过谢珩,但偶尔能见到他们家那位二公子谢玦穿戴整齐出门会朋友,谢玦自然不会留意李稚这么个小人物,双方也没有交集。

     这一日,天气热的厉害,李稚按照约定去谢家送书,门僮刚进去通报,盛夏的雷阵雨说下就下了起来。

     李稚迅速从马车底下抽出油篷布盖在书箱上。

    今天琼林苑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李稚站在门口等了很久,直到傍晚才出来了几个人,为首的人浑身精瘦,简单的书吏打扮,看上去四五十多岁,一开口就让他帮着把书先搬进长廊去。

     送了这么多次书,这是李稚第一次走进谢家。

    一眼望去庭院平坦开阔,地上铺着成块的青石,两侧半旧的乌木长廊上绕着深绿的萝藤,大门右边有两株幽黑的老松树,这座三百多年的老宅并不像李稚想象中的那样奢华贵气,反而很古朴空旷,整个画面中最炫丽的反倒是雨水,成片地砸落下来,跟碎了满地的水晶琉璃一样。

     这就是清凉台最煊赫的门庭,开门如见君子其人。

     李稚听人说过,谢氏最早起于晋中西陵,其先祖谢皓是执掌周礼的大礼官,同时精通玄道,后世道教修史,将他列为晋中六位羽化登仙的人物之一。

     谢家是晋中第一高门,最显赫时连续出了四位宰相,直到谢洪忽然罢相归乡,这位先代名臣退仕后在桃林隐居四十余年,写了三百首诗编成《春去秋来集》,告诫子孙后人勿恋功名利禄,自此谢家人在仕途上一直很低调,官最高也不过做到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