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狼狈为奸

关灯
    历朝历代的帝王被称之为孤家寡人,都不如这四个字放在嘉靖身上贴切。

     有的帝王是被动变成了孤家寡人,而嘉靖则是靠自己的“实力”把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

     两个儿子不能见,是因为陶仲文建议“二龙不相见”的原因。

     自然,也可以视作是嘉靖对裕王跟景王的关切,怕应了陶仲文那句二龙不相见的谶语。

     而至于宫里的嫔妃,徐孝先想到这些都想笑。

     即便是严寒的冬季,嘉靖身上的衣裳穿的还很厚实,但还是可以看出嘉靖很瘦。

     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差点儿被自己的妃嫔给勒死了。

     因此自差点儿被自己的妃嫔勒死这件事情后,嘉靖就彻底变成了孤家寡人。

     如同软禁一般把自己困在这西苑,即没有了儿子可以训斥,也没有了妃嫔可以让他倾诉衷肠,哪怕是发发牢骚也好。

     而徐孝先的出现,以及对嘉靖敬多于畏的态度,反而是让嘉靖感到颇为新鲜跟舒心。

     从而也就使得嘉靖在对待徐孝先时,不自觉地会放下帝王的威严,形成了如今这种虽训斥但不怪罪的君臣融洽关系。

     “皇上,这笔交易划算。

    ” 徐孝先蛊惑道:“只要您愿意让臣动暂存在北镇抚司的那笔银子中的一部分,臣能保证,三五年的功夫,定能双倍奉还。

    ” 嘉靖嘴角扯了扯,感觉这小子像是来骗钱的。

     “你今日既然敢闹出这么大动静,肯定会是两手准备。

    那么若是朕不同意,你又会怎么做?” 像是料到了嘉靖会如此问,徐孝先便开始说起他的宏伟商业蓝图。

     织坊一事儿,从还未前往杭州,刚一接手明玉楼时就有了计划。

     只是因为不清楚如今杭州等地的纺织已经达到了何种程度,加上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伙商人,因而才没有跟嘉靖提及过。

     可如今随着百姓流民迁徙这件计划外的事情,徐孝先就不得不拿出来跟嘉靖好好唠唠了。

     身为后世的边防骑警,在辽阔的西域他可是实打实地见过后世的人工织机。

     而杭州一行,让他看到了纺车变织机的机会,也就使得他更有信心在良乡建一家织坊。

     除了织机,自然就是嘉靖想要修筑外城城墙一事儿,让徐孝先意识到了水泥这条生财之道。

     所以在徐孝先看来,尤其是水泥一事儿,必然能够说服嘉靖同意他挪用那笔银子。

     “皇上,明年开春建北关仓的时候,您就能知道臣说的是真是假了。

    ” 徐孝先保证道:“若是没有臣说的那么坚硬,到时候臣这个脑袋您摘走就是,臣绝无怨言。

    ” 嘉靖嫌弃的看了看徐孝先:“就你那脑袋朕要来有何用? 可就算是你说的是真,那么等建起来了,你认为那些穷困潦倒到都可能挺不过这个冬天的百姓流民,他们买得起吗?” “买的起。

    ” 徐孝先自信道:“臣是这么想的,可以让他们分三十年期来偿还。

     而且到时候无论是织坊还是臣刚刚说的水泥,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劳力。

     如此一来,百姓既可以忙时种地务农,闲时烧制水泥。

     尤其是一些妇女,如果她们愿意,那么也等同于给家里添了一点进项,如此一来,生活压力也就没有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