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关灯
    他们聚少离多,她会将自己一年里的故事在这个夜晚凌乱地讲给林思弦听,去过的地方,看过的电影,谈过的恋爱。

     哪怕去年林思弦搬去了亭水榭,这个约定也照常履行。

    他们在一个美术馆门前见面,于蕊给他指了一幅自己参与的作品,林思弦称赞“好看”。

     于蕊突然说:“思弦,我希望能成为可以听见你真心话的人。

    ” 林思弦难得有些错愕:“我真的觉得好看。

    ” “我知道,”于蕊说,“如果你以后提到你自己的时候,能跟提到花、提到画一样直白就好了。

    ” 过去一年林思弦在很多场合想起这句话。

    在某个夏日下午,他尝试付诸实践过,他发短信问于蕊:“有时间吗?我想跟你聊聊天。

    ” 于蕊隔了五个小时回复他:“抱歉,今天在男朋友家里,不太方便,有什么急事吗?没有的话我明天打给你。

    ” 林思弦很快回信息:“没事啊,我都忘了下午想要说什么了,你好好玩。

    ” 林思弦对昨天于蕊的失约不算太意外。

    这一年里,于蕊回复林思弦短信的速度越来越慢,她朋友圈出现的人越来越多,林思弦知道她要搬去她男朋友的城市,那里有一家她很喜欢的、提过很多次的美术馆。

     跨年夜的约定只是于蕊无意间种下的一束花而已,四五年的花期不算短暂,也到了应该凋谢的时候。

     想到这里,林思弦眼神又移回手里的试卷。

    这一页的最后一句话是---- “一朵花凋零,另一朵花开在无人知晓的土地; 被折断的枝条仍在生长,色彩未被消减,黎明从未停止。

    ” 林思弦发现自己有些沉迷这个人的文字了。

    虽然他仍旧不知道此人是男是女,在哪个班级。

     每周发下来的优秀作文也不全是他/她的作品。

    他们班的语文课代表有一次也获得了此项殊荣,特别害羞地将自己的文章传递给班里同学----文章隐去了姓名,但看那神情谁都知道这是他写的。

     客观来说,语文课代表的文章也写得不错,甚至字迹更加清秀,立意更加深刻,引用了几句知名作家的经典言论。

     但林思弦还是只对那个人的文字着迷。

    好神奇,明明都是单个字体的排列组合,明明表达的意思大同小异,但那些特定的话就像种子落在大脑,生根发芽。

     新年第二周的周一,林思弦主动去找语文课代表:“这一周的优秀作文发了吗?” “没有呢,好像还在复印,”语文课代表略有惊诧,马上又变得有些愧疚,“不过听说这次我的作文没选上,抱歉林同学,没办法帮你指导了。

    ” “是吗?”林思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