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紫衣女殷勤问字 白发翁傲慢谈文
关灯
小
中
大
耐三分,也就免去了许多烦恼,少了无数麻烦。
这样做下去,不仅算是处世的好方法,也是一生快活不尽的秘诀。
就算让无继国的人看到,咱们也问心无愧了。
对了,小弟听说无继国的人一直以土为食,这是为什么呢?”多九公说:“那个地方不产五谷,虽然有果木,他们也都不吃,只喜欢用土来代替粮食。
大概是习性相近,向来吃惯了,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林之洋开玩笑说:“幸亏无肠国那些富人不知道土能当饭吃,要是让他们知道了,只怕连地皮都要被刮光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船经过无继国,来到了深目国。
这里的人脸上没有眼睛,高高举着一只手,手上长着一只大眼睛。
如果朝上看,手掌就朝天;如果朝下看,手掌就朝地;无论左右前后,转动都极其灵活。
林之洋说:“幸亏眼睛长在手上,要是嘴也长在手上,吃东西的时候,任凭你再能抢,也抢不过他。
不知道深目国的人眼睛有没有近视?要是把眼镜戴在手上,倒也挺有意思。
请问九公,他们为什么把眼睛长在手上呢?”多九公说:“依我看,大概是因为近来人心难测,不像上古时期那么单纯,正面看人,很难捉摸对方的心思,所以把眼睛长在手上,这样四面八方都能观察到,便于防范,就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样,无非是小心谨慎的意思。
”唐敖说:“古人的书上虽然有眼睛长在手掌上的说法,但没有提到为什么会这样,如今听了九公这番精妙的议论,真的可以弥补古书的不足了。
” 这一天,他们来到了黑齿国。
这里的人不仅全身黑得像墨,连牙齿也是黑的,再加上一点朱红的嘴唇,两道红色的眉毛,显得更黑了。
唐敖因为他们黑得太厉害,心想面貌肯定很丑陋,无奈距离太远,看不清楚,于是约多九公上岸去走走。
林之洋见他们要去游玩,就带着许多脂粉,先去卖货了。
唐敖和多九公随后也上了岸。
唐敖说:“他们长成这样,不知道这个国家的风俗是什么样的呢?”多九公说:“这里水路离君子国虽然远,但旱路却是紧邻,大概这个国家的风俗还不算太粗野。
我多次路过这里,因为觉得他们长得面目可憎,料想语言也乏味,所以从来没上来过。
今天承蒙唐兄邀请,这还是第一次来看看。
大概我们也就是借此上岸活动活动筋骨,要说有什么值得观赏、值得谈论的地方,恐怕很难有。
唐兄只要看看他们的样子,其他方面也就可想而知了。
”唐敖连连点头。
不知不觉,他们进了城。
只见这里买卖兴隆,倒也热闹,语言也还算容易听懂。
街上也有妇女行走,男女并不混杂。
原来,城中有一条大街,走路的时候,男人都从右边走,妇女都从左边走,虽然是同一条街,却分得很清楚。
唐敖一开始不知道,误走到了左边,只听到右边有人招呼:“二位贵客,请往这边走。
”两人赶忙走过去,仔细打听后,才知道那边是妇女行走的路。
唐敖笑着说:“真没想到,他们虽然长得黑,但对男女之间的礼节分得很明白。
九公,你看他们来来往往,男女都不交谈,都是目不斜视,低着头走路。
没想到这个地方竟然能这样,可见君子国的风气影响也很深远啊。
”多九公说:“之前在君子国,那吴氏兄弟曾说他们国家的世俗人文,大概是受天朝文章教化的影响。
如今黑齿国又受到君子国教化的感染,从根源上来说,咱们天朝可算是万邦的根本啊。
” 唐敖和多九公一边谈论,一边走到了十字路口,旁边有一条小巷。
二人信步走进小巷,走了几步,看到有一家门口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女学塾”三个大字。
唐敖停下脚步说:“九公,你看这里既然有女学塾,那男子肯定也重视读书。
不知道这里的女子都读些什么书?”这时,门里走出一位老态龙钟的老者,他打量了唐敖和多九公一番,见他们的穿着和面貌与本地人不同,知道是从外地来的,便拱手说道:“二位贵客想必是从邻邦到此,要是不嫌弃这里简陋,何不到里面喝杯茶?”唐敖正想打听一下当地的风俗,听老者这么说,连忙拱手回应:“初次见面就来打扰,实在有些冒昧。
”于是拉着多九公一起走进屋内,三人再次相互行礼。
屋内有两个女学生,都十四五岁的样子,一个穿着红衫,一个穿着紫衫。
她们的脸虽然很黑,但眉毛弯弯如同朱红的新月,一双秀目盈盈含情,再配上如瀑的乌黑长发,樱桃小嘴,下面露出小巧的三寸金莲,倒也显得气质不俗。
两个女学生都走上前来行了一礼,然后回到座位。
唐敖和多九公还礼后,老者请他们坐下,女学生献上茶水。
彼此询问姓名,可这老者耳朵很聋,大家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姓名和来历大概说清楚。
原来老者姓卢,是本地有名的老秀才,为人忠厚老实,教书很有方法。
他听说唐敖和多九公都是读书人,又是从天朝来的,不禁恭敬地弯腰行礼说:“我一直听闻天朝是万国之首,是圣人所在的国度,那里的人品德高尚、学问渊博,无人能及。
我虽然一直心怀敬仰,却无缘当面请教。
今天有幸相遇,足以慰藉我一生的倾慕之情。
只是我见识浅薄,耳朵又聋,冒昧地请二位屈尊来到这简陋的家中,实在是招待不周,还请多多包涵。
”唐敖连忙
这样做下去,不仅算是处世的好方法,也是一生快活不尽的秘诀。
就算让无继国的人看到,咱们也问心无愧了。
对了,小弟听说无继国的人一直以土为食,这是为什么呢?”多九公说:“那个地方不产五谷,虽然有果木,他们也都不吃,只喜欢用土来代替粮食。
大概是习性相近,向来吃惯了,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林之洋开玩笑说:“幸亏无肠国那些富人不知道土能当饭吃,要是让他们知道了,只怕连地皮都要被刮光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船经过无继国,来到了深目国。
这里的人脸上没有眼睛,高高举着一只手,手上长着一只大眼睛。
如果朝上看,手掌就朝天;如果朝下看,手掌就朝地;无论左右前后,转动都极其灵活。
林之洋说:“幸亏眼睛长在手上,要是嘴也长在手上,吃东西的时候,任凭你再能抢,也抢不过他。
不知道深目国的人眼睛有没有近视?要是把眼镜戴在手上,倒也挺有意思。
请问九公,他们为什么把眼睛长在手上呢?”多九公说:“依我看,大概是因为近来人心难测,不像上古时期那么单纯,正面看人,很难捉摸对方的心思,所以把眼睛长在手上,这样四面八方都能观察到,便于防范,就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样,无非是小心谨慎的意思。
”唐敖说:“古人的书上虽然有眼睛长在手掌上的说法,但没有提到为什么会这样,如今听了九公这番精妙的议论,真的可以弥补古书的不足了。
” 这一天,他们来到了黑齿国。
这里的人不仅全身黑得像墨,连牙齿也是黑的,再加上一点朱红的嘴唇,两道红色的眉毛,显得更黑了。
唐敖因为他们黑得太厉害,心想面貌肯定很丑陋,无奈距离太远,看不清楚,于是约多九公上岸去走走。
林之洋见他们要去游玩,就带着许多脂粉,先去卖货了。
唐敖和多九公随后也上了岸。
唐敖说:“他们长成这样,不知道这个国家的风俗是什么样的呢?”多九公说:“这里水路离君子国虽然远,但旱路却是紧邻,大概这个国家的风俗还不算太粗野。
我多次路过这里,因为觉得他们长得面目可憎,料想语言也乏味,所以从来没上来过。
今天承蒙唐兄邀请,这还是第一次来看看。
大概我们也就是借此上岸活动活动筋骨,要说有什么值得观赏、值得谈论的地方,恐怕很难有。
唐兄只要看看他们的样子,其他方面也就可想而知了。
”唐敖连连点头。
不知不觉,他们进了城。
只见这里买卖兴隆,倒也热闹,语言也还算容易听懂。
街上也有妇女行走,男女并不混杂。
原来,城中有一条大街,走路的时候,男人都从右边走,妇女都从左边走,虽然是同一条街,却分得很清楚。
唐敖一开始不知道,误走到了左边,只听到右边有人招呼:“二位贵客,请往这边走。
”两人赶忙走过去,仔细打听后,才知道那边是妇女行走的路。
唐敖笑着说:“真没想到,他们虽然长得黑,但对男女之间的礼节分得很明白。
九公,你看他们来来往往,男女都不交谈,都是目不斜视,低着头走路。
没想到这个地方竟然能这样,可见君子国的风气影响也很深远啊。
”多九公说:“之前在君子国,那吴氏兄弟曾说他们国家的世俗人文,大概是受天朝文章教化的影响。
如今黑齿国又受到君子国教化的感染,从根源上来说,咱们天朝可算是万邦的根本啊。
” 唐敖和多九公一边谈论,一边走到了十字路口,旁边有一条小巷。
二人信步走进小巷,走了几步,看到有一家门口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女学塾”三个大字。
唐敖停下脚步说:“九公,你看这里既然有女学塾,那男子肯定也重视读书。
不知道这里的女子都读些什么书?”这时,门里走出一位老态龙钟的老者,他打量了唐敖和多九公一番,见他们的穿着和面貌与本地人不同,知道是从外地来的,便拱手说道:“二位贵客想必是从邻邦到此,要是不嫌弃这里简陋,何不到里面喝杯茶?”唐敖正想打听一下当地的风俗,听老者这么说,连忙拱手回应:“初次见面就来打扰,实在有些冒昧。
”于是拉着多九公一起走进屋内,三人再次相互行礼。
屋内有两个女学生,都十四五岁的样子,一个穿着红衫,一个穿着紫衫。
她们的脸虽然很黑,但眉毛弯弯如同朱红的新月,一双秀目盈盈含情,再配上如瀑的乌黑长发,樱桃小嘴,下面露出小巧的三寸金莲,倒也显得气质不俗。
两个女学生都走上前来行了一礼,然后回到座位。
唐敖和多九公还礼后,老者请他们坐下,女学生献上茶水。
彼此询问姓名,可这老者耳朵很聋,大家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姓名和来历大概说清楚。
原来老者姓卢,是本地有名的老秀才,为人忠厚老实,教书很有方法。
他听说唐敖和多九公都是读书人,又是从天朝来的,不禁恭敬地弯腰行礼说:“我一直听闻天朝是万国之首,是圣人所在的国度,那里的人品德高尚、学问渊博,无人能及。
我虽然一直心怀敬仰,却无缘当面请教。
今天有幸相遇,足以慰藉我一生的倾慕之情。
只是我见识浅薄,耳朵又聋,冒昧地请二位屈尊来到这简陋的家中,实在是招待不周,还请多多包涵。
”唐敖连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