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 第41到第45回

关灯
    手持长枪大斧,冲杀出来。

    那官员反应极快,转身就往外跑。

    四五十个兵丁慌忙拔刀迎战,怎奈王伯当枪法神勇,瞬间刺倒两三个。

    官员见势头不妙,带着众人退到门外,想上马放箭。

    不料马匹早已被劫走,只见齐国远等人如天神下凡,轮着板斧,带着十多个壮汉砍杀过来。

    官兵前后受敌,知道不敌,纷纷丢下兵器,束手就擒。

     李玄邃说:“这些兵丁与咱们无冤无仇,饶他们性命吧。

    那官员和詹贼去哪了?”庄上一个壮丁指着地上说:“刚才被这位爷一斧砍死了。

    ”原来齐国远和李如珪带着众人埋伏在后门外竹林里,见詹气先骑马领兵把守后门,一个壮丁指认:“就是这个贼子带头来的!”齐国远怒火中烧,冲出竹林大喝一声。

    詹气先吓得从马上跌落,被齐国远一斧结果了性命。

     李玄邃担心庄外还有埋伏,便和众人出去查看,只见一个穿红袍戴纱帽的人倒在沟里。

    单全说:“这就是二尹庞三夹。

    ”齐国远一把将他提起来,笑道:“你不是叫庞三夹吗?老子今天给你改个名,叫庞一刀!”说完一斧将其砍成两段。

    单全让壮丁把那二三十匹马赶入马棚,将杀死的尸首扛到田边大坑里,用浮土掩埋。

    李玄邃则命手下将被俘的兵丁一个个像捆粽子一样捆起来,推进甬道的靛坑里,盖上地板,再铺上石板。

     一会儿工夫收拾完毕,众人回到堂中。

    李密对单全说:“掌家,都怪我来寻员外,惹出这档子事。

    如今你们也没法在这儿呆了,反正员外也要去瓦岗寨,不如和太太商量,赶紧收拾细软,跟我们去瓦岗暂避一时,等看看情况再说。

    翟大爷寨里有不少家眷,你们去了也不孤单。

    掌家,你看如何?”单全此时也别无他法,只好进去和单雄信的寡嫂、妻子崔氏等人商议。

    单雄信家有寡嫂(单道之妻)、妻子崔氏、女儿爱莲,加上家人媳妇共二十余人,很快收拾妥当,坐上马车。

     单全让壮丁将自家厩中剩下的七八匹好马和从官兵那里夺来的二三十匹马喂饱草料,又让二十多个壮丁带上兵器。

    李玄邃安排单全和李如珪押着七八辆马车作为后队,自己与王伯当、齐国远及同来的小校作为前队,将庄门重重反锁,众人跨马启程,向瓦岗寨进发。

    这正是: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

     单雄信将窦建德的女儿线娘送到饶阳后,窦建德感激不已。

    此时窦建德已攻占七八处郡县,兵马多达十余万,深得民心,势力大振,极力挽留单雄信共谋大业。

    单雄信念及翟让是旧交好友,且翟让曾写信相邀;二来瓦岗寨多是心腹兄弟;三来瓦岗与潞州距离相近,便于照看家中,因此主意已定。

    他在饶阳住了两日,以家中有事为由,执意辞别窦建德。

    窦建德再三挽留无果,便赠予单雄信二三千金。

    单雄信谢别窦建德,带着四五个随从启程,离开饶阳,直奔瓦岗寨而去。

     连日来,四方盗贼横行,各地民团、差役忙碌,村落里家家户户用泥涂门、封锁门户,连歇脚的客店和饭店都很难找到。

    这日,单雄信一行赶了六七十里路,眼看红日西沉,天色渐渐昏暗下来。

    单雄信在马上对随从说:“尽快找个地方歇息才好。

    ”一个叫小二的随从,十七八岁年纪,指着前方说:“前面黑黢黢的一片,像是有人家,我去看看。

    ”小二飞快地跑进村中,只见只有一户人家,一带长堤边种着杨柳,有两三进瓦房,屋后是一个大竹园,旁边有一个小亭,双门紧闭。

    小二敲了两三下门,里面出来一位老婆婆。

    她仔细打量小二,说道:“你是金小二吧,听说你在潞州单员外家过得很不错,怎么到这儿来了?”小二定睛一看,叫道:“原来是外婆!我跟随员外到这里,天已经晚了,担心前面没有客店,所以想借宿一晚,没想到遇见外婆了。

    ” 正说着,单雄信一行已到门口。

    单雄信下马,坐在石磴上。

    老婆子进去没多久,只见走出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

    他见单雄信身材伟岸,像天神一般英武,十分惊讶,连忙拱手问道:“潞州有位单二员外,是府上的吗?”单雄信答道:“正是在下。

    ”那汉子将单雄信请进草堂,行过礼后坐下,说道:“久仰员外大名,今日才得以结识,不知员外因何事到敝地?”单雄信道:“小弟是去拜访一位朋友,担心前方没有客店,所以打扰府上,想借宿一晚,不知可否?”那汉子道:“这有什么妨碍,只是草舍简陋,恐怕委屈员外了。

    ”单雄信道:“哪里话!请问兄长尊姓大名?”那汉子道:“不才姓王,名当仁。

    ”单雄信道:“我们有个朋友叫王伯当,兄长叫王当仁,表字听起来像兄弟一般。

    ”王当仁道:“就是济阳的王伯当兄吗?他是我的族兄,前些日子曾到这里相会过。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单雄信闻言喜道:“玄邃兄想必是脱了灾祸了,可知道他们如今到哪里去了?”王当仁道:“都到瓦岗寨去会见翟子谦(翟让)了。

    ”单雄信道:“我正要去瓦岗寨与他们相会。

    ”王当仁听了大喜道:“员外要去瓦岗寨,再好不过了!正巧有一事相商,待小弟去请家伯出来。

    ”王当仁进去不多时,只见一位老者端着茶出来,与单雄信作揖后,请他坐下,献上一杯茶,便将前日王伯当、李玄邃到家中住了一晚,双方定下姻缘的事说了一遍。

    单雄信道:“玄邃兄在外漂泊多年,没想到今日与老翁定下婚姻,得以成家。

    ” 老者听了,忽然长叹道:“小女能许配李公子,终身有靠了。

    不想毫州的朱粲路过这里,小女偶然在门外打扫,被他看见,他放下金珠礼物,死命要娶小女做压寨夫人,约定月初回来迎娶。

    如今老夫想派侄子去告知李公子,往返需要七八日。

    想全家避到瓦岗寨去寻访李公子,又担心路上有闪失,真是两难啊!”单雄信问:“老亲翁家共有几口人?”老者道:“两个儿子前年都被官府抓去开河,至今一个未归。

    老伴早逝,只有这个小女、刚才那位侄子,还有两个做饭的老妈,总共四五人。

    ”单雄信道:“既然如此,老翁进去吩咐令爱,让她收拾衣物首饰,明日就动身。

    我送你们一家到瓦岗寨与李兄相会,如何?”老者听了,十分高兴,道:“承蒙员外高情厚意,待老汉叫小女出来拜见。

    ” 王当仁与金小二搬出酒菜,正要开席,老者领着一个垂髫女子出来,对单雄信说:“这是小女,过来拜见员外。

    ”单雄信抬眼一看,那女子秀眉如月,面容姣好,虽是农家女子打扮,却也娇艳动人。

    见她行礼拜下,单雄信只得朝上回礼,王当仁与老者连忙拦住,让女子拜了四拜后才进去。

    老者叫侄子陪单雄信饮酒,自己出去安排酒饭,招待随从。

     一夜过后,众人起来收拾细软,备好牛车和牲口。

    次日五更时分,老者用一辆牛车装载女儿和两个婆子,套上一头水牛;自己坐一辆小车,让人推着;王当仁喜欢步行。

    单雄信让随从用泥涂封好门户,见王当仁步行,便想下马陪走。

    王当仁道:“员外不必拘泥,小弟这双脚比牲口还快。

    ”两人推让一番,单雄信这才上马启程。

     路上行了三四日,已到瓦岗寨地界。

    单雄信吩咐两个随从:“先去前面打听,翟爷与李玄邃、王伯当在哪个营里,我们慢慢走,等你们回来回复。

    ”不多时,随从跑回来报告:“众位爷都在大营里,听说员外来了,都上马前来迎接!”话未说完,远远望见翟让、李密、徐懋功、王伯当、邴元真、齐国远、李如珪等七八位好汉骑马赶来。

    单雄信勒住马,对身后的王当仁说:“兄把车辆往后退一退,待小弟进营见过众人说明情况,再叫人来接你们,才合乎礼节。

    ”王当仁点头称是。

     单雄信策马向前,与众人会合,大家调转马头,一同进入大营,来到振义堂,各自行过礼。

    翟让道:“前日就盼着二哥来,为何今日才到?”单雄信答道:“建德兄死活不肯放我,在他那里耽搁了几天,勉强说谎才脱身。

    路上又因为玄邃兄的家眷要带来,又耽误了一日,所以来迟了。

    ”李玄邃听了大惊道:“小弟何曾有什么家眷劳兄带来?”单雄信道:“难道小弟骗你?如今令岳与令舅王当仁,已停车在后面,等兄去迎接。

    ”李玄邃道:“这就奇怪了,这门亲事是小弟前日偶然定下的,兄怎么知道还带他们来了?”单雄信便将在王当仁家借宿,遇到巨盗朱粲留下礼物要夺亲的事说了一遍。

     王伯当笑道:“这下好了,单二哥替李大哥带了新嫂子来;幸好李大哥也替单二哥接了家眷在此,算是扯平了!”单雄信闻言大吃一惊,道:“为什么贱内会到这里?”王伯当道:“尊嫂与令爱现在后寨,你进去问问便知详情。

    ”王伯当让单雄信进后寨去了。

    李玄邃赶忙安排肩舆和马匹,去迎接王当仁一家四五口到寨中相会。

    翟让吩咐手下宰杀猪羊,一来为李玄邃完婚,二来为单雄信接风洗尘。

    真是:人逢喜事心情爽,笑对知心欢乐多。

     第43回连巨真设计赚贾柳张须陀具疏救秦琼 有词写道:国家命运多舛,全仗英雄力挽狂澜。

    满腔热血几欲燃尽,双鬓已生白发。

    征衫浸透血汗,呼唤志同道合者共赴国难,却唯恐独木难支大厦将倾。

    奸佞小人遍布朝堂,暗中嫉妒贤能。

    直逼得张禄逃往秦国,伍子胥离楚奔吴。

    究竟谁能支撑危局?看宫阙废墟,黍离之悲难掩!(词牌“品令”) 世间的冤仇,唯有器量宏大的君子、胸怀宽广的豪杰,即便再深的仇怨,只要说清道明,片言之间便可冰释前嫌。

    至于官场中的小人,即便百般辩解,终究心存隐恨,除非以重金厚礼、绝色珍宝相赠,或许才能稍解其心。

    所以宇文述不责怪自己儿子荒淫作恶,反而对秦叔宝恨之入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且说单雄信进入后寨,与寡嫂、妻子崔氏、女儿爱莲相见。

    崔氏将之前家中遭逢变故、被接到瓦岗寨的事详细告知。

    单雄信见家眷安置妥当,便不再多言,走出后寨对李密说:“李大哥,你这‘绝户计’虽用得妙,却让单通无家可归了。

    ”徐懋功笑道:“单二哥何出此言?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前日你那只能算小家庭,将来要成就大业,才是真正的‘大家’,怎能说无家?” 此时堂中酒席已摆好,翟让举杯请单雄信坐首席。

    单雄信忙道:“翟大哥这就见外了!今日我到这里,大家便是一家人,尊卑次序须先定下来,日后才好行事。

    难道我单雄信是粗人,连礼节都不懂?”翟让道:“二哥说哪里话!今日承蒙你不弃,来与弟兄们聚义,这接风宴自然该你坐首席,第二位就该是玄邃兄了。

    ”李密闻言大笑:“此话怎讲?为何我坐第二位?”翟让解释:“众兄弟听好,今日趁此良辰,既为李兄完婚,也算喜筵,难道他不该坐第二位?”齐国远高声附和:“翟大哥说得对!今日一来给李大哥完婚,二来给单二哥接风,这两位首席、次席当仁不让!” 徐懋功却道:“不妥。

    今夜既是李兄婚宴,自然该请他岳父王老伯坐首席,这才合规矩。

    ”翟让一拍大腿:“还是徐兄有见识!我真是粗人,考虑不周了。

    ”忙叫手下到后寨请王老翁和王当仁出来。

     不一会儿,王老翁与王当仁来到堂中。

    翟让举杯请老翁坐首席,老翁再三推辞,最终只得落座。

    众人正要定王当仁坐第二位,王伯当阻拦道:“使不得!老伯在上,当仁不好并列而坐;况且当仁日后也要在此聚义,怎能僭越诸位兄长?”徐懋功见状道:“我来说个道理,大家听听是否妥当。

    ”众人齐声道:“懋功兄安排,必定合理,快说来听听!” 徐懋功朗声道:“方才伯当兄说得有理,当仁贤弟确实不该僭越。

    但如今我等聚义,志在干一番大事,怎能像寻常酒席般随意落座?须先定尊卑次序,日后号令才能得以施行。

    ”众人纷纷称是。

    徐懋功继续道:“依我之见,第二位该是翟大哥。

    为何?他是寨主,我等多是被他招致麾下,自然要遵他节制,第二位非他莫属。

    第三位则该是玄邃兄。

    ”李密忙道:“单二哥在此,我断不能僭越!”徐懋功摆手道:“翟兄为正,你为副,这是常理,不必推辞。

    第四位是单二哥。

    ” 单雄信却道:“我有句话要说!诸位或许不知徐兄的才学,但我与他至交,深知其能。

    日后翟、李二兄举事,在内全赖徐兄运筹帷幄、随机应变,谋事定策非他不可。

    若让我僭越他坐第四位,我便告辞,天涯海角何处不能安身?”王伯当接口道:“懋功兄,单二哥性格爽直,既然他这么说,你就别推辞了。

    ”徐懋功无奈,只得坐了第四位。

     于是,第五位单雄信,第六位王伯当,第七位邴元真,第八位李如珪,第九位齐国远,第十位王当仁。

    除王老翁外,九位豪杰依次坐定,席间大吹大擂,众人欢呼畅饮。

    单雄信问徐懋功:“寨中现有多少兵马?粮草是否充足?”徐懋功答道:“兵马约七八千,倒不愁少,日后每破一处郡县,自会有兵马归附,粮草也可就地征取。

    只是弟兄们太少,每破一城需有人驻守,遇官兵来犯需有人迎敌。

    如今仅十来个弟兄,如何够用?前日我让连巨真去兖州府武南店请尤、程两位兄弟,想必近日就到。

    ”原来连明(连巨真)此前因私贩私盐犯法,逃到翟让处入伙。

     正说着,小校来报:“连爷到了!”翟让道:“快请进来!”连明入席,与众人见过礼,在王当仁下首坐下。

    徐懋功忙问:“巨真兄,尤、程两位兄弟肯来吗?”连明道:“我到武南庄拜访尤员外,谁知他家重门深锁,人影全无。

    询问邻居,才知他因长叶林之事走漏消息,地方官想敲诈他五千两银子,他竟连夜带家眷迁到东阿县了。

    我又赶到东阿县,找到程知节,才知他与尤员外在豆子坑七里岗扎寨。

    我到山寨后,送上翟大哥的书信。

    程知节问:‘单员外可来聚义?’我答翟兄曾写信相邀,只是他要送窦建德之女去饶阳,回来后定会来瓦岗。

    尤员外却道:‘此话未必当真,窦建德正缺人手,怎会放单员外走?’程知节又问是否请了秦叔宝,我答单员外到了自然会请。

    尤员外叹道:‘叔宝兄与张通守正为隋朝效力,怎肯来做强盗?’程知节也说:‘单二哥、秦大哥都不在,我们去做什么?’于是尤员外写了回书,我便立刻赶回。

    ” 连明取出书信递给徐懋功,懋功看罢道:“不来也罢,日后再从长计议。

    ”连明又道:“虽没请来二人,我在路上却打听到一桩事,特来告知诸位。

    前日我在黄花村饭店住宿,见一个差官带两个随从也来投店。

    其中一个随从口音像同乡,我便与他攀谈,问他去哪儿公干。

    他说是从东京来,要去济阳提人。

    我留心上前套话,两人酒后透露:‘杨玄感旧案中四个逃犯,姓李的、姓邴的不知去向;姓韦的、姓杨的前日被抓,经刑官审讯,供出一个叫王伯当的住在济阳王家集,是他在白酒村陈家店用蒙汗药迷倒解差,助逃犯脱身。

    因此派我们主人去济阳王家集,命地方官捉拿这个王伯当。

    ’我得知消息,连夜赶来报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徐懋功转头问王伯当:“王大哥,你家眷可还在济阳老家?”王伯当答道:“前日出门时,内人暂住在内弟裴叔方处,如今不知是否已回家。

    我今夜就动身回去看看。

    ”徐懋功摆手道:“不必劳烦兄长亲自前往。

    ”又对连明道:“连兄,烦你为弟兄们再辛苦一趟。

    待伯当兄写封家书,再请单二哥修书一封,你同王当仁、齐国远二人扮成卖杂货的,前往齐州西门外鞭杖行贾润甫处投信。

    让他见机行事,务必将王兄家眷接上山来;若能说动贾润甫入伙,更是妙事——此人是个难得的人才。

    翟大哥、单二哥与邴元真兄,领三千人马前往潞州,一来向潞州府‘借粮’,二来打听二贤庄单二哥的产业是否连累了地方百姓。

    我与伯当兄、如珪兄随后领兵接应。

    ” 李密插问道:“那我呢?”徐懋功笑道:“兄长虽非贪色之徒,但今夜是你洞房花烛夜,只好代翟大哥镇守山寨,日后可有你出力的时候!”众人依计准备妥当,一夜无话。

    次日五更,连明与王当仁、齐国远三人早早起身——他们熟门熟路,专挑捷径小道,避开大路,不多日便赶到齐州西门外。

     却说贾润甫因世道纷乱,早已关闭了鞭杖行生意。

    连明叩开贾家大门,贾润甫迎出来,忙叫手下接过行李,引三人到堂中见礼。

    连明从怀中取出单雄信的书信递上,贾润甫阅毕,又将众人引入一间密室,奉上茶后问道:“连兄可认得济阳王家集的路?”连明道:“路虽走过,但从未去过伯当家中,即便有书信,也难免遭人怀疑,必得兄同去才能办妥。

    不知差官是否已到?若消息紧迫,又该如何应对?”贾润甫胸有成竹:“不妨!若走大路需三日,但若从牒子岗穿出斜梅岭,望小河洲去,只需一天就能到王家集。

    ”说话间,酒菜已摆上,贾润甫又询问寨中弟兄情况及兵马数目,三人详细作答。

    连明感慨:“贾兄如今虽清闲,却怕消磨了大丈夫气概。

    ”贾润甫长叹:“哪来什么清闲!每日对着枯山白浪,手下众人张口要吃要喝,哪里弄得来?前日秦大哥写信邀我去帮他建功立业,可如今四方起义军不下二三十处,哪里剿得尽?再说主上昏庸,奸臣当道,就算立了功,好处也落不到自己头上——看看杨老将军的下场便知。

    ”连明点头称是,王当仁趁机劝道:“兄何不去瓦岗寨?翟大哥与李大哥绝非等闲之辈,将来必有一番大作为。

    ”贾润甫沉吟:“翟大哥为人如何尚未可知,不过玄邃兄声名远播,才识过人又礼贤下士,将来成就定非寻常草莽可比。

    容我再观望些时日,迟早会来与诸位弟兄相聚。

    ”连明又问明日何时动身,贾润甫答:“五更出发。

    ”当下众人收拾杯盘,各自安歇。

     五更时分,贾润甫与连明、王当仁、齐国远用过早饭,便踏上前往济阳的路。

    三日奔波,傍晚时分终于抵达王家集——这不过是个二三十户人家的小市镇。

    众人进店不久,正巧遇见王伯当的内弟裴叔方。

    这裴叔方也是个舞枪弄棒的光棍汉,连明取出王伯当的家书,由他拿给姐姐过目。

    所幸王伯当家没什么老弱,只有妻子及一对伴当夫妇。

    裴叔方也打算送姐姐上山,急忙安排众人酒饭,让姐姐收拾包裹,雇了辆马车让两个女人乘坐,悄悄锁好房门,一行人便摸黑上路。

    贾润甫对连明道:“小弟不便远送,兄等路上当心。

    ”说罢往东而去,连明等人则往西而行。

     走了没几步,连明突然一拍脑门:“我忘了件东西,你们先走,我去去就来!”说罢朝贾润甫消失的方向飞奔而去。

    众人正疑惑间,只见连明笑嘻嘻地折返回来。

    齐国远笑问:“你忘了什么宝贝?”连明压低声音道:“我回贾兄处如此这般交代了一番,你们说好不好?”王当仁点头:“好是好,只是得派人打听他那边是否妥当,也好接应。

    ”连明道:“不妨,前面找个地方安顿好王家嫂子,咱们再去探听消息。

    ”众人一边商议,一边匆匆赶路,正是:莫叹萍踪暂离散,终须聚首共举事。

     却说宇文述因征高丽兵败被削职,急忙托何稠打造了一辆“如意车”,又装了一架三十六扇乌铜屏,献给隋炀帝。

    此时炀帝刚造完迷楼月观,正合心意,便准其官复原职。

    此前被俘的韦福嗣、杨积善落在宇文述手中,经不住严刑拷打,供出济阳王伯当住在王家集,于是宇文述差官携带公文前往齐郡,命张须陀(张通守)捉拿要犯。

     当日张须陀正在衙堂理事,门役禀报:“东都有机密公文,差官已到堂前。

    ”话未说完,差官已上堂,递上公文。

    张须陀拆开一看,差官在旁催促:“此乃台省机密,望老爷速速拘拿人犯。

    ”张须陀应道:“知道了。

    ”随即问衙役:“此处到王家集有多远?”衙役答:“二百余里。

    ”张须陀当即点兵三百,备好四五日粮草,即刻出发。

     张须陀的衙署与秦叔宝的鹰扬府相距不远,此时秦叔宝正与罗士信闲聊,听闻东京差官来提人,心中大惊:“王伯当住在王家集,莫不是白酒村劫囚之事败露了?”正暗自琢磨,忽听外边传梆声,报说有个姓连的故人求见。

    秦叔宝赶忙迎出,见是连明,忙引入内衙书室,低声问道:“兄一向在哪里?朝廷尚未赦免,为何冒险至此?”连明凑近道:“小弟日前在瓦岗翟让寨中,奉单二哥之命,修书请贾润甫前往王家集接王伯当家眷上山。

    如今差官去提人,却已人去楼空,唯恐走漏风声连累贾润甫,特来报知。

    兄念及旧日兄弟情分,速派人通知润甫,叫他火速逃走!话已至此,小弟另有要事,需前往潞州了。

    ”秦叔宝又问寨中弟兄情况,连明一一作答,随后起身告辞。

    秦叔宝挽留不住,送至门外,转身便与罗士信说明原委,命他骑马出城,速报贾润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罗士信备好马匹,一路疾驰到贾润甫家门前下马,推门而入。

    贾润甫见是罗士信,吓了一跳。

    罗士信忙问:“你可是贾润甫?”润甫答:“正是。

    ”贾润甫虽认得罗士信,却不知来意,问道:“罗兄大驾光临,有何见教?”罗士信将他拉到一旁,附耳道:“兄藏匿了叛党王伯当的家眷,如今官府回衙就要拿你!快些逃命吧!”说完翻身上马,飞驰而去。

     贾润甫闩好大门,暗自思忖:“那晚从王家集动身,神不知鬼不觉,是谁走漏了消息?刚才罗捕尉亲自来报,想必是秦大哥派他来的,此事定是真的。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罢罢罢,这世道终究要走绿林这条路,不如尽早投奔瓦岗!”当下叫醒妻子,收拾细软,命两个做土工的手下喂饱槽头四五匹牲口,众人带上眼纱,策马扬鞭,直奔瓦岗寨而去。

     贾润甫一行人即将走出齐州界口,前往瓦岗寨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大道,一条是小路。

    润甫心里盘算:“走大路怕官兵追击,走小路又怕遭遇山贼。

    ”正犹豫间,忽见树底下的石头上躺着两个大汉,两人突然跳起来大声喊道:“好了,来了!”贾润甫骑在牲口上吓了一跳,定睛一看,原来是齐国远,另一个却不认识。

    润甫笑骂道:“你们这群人,把我折腾得好苦!”又问齐国远:“这位是谁?”齐国远道:“这是王当仁兄,如今在山寨入伙,正巧在这儿开了个小店打探消息。

    ”王当仁催促道:“别闲聊了,王家嫂子还歇在前头店里,赶紧过去一起赶路!”原来前头有个叫赵大鹏的头目开了家酒肆,既是山寨耳目,也供劫掠往来之用。

    贾润甫听了大喜,催着众人跟着王当仁赶到赵大鹏的店里,与王伯当的家眷会合后,一同往瓦岗寨而去。

    正是乱世之中人如飘蓬,关山难越客思悲凉。

     再说张须陀(张通守)带着官兵和差官到王家集捉拿王伯当家眷,三日路程抵达后,拘来地方保长询问,却见王伯当家大门紧锁。

    差役扭断门闩推门而入,只见屋内只剩桌椅家什,早已人去楼空。

    询问四邻,都说人是五日前离开的。

    张须陀命人贴上封条封锁房屋,将四邻带回衙门用刑审问。

    其中一个姓赵的邻居禀告:“那晚我开门解手,听见门外有人喊‘贾润甫你请回罢,我们去了’。

    他们家眷常来常往,哪里想到是犯事逃走了?”张须陀问衙役是否知道贾润甫住处,众人推说不知,唯有一个衙役禀道:“西门外有个开鞭杖行的,叫贾润甫,不知是否就是此人?”姓赵的连忙指认:“正是他!那晚就是喊他回西门去的!” 张须陀正要带队去拿人,忽有探马急报:“刘武周带宋金刚及数千喽啰,过博望进犯平原县了!请老爷速速发兵会剿!”张须陀闻言,忙命衙役去请秦叔宝。

    不多时秦叔宝赶到,张须陀将差官带来的兵部公文及地邻口供递给叔宝看,说道:“贼情紧急,我要点兵进剿,烦请都部出城捉拿贾润甫,带到军前审问,便可得知王家眷属下落。

    ”秦叔宝心中暗惊:“贾润甫是我通风报信让他逃走的,若真走了还好,若还在家中,该如何收场?”于是推脱道:“贼人入境,理当卑职去剿;但逆党之事事关重大,还是大人亲自前往稳妥。

    ”张须陀坚持道:“不必推辞,速去便是!” 叔宝无奈,只得骑马带几个家丁,同差官出城,假意让地方领到贾家,却见门户紧锁。

    破门而入后,屋内早已空无一人。

    询问邻里,都说“门是前日锁的,不知人何时走的”。

    差官禀道:“贾润甫既然携家逃遁,必定有党羽接应,想必逃得不远,求秦爷速速追捕!”叔宝皱眉道:“叫我去哪里追?我还要赶去张老爷军中剿贼!”说罢上马离去。

    差官无可奈何,只得随叔宝到张须陀军中讨了回文,返回东京复命。

     宇文述见回文中提到地邻招供贾润甫一事,又听差官禀说“曾派都尉秦琼严拿未获”,顿时勾起前仇:“秦琼这小子,当年没害死他,反被来护儿羞辱一番。

    如今他在山东为官,我正好上个本,将他卷入杨玄感逆党案中,就说逃犯韦福嗣招供秦琼与李密、王伯当暗中勾结,如今在山东担任都尉图谋不轨。

    一面上奏,一面发公文,差官若在军前,就叫张须陀拿下解京,也好报我前仇!”宇文化及沉吟道:“父亲此计虽妙,但张须陀有勇有谋,秦琼又骁勇异常,若一时拿不住,恐怕他勾结群盗反叛,祸患更大。

    不如连他家属一起拿解来京,那厮见妻儿在我们手中,料不敢轻举妄动,此计更为万全。

    ”宇文述赞道:“我儿思虑周全!”当下商议已定,宇文述即刻上奏,诬陷秦叔宝为李密同党。

    朝廷自然准奏,随即差两员官员:一员去张须陀军中传旨,一员去齐郡郡丞处投递公文,务必提拿人犯,不得有误。

     此时罗士信在齐郡防御贼寇,张须陀与秦叔宝在平原县抵御匪患。

    无奈贼众势大,官兵寡不敌众,剿匪之战此起彼伏——这边刚退,那边又起,如何杀得尽?全靠三人拼力抵敌,才勉强稳住局面。

    一日,张须陀正在平原县大营中准备与叔宝商议招集流民、加强防御之策,忽然有差官持兵部机密文书来见。

    张须陀拆封阅毕,仍将文书装入封袋,放在案头。

    差官催促道:“宇文大人吩咐,此事需即刻施行,以免人犯逃脱。

    ”张须陀淡淡道:“知道了,明日来领回文。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晚,张须陀在帐中灯下起草奏疏,为秦琼辩白:“秦琼五年血战报国,如今在山东与下官朝夕相处,何曾与杨玄感有过往来?望陛下明察,切勿听信奸佞之言,陷害忠良……”他命谨慎书吏抄录奏折,又拟好给兵部的回文。

    次日清晨,正待打发差官,恰逢秦叔宝安抚百姓完毕,来商议班师之事。

    差官听说叔宝到了营中,误以为张须陀骗他来拿人,急忙进营,却见两人和颜悦色、谈笑风生。

    待叔宝起身,差官生怕他逃走,连忙禀道:“兵部差官领回文!”张须陀皱眉道:“你这人怎如此性急!”命书吏递上回文。

    差官见只有回文,急道:“卑职奉文提解人犯,还请老爷交割犯人,派兵协解!”张须陀道:“事情我已在回文中说明,你拿去便是。

    ” 差官急得直嚷:“老爷!此事关乎叛逆大案,朝廷已下旨提解,非同小可!若不带人犯回京,卑职担着‘庇护奸党’的罪名不说,于老爷也多有不便!”秦叔宝不明所以,见差官苦苦哀求,便劝解道:“大人,究竟是何逆犯?若情况属实,便让我随他解京便是,不可因我连累大人。

    ”张须陀本想暗中周旋,不想事情败露,只得说道:“昨日兵部来文,称杨玄感余党韦福嗣招供,说都尉与王伯当家眷窝藏李密,故命提解。

    但我深知都尉五年血战,绝无通敌之事,已拟好辩白奏折与回文。

    这差官竟敢在此撒野!” 叔宝肃然道:“真假自有公论,但我若不去,这罪名恐要连累大人。

    当年因拿不住李密,便有人用此等罪名构陷我,如今若我不去,矛头必指向大人。

    ”说罢命从人取来囚衣,要换去官服赴京。

    张须陀按住他道:“都尉不必如此!如今山东、河北全靠你我支撑,若无你,我独木难支。

    大丈夫不死则已,要死也要为国家烈烈轰轰而死,名垂青史!怎能屈从于狱吏,让奸人得逞?”说罢命书吏取来奏折给叔宝看,当面封好,又命人设香案,亲自拜了奏折,给旗牌官发了路费,再取十两银子赏给差官。

    差官见无法违抗,只得奉旨回京。

    叔宝上前称谢,张须陀正色道:“都尉不必谢我,今日只为国家与地方大计,并非为你个人市恩。

    你我只需并力同心,剿尽群盗,安抚百姓,便是对国家最好的回报!” 自此,秦叔宝感激张须陀知遇之恩,一心要建功立业——既为报国,也为报知己。

    却不知家中早已因这桩公案陡生变故。

    正是:奸雄毒计陷忠良,逼得英豪走四方。

     第44回宁夫人路途脱陷罗士信黑夜报仇 有诗写道:“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叹亦堪怜……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鸥夷理钓船。

    ”这首元代叶靖逸的诗作,感慨宋岳忠武王岳飞一片精忠报国,却遭丞相秦桧忌恨。

    即便有韩世忠、何铸、赵士褒等人营救,终究难逃一死,致使金人猖獗无人能制,徒留后人叹惋。

    倘若当时有惜才大臣从中周全,留住岳少保,金人何至横行?由此可见,国家需将相和衷共济,切忌相互猜忌,方能让忠臣良将全力为国效力。

    否则逼迫过甚,非但无人为国家平定战乱,反而可能引发祸乱。

     且说张须陀因战功升任齐郡通守,齐州郡丞则新选了山西平阳人周至接任。

    一日,周郡丞正在衙堂理事,兵部差官送来公文,要拘拿秦叔宝家眷。

    郡丞遂差遣差役,持拘牌前往鹰扬府。

    差役先见罗士信,呈上纸牌。

    罗士信怒道:“我兄长出生入死才挣得这点功名,怎就成了逆党?简直可恶!还不快滚!”差役赔笑道:“这是老爷吩咐,小人不敢违抗。

    即便周老爷也不敢轻慢,实是兵部公文,又有宇文大人上奏、皇上圣旨,才敢来拿人。

    还请老爷三思。

    ”罗士信瞪眼喝道:“让你走就走!再多嘴惹恼了老爷,每人三十大板!”差役见状,只得退回,向周郡丞复命。

     郡丞无奈,忙命备轿去见罗士信。

    罗士信出来见礼,郡丞深知他年轻脾气躁,忙先赔了许多不是,说道:“方才多有冒犯,秦都尉与我虽一文一武,却也是同僚,岂敢不给他体面?但这是部文,奉了圣旨,以‘逆党’为名,罪名甚大,差官又日日催促,小弟实在担当不起。

    想来此事也难以庇护,特来与您商议。

    ”罗士信道:“下官与秦都尉是异姓兄弟,他临行前将母亲、妻子托付给我,我岂能让她们受此凌辱?还望大人通融。

    ”周郡丞道:“小弟何尝不想通融,但部文难违。

    ”罗士信道:“事无大小,全看大人是否肯担当。

    即便要拿人,也该先通知我那秦都尉,哪有不拿本人先拿家属的道理?”周郡丞道:“小弟此番前来,正是念及同僚情分。

    不如重赏差官,先稳住他,回文就说秦琼母亲、妻子已到官,但身染重病不便起行,等病情稍好,立即随差官押解赴京。

    如此暂缓几日,再想办法到京中打通关节,方可两全。

    ” 罗士信虽年轻,却也通晓事理,说道:“我兄弟向来不拿别人钱财,哪来钱打点?有我在,就绝不能让他妻子出官!”郡丞见说不动,只得回衙。

    偏偏差官每日催逼,郡丞无奈,与众书吏商议。

    其中一个老猾书吏献计道:“奉旨拿人,断无回覆之理。

    如今罗士信手下有兵马,硬来抢夺恐怕拿不住。

    不如先算计了罗士信,何愁秦琼家属拿不来?况且罗士信与秦琼同居,既是异姓兄弟,也算家属,一并解京,永绝后患。

    ”郡丞犹豫道:“他猛如虎豹,如何拿得住?路上若有闪失,如何是好?”老猾书吏附耳道:“老爷不必多虑,只需将罗士信及其母妻骗来当堂拿下,交给差官,路上即便出了事,也是差官和别处的责任。

    ”郡丞点头称善:“但如何骗他来?”书吏如此这般说了几句,郡丞大喜,即差该吏去请罗士信,只说商量回文一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