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双宰辅畅谈俗弊 两书生敬服良箴

关灯
    吴之和开口说道:“我一直听闻贵地的习俗,在殡葬这件事上,做子孙的不把死者入土为安放在首位,常常因为挑选风水宝地,使得父母的灵柩多年不能下葬,甚至拖延两代、三代之久,逐渐形成了风气。

    以至于庵堂道观、寺院之中,停放的灵柩堆积如山;荒郊野外,暂厝的棺木数不胜数。

    而且有些人,起初有能力时因挑选风水宝地而耽误了时间,等到后来没了财力,就算想简单地把父母安葬,也做不到了。

    时间一长,竟连入土的日子都遥遥无期。

    这样的情况,死者若地下有知,怎能闭眼安息?况且那些精通风水的人难道没有父母吗?要是真有好的风水地,为何不留给自己用呢?如果得到一块好地就能发达,那通晓地理风水的人,又有几个真正发达了呢?如今为了父母还未入土的骸骨拖延时间,去追求将来虚无缥缈的富贵,作为子女,心里既不安,也不忍心。

    这都是因为不明白‘人杰地灵’的含义,才会如此。

    就像伏羲、文王、孔子的陵墓,都生长着蓍草,用来占卜极为灵验;其他地方虽然也有蓍草,但质地不佳,占卜也没有效果。

    人杰地灵,由此可见一斑。

    现在的人选择阴宅,无非是想让子孙兴旺,害怕衰败。

    就兴衰来说,比如陈氏家族的昌盛,有‘凤鸣’的占卜预兆;季氏家族的兴起,有‘同复’的筮卦之兆。

    这都是气数使然,并非阴宅风水造成的。

    占卜既然有预兆,可见阴宅的好坏又有什么用呢?总之,天下的事,不是大善就不能转祸为福,不是大恶也不能转福为祸。

    《易经》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说法,就是明证。

    如今想通过选择阴宅来改变命运,另有企图,这难道不是缘木求鱼吗?与其在选择风水上白白浪费,不如遵循《易经》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意思,多为父母做好事,广积阴德,日后就能安享余庆之福。

    比起那虚无缥缈的阴宅风水,岂不是强过万万倍?依我愚见,殡葬之事,家境贫寒的人家,应当尽快办理,不可拖延;家境富裕的人家,也只需选择地势高的地方,避免水患,就是好地方。

    这样父母没有遗憾,子女扪心自问也能安心。

    这只是我这个海外之人的浅见,不知是否符合二位的心意?” 唐敖和多九公正要回答,吴之祥接着说道:“我听说贵地的习俗,但凡生了子女,就有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的说法。

    富贵人家到了这些日子,不是大摆宴席就是请人演戏,必定大量宰杀猪羊鸡鸭等牲畜。

    我听说‘上天有好生之德’。

    如今上天赐子女给人,人却不懂得体会上天的好生之意,反而因为子女的这些日子宰杀许多生灵。

    这就等于上天赐下一个生灵,人却伤害无数生灵,那上天又何必再赐子女给人呢?凡是父母有了子女后,有的到西庙烧香,有的去东庵许愿,无不希望子女无灾无病,福寿绵长。

    可现在因为这些无关紧要的事,宰杀无数生灵,花费大量钱财,这是先替子女造孽,就算事后忏悔都来不及,又怎能指望他们福寿双全呢?往往贫寒人家的子女大多能长寿,富贵人家的子女却常常夭折,探究其中的原因,虽然不一定全是因为这个,但也不能不引以为戒。

    为人父母的,如果把为子女办宴席花费的钱,全都用来接济贫寒之人,或者买物放生,自然不必刻意求福,福分也会自然降临,不必刻意求寿,寿命也会自然延长。

    我还听说贵地有把子女送进佛门的习俗,称之为舍身,大概是因为民间传说做了佛家弟子,一定会得到神佛的护佑,有病的从此就能康复,寿命短的也能渐渐转为长寿。

    这不过是僧尼用来诱人上门的话,可愚昧的男女们无知,都把它奉为神明。

    这种习俗沿袭已久,所以僧尼越来越多。

    这一宗教本无害于人,但数量过多,不仅阴阳失去了配合的正道,还滋生出无数淫乱私奔之事。

    依我愚见,凡是乡下愚昧之人误将子弟送进佛门的,本地的父老乡亲就应该用‘寿夭有命’以及‘无后为大’的道理,恳切地劝说他们的父母。

    时间长了,就没人舍身入佛门了,这一宗教自然会逐渐衰落。

    这一宗教衰落了,不仅阴阳能得到正常的配合,而且乡下的愚昧之人也能保全无数贞洁的妇女。

    总之,天下少一个和尚或少一个道士,世间就会多一个贞洁的妇女。

    当然,这其中贤愚不同,一生不近女色的人自然也有;但像好色之辈,一生一世,又岂止奸淫一个妇女呢?我的这些浅见对不对,还请二位指教。

    ” 吴之和又说:“我听说贵地向来有打官司的说法。

    我读古人的书,虽然对‘讼’字的含义略知大概,但我们这里从没有这种事,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引起的。

    仔细打听贵地打官司的缘由,才知道起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口角不和,不能互相容忍;有的是因为财产纠纷,导致双方相争,偶然间一时意气用事,就到官府去告状。

    官司一旦开始,双方就没完没了地互相控告。

    一开始,双方都绞尽脑汁,舞文弄墨,不但编造谎言,还把毫无根据的事情硬扯进来,只希望能耸人听闻,全然不顾丧尽天良。

    打官司之后,就开始百般浪费钱财,毫不爱惜;整天在公堂下跪着,也不顾及颜面。

    幸好官司了结了,却花掉了无数钱财,弄得焦头烂额,已经是不堪重负。

    要是命运不好,从中再生出别的枝节,拖延的时间久了,即使想将就着把事情了结,也做不到了,家境就会因此衰败,事业也会因此荒废。

    这都是因为不能容忍,才导致身不由己,就算后来醒悟了,又怎么来得及呢!尤其奇怪的是,还有一种唆使别人打官司的人,哄骗愚昧的百姓,勾引他们打官司,捕风捉影,设计谋划,要么诬陷善良的人,要么胡乱牵连无辜的人,引别人走上打官司的路,自己却在暗中谋取利益。

    一旦事情败露,他们就远走高飞。

    老百姓无知,往往被他们愚弄,没有不被害的。

    这固然是唆使打官司的人造孽太多,但也是当事人贪心自找的。

    依我看,打官司这件事,不管你多么强横,多么机巧,时间长了,最终对自己都不利。

    所以《易经》说‘讼则终凶’。

    世人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共同营造美好的风俗,又怎么会有打官司的事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再者,听说贵地的习俗,常常屠宰耕牛,我原以为一定是用来祭祀的。

    等仔细打听,才知道是市井小人为了获利,而那些贪吃嘴馋的人就竞相购买,当作食物。

    完全不想人没有五谷就无法生存,而五谷没有耕牛就无法生长。

    牛是世人养命的根本,不考虑如何报答它,反而把它当作美食,这难道不是恩将仇报吗?虽说这牛不是因为我而被杀,我一个人吃的也不多,但要知道老百姓屠宰耕牛是为了获利,那些善良的君子,如果都绝口不吃牛肉,没人购买,任凭牛肉腐烂,他们又怎么会再去屠宰呢?可见屠宰耕牛的人固然有罪,但吃牛肉的人,其罪过更是无法逃脱。

    如果论罪过的大小,那屠宰耕牛的人原本算是罪魁祸首,但这类人无非是市井中的平庸愚昧之辈,只知道追逐利益,哪里懂得善恶果报的道理。

    况且世间的牛,又怎么知道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