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开封府总管参包相 南清宫太后认狄妃

关灯
    陈设简洁雅致,毫无奢华俗气,不禁连连称赞。

    包兴连忙端茶让座,在下手相陪。

    宁总管知道包兴是包公亲信,且在朝中经常见面,也不敢轻视。

     正说着话,只听外面包公问:“请进来了吗?”李才回道:“已经请到了。

    ”包兴赶忙迎出去掀开帘子,包公走进屋。

    宁总管早已起身相迎,说:“我特意来给大人请安。

    大人一路奔波辛苦了。

    本想昨天就来,怕大人劳累,所以今早才来,就怕耽误大人办事。

    大人歇过来了吧?”说完,倒地作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包公连忙回礼,说:“让公公挂念了。

    我还没去拜访,反倒让您先来了,实在过意不去。

    ”说罢请宁总管坐下,重新沏茶。

    包公问道:“公公前来,不知有何指教?还请明示。

    ” 宁总管笑着说:“我这次来不是为了公事。

    六合王爷十分敬重大人忠正贤能,经常在狄娘娘面前提起。

    娘娘听了也很高兴。

    最近大人为庞昱一事先斩后奏,更显赤心为国、不畏权贵。

    王爷下朝后把这事奏明娘娘,娘娘高兴得不得了,说:‘这才是匡扶社稷的贤臣!’还教导王爷,让他多向大人学习,做个清正贤明的王爷,才不辜负圣上恩典。

    我们王爷也特别仰慕大人,只是一直没机会亲近。

     “我寻思,眼下就是娘娘寿辰,大人何不备份薄礼前去祝寿?这样一来,能不辜负娘娘的喜爱,二来王爷也能跟着大人增长见识,岂不是两全其美?所以我今天特意来送信。

    ” 包公听后暗自思量:“我本不与朝中权贵交往,但如今太后之事要紧。

    当今皇上只知狄后是生母,却不知太后受冤。

    不如将计就计,或许能省去许多麻烦。

    况且六合王也是贤王,与他结交也不会辱没我。

    ” 想罢,包公问道:“不知娘娘寿诞是何时?”宁总管道:“就是明日寿诞,后日生辰。

    所以我才急急忙忙赶来,事不宜迟啊。

    ”包公道:“多谢公公指点费心,我定当遵命。

    还有一事,娘娘寿诞,我们外官不便当面叩拜。

    我母亲现在府中,明日先送礼,后日正日子,我想让家母亲自前往,这样岂不更显亲近?您看可否?” 宁总管一听,说道:“哎哟!老太太也在?这可太好了!我回去就向娘娘奏明。

    ”包公致谢:“又要麻烦公公了。

    ”宁总管道:“说哪里话!既然这样,我就先回去了。

    先替我向老太太请安。

    后日在宫里,我再好好接待她老人家。

    ” 包公又托付道:“家母进宫,还望公公多多关照。

    ”宁总管笑道:“这还用大人说?我肯定尽心,咱们交情在这儿呢!大人留步,不用送了。

    ”包公将宁总管送到仪门,在对方再三阻拦下,才作别离去。

     包公走进内室,把宁总管来访的事详细地说给夫人听,又吩咐夫人把这事悄悄地向太后奏明。

    夫人领命后,前往静室去了。

    包公则又来到书房,对包兴说,让他准备一份寿礼,明天送往南清宫,还叮嘱包兴要好好对待范宗华,说事情办完后自有安排,千万不能把事情的底细泄露给范宗华。

    包兴深知此事重大,不仅范宗华被瞒在鼓里,就连公孙先生以及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等人也丝毫不知此事。

     到了第二天,包兴把寿礼准备妥当,一共有八样,拿给包公过目。

    寿礼无非是酒、烛、桃、面之类的东西。

    包兴先叫差役把寿礼挑往南清宫,自己随后骑马前往。

    到了南清宫横街,只见人夫轿马众多,送礼物的人有的抬着,有的扛着,人声嘈杂,道路拥挤不堪。

    包兴只好下马,吩咐人役说:“等这些人稍微散开些,再把马牵到王府去。

    ” 包兴步行来到王府门口,只见五间宫门,两边的大炕上坐着不少官员。

    又见各处送礼的人都手捧名帖,低声回话,那些王府的官员们爱答不理的。

    包兴见状,走上台阶,来到一位王府官员跟前,从怀中掏出名帖,说道:“有劳老爷们,替我回禀一声。

    ”刚说到这儿,只见那人翻了个白眼,问道:“你是哪儿来的?”包兴答道:“我是开封府的……”才说了三个字,忽见那人站起来,说道:“一定是包大人来送礼的吧。

    ”包兴说:“正是。

    ”那人一把拉住包兴,说道:“好兄弟,辛苦辛苦。

    今早总管爷就传下话来,说包大人今天肯定会送礼来,我一直在这儿等着呢。

    请进,咱们到里面坐着。

    ” 那人回头又吩咐本府差役:“开封府包大人的礼物在哪儿?你们倒是赶紧张罗张罗。

    ”只听见有人在问:“哪是包大人的礼物?挑到这边来。

    ”此时,那王府官员已把包兴引到书房,给他点了茶,陪他坐着,说道:“我们王爷今早吩咐了,说包大人要是送礼来,赶紧回禀。

    兄弟你既然来了,是要见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