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斩庞昱初试龙头铡 遇国母晚宿天齐庙
关灯
小
中
大
伙。
”随即另行派人前去查验。
接着,包公吩咐将田起元带上堂来,训诫道:“你不该让妻子独自上庙烧香,才生出这许多事端,以后一定要治家严谨。
你去观音庵接回妻子,老仆田忠为你鸣冤,你务必要好好对待他。
今后要努力读书,争取考取功名。
驼轿里的细软,想必是你妻子的私蓄,不用查验了,都让田忠领回去。
”又对在场的父老们说:“你们各自将家中妇女领回,好好过日子。
本阁还要挨家挨户稽查人口,秉公发放赈灾物资,以解百姓困苦,不辜负圣上体恤百姓的隆恩。
”众人听了,一齐叩头,满心欢喜地散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后,包公让公孙策整理案件卷宗,仔细看过之后,将原呈、招供等一并封好,附上一张夹片,奏请朝廷补放知府一职,当天就派人将奏折送往京城。
同时,包公还张贴告示,派人稽查户口、发放赈济物资。
这一系列举措,让百姓们感恩戴德,一路上都是对包公的称赞之声。
不久,朝廷的批复下来,包公恭敬地接过。
叩拜之后打开一看,见朱批中对他十分夸奖:“至公无私,所办甚是。
知府一缺,即差拣员补放。
”包公看了,暗自思量:“圣上虽然对我恩宠有加,但庞吉老贼在京城,我铡了他的爱子,他怎会轻易放过我?这批复想必是他在皇上面前说了别的话,暂时安抚住了圣上,等我进京时,他肯定还会设法刁难我。
一定是这个盘算。
老贼啊老贼!我包拯公正无私,一心为国,岂会怕你这些阴谋诡计。
如今趁我手中权力未失,放完赈后,我偏要四处查访,做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来不辜负朝廷重托,二来为民除害,三来也让世人见识见识我包拯的本事。
” 谁能想到,包公刚有这个想法,后面就真的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原来,包公放完赈后,决定不按原路返回,而是走新路,以便四处查访民情。
一天,包公一行人来到一个地方,名叫草州桥东。
轿子正慢慢前行,突然“咯吱”一声,一阵乱响传来,轿夫们连忙将轿子平稳放下。
包兴下马仔细查看,发现轿子的两根轿杆都出现了裂纹,幸好轿子已经落在平地上,否则两根轿杆很可能会同时折断。
包兴将情况禀明包公,包公吩咐备马。
马匹牵过来后,包公刚要扳鞍上马,那匹马突然“哧”的一声,往旁边一闪。
幸好李才在外侧拉着马镫,及时将马拉住。
包公心中暗想:“这匹马跟随我多年,有三种情况它不会走:遇到歹人不走,见到冤魂不走,有刺客时也不走。
难道这里有什么事情发生?”于是,他拉住马,让包兴去传唤当地的地方官。
不一会儿,地方官范宗华来到马前,跪地叩头。
包公打量着他,见此人三十岁上下,手里提着一根竹竿,只听他说道:“小人是这里的地方范宗华,给钦差大人叩头。
”包公问道:“这里是什么地方?”范宗华回答:“这里不挨着河,叫草州桥。
虽说名字里有个‘桥’字,可实际上并没有桥,也不见有草。
也不知道当初为什么起这么个名字,小人也觉得纳闷。
”两旁衙役大声呵斥:“少说废话!” 包公又问:“这里有公馆吗?”范宗华回道:“这里虽然是交通要道,但不是繁华的市镇,不过是个荒凉偏僻的地方,哪里会有公馆呢?而且这里也不是驿站……”包兴在马上不耐烦地说道:“没有就说没有,何必说这么多!”包公在马上用马鞭指着前方,问道:“前面那座高大的建筑是什么地方?”范宗华回答:“那是天齐庙。
说是天齐庙,里面菩萨殿、老爷殿、娘娘殿都有,旁边的跨院还有土地祠。
平时只有一个老道看守,因为香火不旺,也养不起更多的人。
”包兴催促道:“你太啰嗦了!谁问你这些!” 包公吩咐:“前往天齐庙。
”众人齐声应和。
包公一带马缰绳,朝着天齐庙而去。
包兴也上马扬鞭,抢先赶到天齐庙,驱散了闲杂人等,并对老道说:“钦差大人路过这里,不用准备茶水。
你们伺候完上香,赶紧躲开。
我们大人最喜欢清静。
”老道连连称“是”。
正说着,包公已经赶到,包兴连忙上前接过马缰。
包公进入庙中,吩咐李才在西殿廊下设置公座。
随后,包公带着包兴来到正殿,老道早已将香烛准备齐全,伺候包公焚香完毕。
包兴使了个眼色,老道赶忙退下回避。
包公下殿后,来到西廊,坐在公位上,又吩咐众人都到庙外休息,只留包兴在身旁,还悄悄让人把地方官范宗华叫了进来。
包兴悄悄把范宗华叫到一旁,范宗华赶忙给包兴请了个安。
包兴说道:“我看你这人挺机灵的,就是话太多。
刚才大人问你话,你挑要紧的说就行了。
扯那些有的没的,啰啰嗦嗦一大
”随即另行派人前去查验。
接着,包公吩咐将田起元带上堂来,训诫道:“你不该让妻子独自上庙烧香,才生出这许多事端,以后一定要治家严谨。
你去观音庵接回妻子,老仆田忠为你鸣冤,你务必要好好对待他。
今后要努力读书,争取考取功名。
驼轿里的细软,想必是你妻子的私蓄,不用查验了,都让田忠领回去。
”又对在场的父老们说:“你们各自将家中妇女领回,好好过日子。
本阁还要挨家挨户稽查人口,秉公发放赈灾物资,以解百姓困苦,不辜负圣上体恤百姓的隆恩。
”众人听了,一齐叩头,满心欢喜地散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后,包公让公孙策整理案件卷宗,仔细看过之后,将原呈、招供等一并封好,附上一张夹片,奏请朝廷补放知府一职,当天就派人将奏折送往京城。
同时,包公还张贴告示,派人稽查户口、发放赈济物资。
这一系列举措,让百姓们感恩戴德,一路上都是对包公的称赞之声。
不久,朝廷的批复下来,包公恭敬地接过。
叩拜之后打开一看,见朱批中对他十分夸奖:“至公无私,所办甚是。
知府一缺,即差拣员补放。
”包公看了,暗自思量:“圣上虽然对我恩宠有加,但庞吉老贼在京城,我铡了他的爱子,他怎会轻易放过我?这批复想必是他在皇上面前说了别的话,暂时安抚住了圣上,等我进京时,他肯定还会设法刁难我。
一定是这个盘算。
老贼啊老贼!我包拯公正无私,一心为国,岂会怕你这些阴谋诡计。
如今趁我手中权力未失,放完赈后,我偏要四处查访,做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来不辜负朝廷重托,二来为民除害,三来也让世人见识见识我包拯的本事。
” 谁能想到,包公刚有这个想法,后面就真的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原来,包公放完赈后,决定不按原路返回,而是走新路,以便四处查访民情。
一天,包公一行人来到一个地方,名叫草州桥东。
轿子正慢慢前行,突然“咯吱”一声,一阵乱响传来,轿夫们连忙将轿子平稳放下。
包兴下马仔细查看,发现轿子的两根轿杆都出现了裂纹,幸好轿子已经落在平地上,否则两根轿杆很可能会同时折断。
包兴将情况禀明包公,包公吩咐备马。
马匹牵过来后,包公刚要扳鞍上马,那匹马突然“哧”的一声,往旁边一闪。
幸好李才在外侧拉着马镫,及时将马拉住。
包公心中暗想:“这匹马跟随我多年,有三种情况它不会走:遇到歹人不走,见到冤魂不走,有刺客时也不走。
难道这里有什么事情发生?”于是,他拉住马,让包兴去传唤当地的地方官。
不一会儿,地方官范宗华来到马前,跪地叩头。
包公打量着他,见此人三十岁上下,手里提着一根竹竿,只听他说道:“小人是这里的地方范宗华,给钦差大人叩头。
”包公问道:“这里是什么地方?”范宗华回答:“这里不挨着河,叫草州桥。
虽说名字里有个‘桥’字,可实际上并没有桥,也不见有草。
也不知道当初为什么起这么个名字,小人也觉得纳闷。
”两旁衙役大声呵斥:“少说废话!” 包公又问:“这里有公馆吗?”范宗华回道:“这里虽然是交通要道,但不是繁华的市镇,不过是个荒凉偏僻的地方,哪里会有公馆呢?而且这里也不是驿站……”包兴在马上不耐烦地说道:“没有就说没有,何必说这么多!”包公在马上用马鞭指着前方,问道:“前面那座高大的建筑是什么地方?”范宗华回答:“那是天齐庙。
说是天齐庙,里面菩萨殿、老爷殿、娘娘殿都有,旁边的跨院还有土地祠。
平时只有一个老道看守,因为香火不旺,也养不起更多的人。
”包兴催促道:“你太啰嗦了!谁问你这些!” 包公吩咐:“前往天齐庙。
”众人齐声应和。
包公一带马缰绳,朝着天齐庙而去。
包兴也上马扬鞭,抢先赶到天齐庙,驱散了闲杂人等,并对老道说:“钦差大人路过这里,不用准备茶水。
你们伺候完上香,赶紧躲开。
我们大人最喜欢清静。
”老道连连称“是”。
正说着,包公已经赶到,包兴连忙上前接过马缰。
包公进入庙中,吩咐李才在西殿廊下设置公座。
随后,包公带着包兴来到正殿,老道早已将香烛准备齐全,伺候包公焚香完毕。
包兴使了个眼色,老道赶忙退下回避。
包公下殿后,来到西廊,坐在公位上,又吩咐众人都到庙外休息,只留包兴在身旁,还悄悄让人把地方官范宗华叫了进来。
包兴悄悄把范宗华叫到一旁,范宗华赶忙给包兴请了个安。
包兴说道:“我看你这人挺机灵的,就是话太多。
刚才大人问你话,你挑要紧的说就行了。
扯那些有的没的,啰啰嗦嗦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