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栖凤寻幽》
关灯
小
中
大
现你十八岁时写的《栖凤晨游》,'风过林间声细细'一句,竟与此刻松涛声暗合。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煜明轻轻叩击茶盏,釉面上的鹧鸪斑在光影中变幻,"唯有这山水诗心,始终未改。
" 三·绝顶赋新词 申时初刻,二人登至栖凤山顶。
天风浩荡,吹得衣袂翻飞,明谦忍不住张开双臂,似要揽尽千山云气。
煜明指着远处连绵的翠微峰:"看那峰峦起伏,可不似'远岭绵延舒画卷'?" 但见群峰如浪,层层叠叠铺向天际,山间岚气蒸腾,宛如水墨长卷徐徐展开。
明谦取出诗筒中的澄心堂纸,铺在"望岳石"上,煜明则研了半池松烟墨,墨香混着山顶的艾草气息,别有意趣。
"以'栖凤山揽胜'为题,如何?"煜明蘸笔题下首句:"栖凤山头望眼开"。
笔势刚健,如登山之势。
明谦接道:"嶙峋怪石绝尘埃"。
目光扫过身边突兀的岩石,其形若凤首昂藏,表面苔痕斑驳,却无半点俗尘。
煜明望着满山新绿,续道:"松枝绽翠迎霞立"。
恰有一片晚霞掠过松梢,针叶顿时染上鎏金之色,恍若金翠交辉。
明谦远眺镜湖,见长河如练绕亭台,遂吟:"峦影浮青映水来"。
此句既承前章,又拓新境,将山光水色融为一体。
联至颈联时,煜明见云雾散开,露出山下蜿蜒的河流,忽然灵感迸发:"远岭绵延舒画卷"。
明谦则指着山脚下的田畴:"长河蜿蜒绕亭台"。
两句对仗工稳,将宏观景致与微观亭台结合,尽显山水张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后,煜明以"风光旖旎情难尽,愿化闲云久徘徊"收束全篇,既写眼前之景,又抒胸臆——愿与知己长伴山水,做闲云野鹤,不必问人间俗事。
当最后一个字落纸时,栖凤山巅忽然掠过一群白鹭,翅影划破霞云,在天幕上留下淡墨似的痕迹。
明谦望着远去的鹤影,忽然想起煜明曾说"真正的好诗,当如天风海涛,自然成文",此刻方觉此言不虚。
四·林下话深衷 酉时三刻,二人择松林下青石而坐,分享随身带来的粟米饼。
明谦忽然剧烈咳嗽起来,脸色泛红,却仍笑着指了指松针间的菌菇:"煜明,还记得我们二十岁时,在这松林里采松菇迷路?" "怎会不记得?"煜明从包裹里取出蜜渍梅子,递到他手中,"那时你背着我涉过溪流,险些跌破诗稿,最后是靠松脂气味辨路才出山。
" 明谦咬了口梅子,酸甜滋味勾起往事:"你那时发着烧,还念着'松枝绽翠'的下句,后来在山神庙里,竟借着豆油灯写出'峦影浮青'一联。
" 煜明望着好友眼中的笑意,忽然注意到他鬓角新添的白发,心中一叹——昔日少年已成中年,唯有彼此相伴,仍是诗心未改。
他取出随身的青蚨钱,在石上摆成"山水知己"四字:"明谦,待我们老了,便在此处结庐,每日临流赋诗,可好?" "求之不得。
"明谦轻轻拨弄石上钱币,青蚨在暮色中泛着幽光,"到那时,我磨墨,你题诗,再养一只鹤,替我们守着这满山松竹。
" 此时暮霭渐浓,松涛声中隐约传来云麓阁的暮鼓。
煜明铺开新纸,研了些宿墨:"明谦,今日观你联句,'峦影浮青映水来'一句最得山水神韵。
何不再赋一绝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煜明轻轻叩击茶盏,釉面上的鹧鸪斑在光影中变幻,"唯有这山水诗心,始终未改。
" 三·绝顶赋新词 申时初刻,二人登至栖凤山顶。
天风浩荡,吹得衣袂翻飞,明谦忍不住张开双臂,似要揽尽千山云气。
煜明指着远处连绵的翠微峰:"看那峰峦起伏,可不似'远岭绵延舒画卷'?" 但见群峰如浪,层层叠叠铺向天际,山间岚气蒸腾,宛如水墨长卷徐徐展开。
明谦取出诗筒中的澄心堂纸,铺在"望岳石"上,煜明则研了半池松烟墨,墨香混着山顶的艾草气息,别有意趣。
"以'栖凤山揽胜'为题,如何?"煜明蘸笔题下首句:"栖凤山头望眼开"。
笔势刚健,如登山之势。
明谦接道:"嶙峋怪石绝尘埃"。
目光扫过身边突兀的岩石,其形若凤首昂藏,表面苔痕斑驳,却无半点俗尘。
煜明望着满山新绿,续道:"松枝绽翠迎霞立"。
恰有一片晚霞掠过松梢,针叶顿时染上鎏金之色,恍若金翠交辉。
明谦远眺镜湖,见长河如练绕亭台,遂吟:"峦影浮青映水来"。
此句既承前章,又拓新境,将山光水色融为一体。
联至颈联时,煜明见云雾散开,露出山下蜿蜒的河流,忽然灵感迸发:"远岭绵延舒画卷"。
明谦则指着山脚下的田畴:"长河蜿蜒绕亭台"。
两句对仗工稳,将宏观景致与微观亭台结合,尽显山水张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后,煜明以"风光旖旎情难尽,愿化闲云久徘徊"收束全篇,既写眼前之景,又抒胸臆——愿与知己长伴山水,做闲云野鹤,不必问人间俗事。
当最后一个字落纸时,栖凤山巅忽然掠过一群白鹭,翅影划破霞云,在天幕上留下淡墨似的痕迹。
明谦望着远去的鹤影,忽然想起煜明曾说"真正的好诗,当如天风海涛,自然成文",此刻方觉此言不虚。
四·林下话深衷 酉时三刻,二人择松林下青石而坐,分享随身带来的粟米饼。
明谦忽然剧烈咳嗽起来,脸色泛红,却仍笑着指了指松针间的菌菇:"煜明,还记得我们二十岁时,在这松林里采松菇迷路?" "怎会不记得?"煜明从包裹里取出蜜渍梅子,递到他手中,"那时你背着我涉过溪流,险些跌破诗稿,最后是靠松脂气味辨路才出山。
" 明谦咬了口梅子,酸甜滋味勾起往事:"你那时发着烧,还念着'松枝绽翠'的下句,后来在山神庙里,竟借着豆油灯写出'峦影浮青'一联。
" 煜明望着好友眼中的笑意,忽然注意到他鬓角新添的白发,心中一叹——昔日少年已成中年,唯有彼此相伴,仍是诗心未改。
他取出随身的青蚨钱,在石上摆成"山水知己"四字:"明谦,待我们老了,便在此处结庐,每日临流赋诗,可好?" "求之不得。
"明谦轻轻拨弄石上钱币,青蚨在暮色中泛着幽光,"到那时,我磨墨,你题诗,再养一只鹤,替我们守着这满山松竹。
" 此时暮霭渐浓,松涛声中隐约传来云麓阁的暮鼓。
煜明铺开新纸,研了些宿墨:"明谦,今日观你联句,'峦影浮青映水来'一句最得山水神韵。
何不再赋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