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仙岳词痕》,
关灯
小
中
大
《云麓词心录》第一百三十四章《仙岳词痕》,
芒种过后的第五日,煜明站在仙翁山脚,看晨雾如轻纱漫过"仙岳胜境"的古牌坊。
石阶旁的杜鹃开得正盛,嫣红点点染透林麓,恍若谁把胭脂泼进了苍翠里。
身后传来木轮车的吱呀声,转头见明远推着装满文房的竹车走来,月白夏衫外罩着件青纱短褂,额角微汗,却笑得像个顽童。
"昨儿整理书箱,竟翻出你二十年前在石鼓书院写的《山行杂记》。
"明远擦着汗打开竹车,取出一方刻着松云纹的端砚,"你瞧这砚台,当年你用它磨墨时,总说要'吸尽山川灵气',结果墨汁泼了半卷《楚辞》。
" 煜明接过砚台,指尖抚过砚边细痕,那是某次暴雨夜抄诗时,两人因争论"云无心以出岫"的笔法,不小心碰裂的。
"如今倒真应了'鹃花绽艳,嫣红点点,染遍林陬'。
"他望着漫山杜鹃,忽然想起明远新作《八声甘州》里的句子,话音未落,一只山雀忽然从花丛中惊起,衔着片花瓣掠过砚面,倒像是给这方旧物添了笔天然诗料。
两人拾级而上,行至半山,忽见丹崖峭立如劈,岩间斜生着几株老松,松针上凝着的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
明远忽然停步,指着岩壁上斑驳的苔痕:"你看这纹路,像不像去年在岳麓书院见到的《云海石刻》?"煜明凑近细看,苔痕蜿蜒处,竟似有云涛翻涌之势,正应了《沁园春》中"雾海翻波,岭岫邈绵"的意境。
"当年你在白鹿洞作《松风赋》,说松涛是'山之诗韵',"明远从竹车里取出玉笛,抵在唇边轻吹,笛声清越,惊得松间宿雾纷纷坠落,"如今听来,这松风与笛韵相和,倒像是给'风拂松涛起,韵绕岩幽'谱了曲。
" 行至山巅平台,忽然一阵疾风卷过,云海翻涌如万马奔腾
石阶旁的杜鹃开得正盛,嫣红点点染透林麓,恍若谁把胭脂泼进了苍翠里。
身后传来木轮车的吱呀声,转头见明远推着装满文房的竹车走来,月白夏衫外罩着件青纱短褂,额角微汗,却笑得像个顽童。
"昨儿整理书箱,竟翻出你二十年前在石鼓书院写的《山行杂记》。
"明远擦着汗打开竹车,取出一方刻着松云纹的端砚,"你瞧这砚台,当年你用它磨墨时,总说要'吸尽山川灵气',结果墨汁泼了半卷《楚辞》。
" 煜明接过砚台,指尖抚过砚边细痕,那是某次暴雨夜抄诗时,两人因争论"云无心以出岫"的笔法,不小心碰裂的。
"如今倒真应了'鹃花绽艳,嫣红点点,染遍林陬'。
"他望着漫山杜鹃,忽然想起明远新作《八声甘州》里的句子,话音未落,一只山雀忽然从花丛中惊起,衔着片花瓣掠过砚面,倒像是给这方旧物添了笔天然诗料。
两人拾级而上,行至半山,忽见丹崖峭立如劈,岩间斜生着几株老松,松针上凝着的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
明远忽然停步,指着岩壁上斑驳的苔痕:"你看这纹路,像不像去年在岳麓书院见到的《云海石刻》?"煜明凑近细看,苔痕蜿蜒处,竟似有云涛翻涌之势,正应了《沁园春》中"雾海翻波,岭岫邈绵"的意境。
"当年你在白鹿洞作《松风赋》,说松涛是'山之诗韵',"明远从竹车里取出玉笛,抵在唇边轻吹,笛声清越,惊得松间宿雾纷纷坠落,"如今听来,这松风与笛韵相和,倒像是给'风拂松涛起,韵绕岩幽'谱了曲。
" 行至山巅平台,忽然一阵疾风卷过,云海翻涌如万马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