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洛城守岁:词笔暖寒宵》

关灯
    我便要往扬州办货。

    ”子安声音渐低,“此去少则三月,多则半年......” 煜明却笑着拍拍他肩膀:“何需伤怀?待你归来,正值洛城牡丹开。

    那时我们登望京楼,你说扬州风物,我吟新词几阙,岂不快哉?”说罢,挥毫写下结句:“晨光现,望清光满目,绮梦同圆。

    ” 五、清光满云麓 五更天,雪停了。

     煜明送子安到城门口,东方已现鱼肚白。

    远处山寺传来晨钟,惊起几只寒鸦,扑棱棱掠过挂着冰棱的檐角。

    子安忽然转身,从怀中掏出个锦囊塞给他:“差点忘了,这是扬州瘦西湖畔一位老匠人做的‘守岁笺’,遇水则显墨痕——待我走后,你若有所思,可题字其上,待春日寄与我。

    ” 目送友人车马消失在雪雾中,煜明打开锦囊,只见笺纸上隐着淡墨暗纹,竟是松竹梅“岁寒三友”。

    指尖抚过纸面,忽觉掌心微湿——原来不知不觉间,竟已泪流满面。

     回到书斋,烛台上的红烛仍有半寸未燃尽,炉中柏香犹自萦绕。

    煜明将新词稿仔细收进紫檀匣,忽闻窗外孩童嬉笑:“快看!梅花开了!” 推窗望去,墙角数枝寒梅正破雪而出,嫩蕊上凝着冰晶,在初升的曦光中剔透如琉璃。

    他忽然想起《守岁帖》里那句“努力尽今夕”,原来真正的守岁,从来不是挽留时光,而是珍惜每个与知己相伴的良夜,让岁月因情而暖,因义而长。

     砚池中,宿墨未干。

    煜明提起笔,在《云麓词心录》扉页记下:“岁次辛丑,腊尽春回。

    与子安守岁洛城,得《沁园春》一阕。

    人间清光,不在明月千里,而在灯火阑珊处,有人共剪西窗烛。

    ” 创作说明: 1.诗词融入:将《沁园春·守岁情长》拆分为场景化描写,如“桃符新换”对应换春联、“柏香飘处”对应焚柏枝守岁,通过人物对话与观察自然嵌入词作。

     2.友情刻画:以煜明与子安的互动为主线,通过少时回忆、市井同游、雪夜对饮等情节,展现文人知己间“无关风月,只问心音”的情谊。

     3.画面营造:着重描写雪夜、灯市、茶汤、糖画等细节,以“雪光映墨”“柏香绕炉”“琉璃灯照雪”等意象构建视觉与嗅觉的沉浸感。

     4.情感共鸣:借“霜华染鬓”“初心未改”等词句,既写岁时更迭的感慨,亦颂友情历久弥新的温暖,呼应“守岁守心”的核心主题。

     喜欢云麓词心录:白云着请大家收藏:()云麓词心录:白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