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湖堤上的韵脚

关灯
    《云麓词心录》第二章:湖堤上的韵脚 暮春的风裹着新柳的清芬,从青弋湖堤漫过来时,林砚正握着羊毫在宣纸上演算平仄。

    笔尖悬在“柳丝柔”三个字上迟迟未落,湖面上忽有白鸥掠过,尾羽扫碎了满湖金鳞,倒像是那年春分她追着纸鸢跑过石栏时,辫梢沾着的几瓣樱花。

     “阿砚姐,你看这个!”十二岁的陈穗举着刚折的柳笛蹦跳着跑来,发辫上还别着朵偷摘的玉兰。

    石栏边那尊持卷少女的雕像在暮色里投下影子,恰好笼罩住两个蹲在青苔上写字的孩子——陈穗用柳枝在湿沙上画歪扭的“春”字,林砚则在教她辨别“拂”字的入声韵脚。

     “穗儿你瞧,‘拂堤杨柳醉春烟’里的‘拂’是入声,发音要短促,像柳笛突然掐了尾音。

    ”林砚指尖轻点石栏上斑驳的刻痕,忽然从袖中取出半幅素绢,那是陈穗前日央她抄的《苏幕遮》。

    泛黄的纸页上,工整的小楷依着湖堤的弧度铺展: 《苏幕遮·青弋春行》 柳丝柔,湖水碧。

    风拂轻波,波上闲云逸。

     纸鸢追云过石驿,童稚欢颜,惊起白鸥翮。

     野芳新,苔痕湿。

    短笛横吹,惊破浮萍寂。

     细草侵阶香满陌,欲问归期,燕语梁间觅。

     “这首词押的是‘陌’韵,你看‘碧’‘逸’‘翮’‘湿’‘寂’‘觅’,这些入声字收尾如刀切,读起来要利落。

    ”林砚指尖划过“童稚欢颜”四字,想起陈穗刚才追着柳絮跑时,裙摆沾着的湖堤春泥,“但下片‘野芳新,苔痕湿’转了平声,便似湖水解冻,柔波漫过石缝。

    ” 陈穗趴在石栏上,鼻尖几乎要碰到绢帕:“那‘细草侵阶香满陌’的‘陌’字,是不是和去年秋天我们捡的陌上花一个音?”她忽然指着雕像基座上的苔藓,“就像这些青苔,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疏,声调也该有急有缓才对。

    ” 此刻的湖堤早已换了模样。

    新建的廊桥蜿蜒至湖心亭,朱漆栏杆映着夕照,像浸在琥珀里的暖。

    林砚搁下笔,望着对岸正在给孙子拍照的老人出了神。

    那孩子趴在石栏上数游鱼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