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关灯
    童年在家塾留堂,回来看着父母和兄长和和美美地用晚膳,中堂暖黄的明亮的灯。

    她觉得自己在别人家中做客,惴惴地站在昏暗的回廊里,窥伺别人的幸福。

     如今看见阿娘给小直念书,眼泪如泉水一样往外涌,仿佛自己也被好好爱过一回。

     兰娘给乳娘们使眼色,几人抱着小直一同离开了。

     她母亲也含了泪,将她的肩膀往自己这边揽,褶皱的手抚摸她的头发。

    良久,微微颤抖道:“这么多年……嗳,娘真是对不起你。

    ” 母亲身上有礼佛的檀香味,那样熟悉,更叫筠之悲从中来。

    “不会的。

    ”她低垂着头,虽极力压抑,但肩膀仍旧耸动着,止不住啜泣,“娘对我这样好。

    ” 筠之因这悲伤的哭泣感到软弱,更感到痛苦,哭声渐渐在耳边变得遥远,隔着重重老旧的雕花门,时间的门,生死的门。

    这一刹那她又回到了永阳坊的卢家宅院里,总是亏欠。

     筠之拭泪,拿来一只装金铤的描金匣子,对母亲道:“阿娘准备了那样多东西,资费不小,先前家里为我出了那样一大笔嫁妆……我又不在身边。

    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恩,我不能不报答。

    ” 她母亲以为是女儿决心赴死,要将二十年的恩债两偿,唰唰地流下泪来,望着她道:“虎毒不食子呐!你把我当什么了!” 她母亲擦了擦脸,“我是到老的人了,没什么好打算的。

    但直儿还小,总要替她打算。

    你、你带着孩子,到范阳来罢!我都盘算过了,和邵项元这桩亲事离了才好,写文书叫你大哥上呈,或到宗祠里撒泼打滚,总能办成的。

    将来更有好日子在等你我筠儿这样的品貌,还愁嫁不出去么?” 筠之朝外望去,雪花仍簌簌飘着,她想起刘兰芝与焦仲卿离绝后被兄长遣嫁。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孔雀东南飞》四百年了,这世道竟从未变过,东汉古老的月光也照在她身上。

     筠之道:“儿时在家塾抬轿子玩,你和爹都气女儿傻,‘永远抬别人,自己一次也没坐过,将来怎么能不吃亏?’当时我不明白,如今知道,阿娘恼火,是因为阿娘待别人也比待自己更好,所以分外怕我吃亏。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阿娘念这《黍离》,三章只换六字,一往情深,低回无限。

    我也只求知心者。

    既郡主和项元为我吃亏,从不计较,那我也愿做同样的事。

    ” 新年眨眼间就过去,母亲启程回范阳前,筠之还是将描金匣交给她,她母亲坚持不收,她很笃定地道:“真是女儿一片心,再多也不够。

    ” 儿时阿娘往襄阳奔丧,一连待了半年,回来时,阿耶叫全家人上鹤春楼吃饭,阿娘嫌弃糜费、不愿去,阿耶说这有什么糜费?二人推扯十数个来回。

    小筠之在一旁听得明白,娘是想去的,但更想听爹亲口说一句:“为着你回来,再糜费也应该。

    ” 所以筠之坚持让母亲收下,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