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关灯
    黄鹤楼,只成为了一个地名,一个符号。

     似乎所有保留至今的名胜古迹,都逃不过这样的命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啊。

    ”苏嘉禾有感而发。

     “苏姑娘也知道崔颢的诗?” “当然知道,我还知道你看了这首诗后,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苏嘉禾说道。

     “哈哈,你连这都知道,惭愧,惭愧。

    ”李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崔颢真是个人物,他这首《登黄鹤楼》,我至今都望尘莫及啊。

    ” 离开黄鹤楼,苏嘉禾又带李白去了汉阳江滩,坐了长江游轮,又在户部巷吃了晚饭。

     时间紧迫,晚上十点,两人就赶到了武昌火车站,坐上了去四川广元的火车。

     由于武汉到广元没有动车,苏嘉禾买的是卧铺,正好夕发朝至。

     “太白兄,这个叫绿皮车,是比较早的火车,有些慢,床铺有点窄,车上也比较吵,你别介意。

    ” 苏嘉禾没有买到软卧,还担心从小家境富裕的李白,不适应硬卧环境。

     “不要紧,苏姑娘当我弱不禁风吗?想当年我到处游历,也是风餐露宿过的。

    况且在这里,可以多见些形形色色的路人,也算一种乐趣。

    ” 果然,李白和车上几名大叔萍水相逢,相谈甚欢,又干了一小瓶二锅头。

     苏嘉禾发现,李白不管到哪里,都能成为整条街最靓的仔。

     第二天早上,李白和大叔们依依惜别,下了火车,与苏嘉禾赶往剑门关景区。

     “一千年了,蜀道还是这么巍峨险峻。

    ”李白望着连绵的青山,许多记忆涌上心头。

     到了景区门口,苏嘉禾拉着李白,直奔“背诗亭”。

     亭子前有几个人在排队,个个都在捧着书或者手机,临阵磨枪。

     “这里是干嘛的?”李白疑惑地看着几个人。

     “只要背出《蜀道难》全文,可以免门票,里面就是‘考试’的地方。

    ”苏嘉禾说道,“太白兄,这对你来说,等于送分题吧。

    ” 昨晚,苏嘉禾复习了半夜,才把早已还给老师的《蜀道难》重新拾起来。

     虽然不差钱,但是她想挑战一下自己。

     不料李白听了苏嘉禾的话,一脸不可思议。

     “啊?我随便写的,你们还真背?” 第十七章这种红油汤锅最好喝了 苏嘉禾:…… “太白兄,你别告诉我,你写的诗自己都不会背。

    ” “我背它干嘛?有时候我喝醉了题几句诗,醒来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