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刘裕代晋

关灯
    一、寒门庶子的上升之路 公元363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一间破茅屋里,一个婴儿在寒风中啼哭。

    他娘生他时难产而死,他爹穷得没钱请奶妈,差点把他扔掉,幸好邻居大妈看不过去,用米汤把他喂大。

    这孩子小名“寄奴”,大名刘裕,谁也没想到,这个靠百家饭长大的穷小子,日后会取代东晋。

     刘裕的出身,用《宋书》的话说叫“汉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后”,听起来是刘邦亲戚,实则到他这辈早成了平民。

    他年轻时干过砍柴、种地、打鱼、卖草鞋的活儿,还因为赌博欠了一屁股债,被人绑在树上打。

    有个叫王谧的名士路过,看他相貌奇特,就替他还了债,说:“卿当为一代英雄。

    ”刘裕吐掉嘴里的草棍,心想:“英雄?先让我吃饱饭再说。

    ” 公元399年,孙恩起义爆发,刘裕加入北府兵,成了刘牢之的部下。

    第一次打仗时,他带着几十个人侦察,遇上几千起义军,部下全跑了,他一个人拿着长刀追着几千人砍,《资治通鉴》记载:“裕独奋长刀,所杀伤甚众,追者不敢逼。

    ”(译文:刘裕独自挥长刀,杀伤很多人,追兵不敢靠近) -桓玄之乱:桓玄篡位时,刘裕表面归附,暗地里联络北府兵旧部。

    公元404年,他在京口起兵,手下只有一千多人,却一路打到建康,桓玄吓得坐船跑路,刘裕从此登上权力舞台。

     二、北府兵大佬的“打怪升级” 刘裕掌权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门户”。

    当时北府兵里有个叫刘毅的大佬,跟他面和心不和。

    刘毅仗着自己灭了桓玄,天天摆架子,还说:“我跟刘裕一起打天下,凭啥他当老大?”刘裕听说后,冷笑一声:“那就让他试试。

    ” 公元412年,刘裕以“清君侧”为名,讨伐刘毅。

    刘毅守着江陵城,以为能撑住,没想到刘裕玩了个“声东击西”,派王镇恶率水军昼夜兼行,偷偷摸到城下。

    王镇恶让士兵们假装是桓玄的败兵,骗开城门,大喊:“刘裕大军到了!”刘毅的士兵吓得四散奔逃,刘毅自己上吊自杀,尸体被刘裕下令曝尸街头。

     荆州刺史司马休之是晋朝宗室,看不惯刘裕专权。

    刘裕亲自带兵征讨,司马休之兵败逃往后秦,刘裕下令杀了他全家,连襁褓中的婴儿都没放过,《宋书》说他“性虽仁厚,然行军用兵,皆以威断”(译文:性格虽仁厚,但行军打仗都靠威严决断)。

    刘裕还规定“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非宗室不宜居之”,把荆州兵权收归中央,又淘汰冗官,减轻赋税,老百姓终于能喘口气了。

     三、两次北伐:“金戈铁马”的真实写照 刘裕最牛的不是代晋,而是北伐。

    他两次出兵,灭了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把东晋的版图扩到最大。

     第一次北伐(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