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铁骨铮铮劾奸贼
关灯
小
中
大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深秋,北京刑部大牢昏黄的光线里,一个戴着镣铐的男子正用碎碗片在墙上刻字。
这男子便是杨继盛。
三天前,他穿着囚服被押到朝堂,面对嘉靖帝的质问,他昂首道:“严嵩奸贼不除,天下难安!” 杨继盛是河北容城人,七岁时母亲就死了,继母待他刻薄,让他放牛砍柴,不许读书。
有天他看到村里的孩子去私塾,趴在窗台上看了半晌,跑回家问父亲:“我也想读书。
”父亲叹口气:“家里穷,读不起。
” 十三岁那年,继母见他实在好学,终于松口让他去私塾旁听。
先生见他衣衫褴褛却过目不忘,惊道:“这孩子是文曲星下凡。
”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继盛考中进士,到南京吏部当主事。
南京是留都,官场比北京清闲,不少人整天喝酒看戏,他却整天泡在衙门的档案室里,把洪武到嘉靖的典章制度抄了满满三大箱。
有人笑他傻:“当官不享乐,图啥?”他指着墙上自己写的“清、慎、勤”三个字说:“图对得起这身官服。
” 后来他调到北京,任兵部员外郎。
当时严嵩当权,他的干儿子仇鸾负责边防,却偷偷和蒙古俺答部做交易,中饱私囊。
杨继盛看不惯,写了封《请罢马市疏》,说“仇鸾此举是养虎为患”。
仇鸾恼羞成怒,在严嵩面前哭诉,把杨继盛贬到甘肃狄道(今临洮)当典史(主管缉捕、狱囚的小官)。
狄道是苦寒之地,百姓多是藏族、回族,听不懂汉话。
杨继盛到任时,县衙里只有一间破屋,一张烂床。
他却毫不在意,第二天就带着翻译走村串户,见孩子没学上,就把县衙的粮仓改造成学堂;见百姓缺农具,就自己掏钱从陕西买了种子和耕牛。
当地土司(少数民族首领)见他清廉,送他一匹良马,他婉拒道:“我是来做事的,不是来收礼的。
” 在狄道三年,杨继盛走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百姓都叫他“杨青天”。
有次他病了,藏族老乡背着草药走几十里路来看他,说:“杨大人,你要是走了,我们可怎么办?”他握着老乡的手说:“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离开狄道。
” 杨继盛回京时,正是严嵩权势滔天的时候。
这位江西分宜人,靠着写得一手好青词(道教祭祀时用的祝文,嘉靖帝沉迷修仙,很看重这个),从翰林院编修一路爬到内阁首辅的位置。
他儿子严世蕃更是个敛财高手,父子俩把持朝政,卖官鬻爵,把朝堂变成了自家的买卖。
更可恨的是,严嵩为了讨好嘉靖帝,整天围着炼丹炉转,把边防大事抛在脑后。
蒙古俺答部多次入侵,他都压着不报,还说“那是小股盗贼,不足为虑”。
有次俺答兵临北京城下,烧杀抢掠,他居然让嘉靖帝“先专心
这男子便是杨继盛。
三天前,他穿着囚服被押到朝堂,面对嘉靖帝的质问,他昂首道:“严嵩奸贼不除,天下难安!” 杨继盛是河北容城人,七岁时母亲就死了,继母待他刻薄,让他放牛砍柴,不许读书。
有天他看到村里的孩子去私塾,趴在窗台上看了半晌,跑回家问父亲:“我也想读书。
”父亲叹口气:“家里穷,读不起。
” 十三岁那年,继母见他实在好学,终于松口让他去私塾旁听。
先生见他衣衫褴褛却过目不忘,惊道:“这孩子是文曲星下凡。
”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继盛考中进士,到南京吏部当主事。
南京是留都,官场比北京清闲,不少人整天喝酒看戏,他却整天泡在衙门的档案室里,把洪武到嘉靖的典章制度抄了满满三大箱。
有人笑他傻:“当官不享乐,图啥?”他指着墙上自己写的“清、慎、勤”三个字说:“图对得起这身官服。
” 后来他调到北京,任兵部员外郎。
当时严嵩当权,他的干儿子仇鸾负责边防,却偷偷和蒙古俺答部做交易,中饱私囊。
杨继盛看不惯,写了封《请罢马市疏》,说“仇鸾此举是养虎为患”。
仇鸾恼羞成怒,在严嵩面前哭诉,把杨继盛贬到甘肃狄道(今临洮)当典史(主管缉捕、狱囚的小官)。
狄道是苦寒之地,百姓多是藏族、回族,听不懂汉话。
杨继盛到任时,县衙里只有一间破屋,一张烂床。
他却毫不在意,第二天就带着翻译走村串户,见孩子没学上,就把县衙的粮仓改造成学堂;见百姓缺农具,就自己掏钱从陕西买了种子和耕牛。
当地土司(少数民族首领)见他清廉,送他一匹良马,他婉拒道:“我是来做事的,不是来收礼的。
” 在狄道三年,杨继盛走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百姓都叫他“杨青天”。
有次他病了,藏族老乡背着草药走几十里路来看他,说:“杨大人,你要是走了,我们可怎么办?”他握着老乡的手说:“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离开狄道。
” 杨继盛回京时,正是严嵩权势滔天的时候。
这位江西分宜人,靠着写得一手好青词(道教祭祀时用的祝文,嘉靖帝沉迷修仙,很看重这个),从翰林院编修一路爬到内阁首辅的位置。
他儿子严世蕃更是个敛财高手,父子俩把持朝政,卖官鬻爵,把朝堂变成了自家的买卖。
更可恨的是,严嵩为了讨好嘉靖帝,整天围着炼丹炉转,把边防大事抛在脑后。
蒙古俺答部多次入侵,他都压着不报,还说“那是小股盗贼,不足为虑”。
有次俺答兵临北京城下,烧杀抢掠,他居然让嘉靖帝“先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