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三马食槽
关灯
小
中
大
在夏日逼帝禅位。
(二)“宁作高贵乡公鬼”的民谣 曹髦之死震动天下。
司马昭为平息众怒,将成济兄弟作为替罪羊,诛灭三族。
成济不服,裸身爬上屋顶,大骂司马昭为“奸贼”,被士兵乱箭射死(《魏氏春秋》:“济不肯就刑,袒而升屋,丑言悖慢,自下射之,乃殪。
”)。
但民间对曹髦的遭遇充满同情,流传起“宁作高贵乡公鬼,不为司马座上宾”的民谣,甚至有太学生在宫门前张贴诗赋,暗讽司马昭“以臣弑君,甚于董卓”。
司马昭为掩盖弑君恶名,一方面威逼郭太后下旨,称曹髦“谋逆不成,自贻其祸”,将其降为庶人礼葬;另一方面又力邀名士嵇康作《天子孝经》,企图用“孝道”粉饰政权合法性。
嵇康拒不应命,后因受吕安案牵连,被司马昭处死,临刑前索琴弹奏《广陵散》,成为魏晋风度的绝唱。
(历史评注: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评曰:“曹髦之死,非死也,其志可哀,其节可纪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知之,而天下莫能讨,晋之祚安得长哉?”) 四、禅代前夜:晋王冕旒下的舆论铺陈 弑杀曹髦后,司马昭立曹奂为帝,史称魏元帝。
为淡化“得国不正”的污点,他开始大规模进行舆论造势: 1.制礼作乐:命贾充主持修订《晋律》,强调“以孝治天下”,将“忠”与“孝”捆绑,为司马氏代魏寻找伦理依据; 2.笼络士族:分封子弟及功臣为郡公、县侯,允许士族“荫客占田”,换取门阀支持; 3.神化祖先:授意史官编造“司马懿为玄狐之精”“司马昭出生时有赤光绕室”等祥瑞故事,收录于《玄石图》等谶纬书中。
《搜神记》载,司马昭受封晋王时,有人在洛阳西市发现一只三足羊,献给朝廷。
太史令奏曰:“羊者,祥也;三足,鼎足之势,预示晋王将鼎立天下。
”司马昭大喜,厚赏献羊者。
时人私下议论:“三足羊,乃‘未羊’也,‘未’属西南,正应蜀汉灭亡之兆。
” 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马昭病逝于洛阳,终年五十五岁。
临终前,他握着儿子司马炎的手说:“昔魏武(曹操)不敢代汉,吾兄(司马师)未及践祚,今天命在吾家,汝当顺天应人,勿学匹夫之仁。
”(《晋书·武帝纪》)同年十二月,司马炎逼曹奂禅位,立国号为“晋”,改元泰始,史称西晋。
从司马懿“龙潜晋邸”到司马炎“泰始开国”,司马家族历经三代,终于完成了“三马食槽”的预言。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
(二)“宁作高贵乡公鬼”的民谣 曹髦之死震动天下。
司马昭为平息众怒,将成济兄弟作为替罪羊,诛灭三族。
成济不服,裸身爬上屋顶,大骂司马昭为“奸贼”,被士兵乱箭射死(《魏氏春秋》:“济不肯就刑,袒而升屋,丑言悖慢,自下射之,乃殪。
”)。
但民间对曹髦的遭遇充满同情,流传起“宁作高贵乡公鬼,不为司马座上宾”的民谣,甚至有太学生在宫门前张贴诗赋,暗讽司马昭“以臣弑君,甚于董卓”。
司马昭为掩盖弑君恶名,一方面威逼郭太后下旨,称曹髦“谋逆不成,自贻其祸”,将其降为庶人礼葬;另一方面又力邀名士嵇康作《天子孝经》,企图用“孝道”粉饰政权合法性。
嵇康拒不应命,后因受吕安案牵连,被司马昭处死,临刑前索琴弹奏《广陵散》,成为魏晋风度的绝唱。
(历史评注: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评曰:“曹髦之死,非死也,其志可哀,其节可纪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知之,而天下莫能讨,晋之祚安得长哉?”) 四、禅代前夜:晋王冕旒下的舆论铺陈 弑杀曹髦后,司马昭立曹奂为帝,史称魏元帝。
为淡化“得国不正”的污点,他开始大规模进行舆论造势: 1.制礼作乐:命贾充主持修订《晋律》,强调“以孝治天下”,将“忠”与“孝”捆绑,为司马氏代魏寻找伦理依据; 2.笼络士族:分封子弟及功臣为郡公、县侯,允许士族“荫客占田”,换取门阀支持; 3.神化祖先:授意史官编造“司马懿为玄狐之精”“司马昭出生时有赤光绕室”等祥瑞故事,收录于《玄石图》等谶纬书中。
《搜神记》载,司马昭受封晋王时,有人在洛阳西市发现一只三足羊,献给朝廷。
太史令奏曰:“羊者,祥也;三足,鼎足之势,预示晋王将鼎立天下。
”司马昭大喜,厚赏献羊者。
时人私下议论:“三足羊,乃‘未羊’也,‘未’属西南,正应蜀汉灭亡之兆。
” 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马昭病逝于洛阳,终年五十五岁。
临终前,他握着儿子司马炎的手说:“昔魏武(曹操)不敢代汉,吾兄(司马师)未及践祚,今天命在吾家,汝当顺天应人,勿学匹夫之仁。
”(《晋书·武帝纪》)同年十二月,司马炎逼曹奂禅位,立国号为“晋”,改元泰始,史称西晋。
从司马懿“龙潜晋邸”到司马炎“泰始开国”,司马家族历经三代,终于完成了“三马食槽”的预言。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