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王与封地

关灯
    无数颗珍贵宝石,闪烁着耀眼光芒。

    皇帝每迈出一步,都显得极为沉稳有力且彬彬有礼,仿佛不是行走于人间,而是如同天神下凡一般,令人心生敬畏之情。

     此刻,殿中的群臣纷纷低下头去,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生怕自己稍有不慎便会触犯天颜。

    整个大殿里鸦雀无声,唯有长宁帝那稳健的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中清晰可闻…… “众卿平身!”伴随着这声温和而又充满力量的话语响起,整个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

    长宁帝端坐在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他的声音虽然听起来并不高亢,但其中所蕴含的威严和强势却是毋庸置疑、不容置喙的。

     群臣们纷纷站起身来,动作整齐划一。

    他们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

    有的人手中紧握着那块象征着身份和地位的圭板,目光坚定地望着皇帝,显然已经做好了进言献策的准备;还有一些人则静静地站在原地,眼神专注地盯着前方,密切关注着朝堂上事态的发展,似乎想要从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之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王身边的大太监一甩手中拂尘,高喊:“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 这时,一位穿着紫色官袍,袖口与腰腹处收紧的三品大臣上前奏道:“陛下,临近冬日,北疆地区近日似有异动,臣怕是北边戎族要犯界。

    ” 长宁帝听后眉头微皱,手轻轻敲击扶手,“让人派人前去探查一番,务必查清楚戎族的意图。

    ”长宁帝下达旨意。

     那位三品大臣领命后退回队列。

     接着,一位穿着深绯色官袍的四品官员出列,拱手说道:“陛下,今年南方水患过后,虽已救灾重建,但农田多有荒废,粮食收成堪忧,恳请陛下下旨减免赋税,以安民心。

    ” 长宁帝沉思片刻,“准奏,传朕旨意,南方受灾郡县,赋税减半。

    ” “众爱卿还有何事起凑?” 朝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不知该怎么说。

     四皇子也来上朝了,在朝中他也有追随自己的朝臣班底。

    只见他朝着离最远的大臣冷冷瞥去一眼,御史台的李御史就忙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太子的未来太子妃楚氏竟对七皇子下如此狠手让人不寒而栗。

    那楚氏被发往原地待嫁,可太子是否也有责?” 长宁帝眼神一凝,看向李御史的眼神变得犀利起来。

    “朕的太子,自幼饱读诗书,品行端正,怎会有失察之责?倒是你,无端生事,莫不是受人指使?” 李御史一听,吓得扑通一声跪下,“陛下,微臣只是据实禀报,绝无他意。

    ”四皇子心中暗恨父皇偏袒太子,脸上却不动声色。

     这时,一直沉默的太子出列,“父皇,七弟此次事件,儿臣已有听闻,是儿臣没有约束儿臣的未婚妻。

    您虽处置了楚氏,然儿臣亦有罪。

    请父皇降罪。

    ” 长宁帝微微点头,他十分满意太子主动站出来领罚,七皇儿与太子毕竟是兄弟,七皇儿因未来太子妃之故承受重创,太子承担责任,这是好的。

    他想看的就是兄友弟恭的场面,“好,太子既已知错,朕罚你禁足半月,抄经百卷,为七皇子祈福。

    ”太子低头应下。

     朝堂里再次响起朝臣上奏的声音。

     随着日头升高,朝议渐渐接近尾声。

    长宁帝向一旁大太监苏醒示意,“朕昨日几经思量决定给朕的各皇子们分封。

    苏醒” 长宁帝封了二皇子为兴王,封地徐州;三皇子为楚王,封地温州;四皇子为冷王,封地庆州;五皇子为裕王,封地青州;六皇子为焕王,封地晋州。

     长宁帝封完前面三个成年皇子后听了会儿才让苏醒宣布最后一道封王旨意。

     “朕之七子,名曰穆泽,自幼聪慧过人,品行兼优,深受朕之喜爱。

     今,朕决定册封七子穆泽为泽王,赐封地为南洲,赐其金册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