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荒地
关灯
小
中
大
庆王,以后..."
"无妨。
"林乔冷笑,"他越是这样,越说明我们做对了。
明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农民看到山地种植的好处!" 第二天,林乔亲自撰写了一份《山地耕作要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梯田建造和耐旱作物种植技术,命人抄写数百份,在各村落张贴宣讲。
他还挑选了十几个聪明好学的农民,组成"劝农队",到各处示范指导。
庆王府的反应来得很快。
一周后,县衙突然贴出告示,称西南山地为"官山",禁止私人开垦,违者重罚。
同时,几个参与劝农队的农民家里莫名遭了贼,刚收获的甘薯被洗劫一空。
农民们敢怒不敢言,刚刚燃起的希望又被恐惧浇灭。
林乔明白,必须找到突破口,否则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007,检索庆王府的经济来源。
"深夜,林乔在书房冥思苦想。
"庆王府收入主要来源:地租、京城商铺租金、漕运干股..."007列出详细清单,"发现异常:王府近年支出远超账面收入,疑有非法经营。
" 林乔眼睛一亮:"详细说说。
" "根据市井传闻和零星证据推测,庆王府很可能暗中经营高利贷和私盐,但缺乏确凿证据。
" 私盐!这可是杀头的大罪。
若能找到证据,不仅能让庆王收敛,还能为改革扫清障碍。
"建立任务:秘密收集庆王府违法证据。
"林乔命令道,"同时,继续扩大山地种植示范,这次换个地方——选那些无主荒地,我看他还能把全直隶的荒山都圈成'官山'不成!" 第二天,林乔改变策略,不再集中在一处示范,而是分散到直隶各州县,同时在十处荒山开展梯田试验。
他还上书皇帝,奏请将"官山"开放给无地农民垦种,前三年免租。
这是一着险棋——若皇帝支持,庆王的禁令将成一纸空文;若皇帝顾及宗室情面,他则可能被指责挑拨天家关系。
奏折递上去后,便是漫长的等待。
林乔表面平静,内心却如绷紧的弓弦。
这步棋走错,不仅前程尽毁,还可能连累家人。
十天后,圣旨终于下达:准林乔所奏,开放直隶境内无主荒山给流民垦种,免租三年!更令林乔惊喜的是,皇帝还特别嘉奖山地种植法,命各地仿效推行。
消息传来,无地农民欢呼雀跃,纷纷扛起锄头走向荒山。
而庆王府则大门紧闭,据说庆王"偶感风寒",闭门谢客。
小树最近开朗了许多,常与张文远、李明一起温习功课。
这天晚上,他突然问:"爹,什么叫'为民请命'啊?" 林乔一愣:"怎么想起问这个?" "今天夫子讲到包拯的故事,说他是为民请命的好官。
"小树眼睛亮晶晶的,"张兄说,爹也是这样的好官,所以才会得罪权贵..." 林乔心中一暖。
看来儿子的小伙伴们在家中没少听大人议论。
"爹不敢比包公,只是尽本分而已。
"他摸摸儿子的头,"记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若只知趋炎附势,与行尸走肉何异?" 小树似懂非懂,但郑重地点了点头。
秋收时节,西南山坡的试验田迎来了丰收。
甘薯亩产达八百斤,耐旱谷子也有两石之多,虽不及良田产量,但对荒山来说已是奇迹。
更可喜的是,直隶各地上报的新垦山地超过十万亩,预计可养活数万流民。
皇帝龙颜大悦,下旨嘉奖林乔,并命户部拟订全国荒山开垦章程。
庆王虽然恨得牙痒痒,却也不敢公开违抗圣旨,只能暗中使绊子。
这天,林乔正在衙门整理各地上报的垦荒数据,张御史突然来访。
这位素以刚直着称的言官开门见山:"林大人,听闻你收集了一些庆王府的不法证据?" 林乔心头一跳,但面上不显:"张大人何出此言?" "明人不说暗话。
"张御史压低声音,"我查庆王府多时,苦于证据不足。
若大人手上有料,我们或可联手..." 林乔沉思片刻,决定冒险一搏:"确有蛛丝马迹,但尚缺关键证据。
张大人若有兴趣,下官愿详陈..." 两个时辰后,一份联名弹劾庆王"违制经商、纵容家奴欺压百姓"的奏折秘密完成。
林乔提供的数据和案例,加上张御史的文笔和声望,这份奏折堪称一击必杀的利剑。
奏折递上的第三天,宫中传出消息:皇帝震怒,责令宗人府彻查庆王府!虽然以庆王的地位不至于倒台,但足以让他自顾不暇,无力再阻挠农业改革。
深秋的夜晚,林乔站在吏舍院中,仰望满天星斗。
一年前,他还是个刚中进士的愣头青;如今,他已是皇帝倚重的能臣,手握改革大权。
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无数农民的希望,朝中同僚的期待,还有儿子的未来... "爹,看!"小树突然跑过来,手里举着一片金黄的叶子,"李兄说这是银杏叶,能入药呢!" 林乔接过叶子,在月光下细细端详。
这片叶子纹理清晰,边缘略有残缺,却依然美丽。
就像他所选择的这条路,虽有坎坷,却充满意义。
"是啊,能入药。
"他将叶子轻轻放回儿子手心,"就像我们的山地种植,能让贫瘠的土地生出希望来。
" 小树小心地捧着叶子,突然说:"爹,我长大了也想当官,像你一样帮老百姓!" 林乔眼眶一热,将儿子搂入怀中。
在这险恶的官场中,这或许是他得到的最珍贵的肯定。
喜欢快穿局女员工请大家收藏:()快穿局女员工
"林乔冷笑,"他越是这样,越说明我们做对了。
明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农民看到山地种植的好处!" 第二天,林乔亲自撰写了一份《山地耕作要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梯田建造和耐旱作物种植技术,命人抄写数百份,在各村落张贴宣讲。
他还挑选了十几个聪明好学的农民,组成"劝农队",到各处示范指导。
庆王府的反应来得很快。
一周后,县衙突然贴出告示,称西南山地为"官山",禁止私人开垦,违者重罚。
同时,几个参与劝农队的农民家里莫名遭了贼,刚收获的甘薯被洗劫一空。
农民们敢怒不敢言,刚刚燃起的希望又被恐惧浇灭。
林乔明白,必须找到突破口,否则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007,检索庆王府的经济来源。
"深夜,林乔在书房冥思苦想。
"庆王府收入主要来源:地租、京城商铺租金、漕运干股..."007列出详细清单,"发现异常:王府近年支出远超账面收入,疑有非法经营。
" 林乔眼睛一亮:"详细说说。
" "根据市井传闻和零星证据推测,庆王府很可能暗中经营高利贷和私盐,但缺乏确凿证据。
" 私盐!这可是杀头的大罪。
若能找到证据,不仅能让庆王收敛,还能为改革扫清障碍。
"建立任务:秘密收集庆王府违法证据。
"林乔命令道,"同时,继续扩大山地种植示范,这次换个地方——选那些无主荒地,我看他还能把全直隶的荒山都圈成'官山'不成!" 第二天,林乔改变策略,不再集中在一处示范,而是分散到直隶各州县,同时在十处荒山开展梯田试验。
他还上书皇帝,奏请将"官山"开放给无地农民垦种,前三年免租。
这是一着险棋——若皇帝支持,庆王的禁令将成一纸空文;若皇帝顾及宗室情面,他则可能被指责挑拨天家关系。
奏折递上去后,便是漫长的等待。
林乔表面平静,内心却如绷紧的弓弦。
这步棋走错,不仅前程尽毁,还可能连累家人。
十天后,圣旨终于下达:准林乔所奏,开放直隶境内无主荒山给流民垦种,免租三年!更令林乔惊喜的是,皇帝还特别嘉奖山地种植法,命各地仿效推行。
消息传来,无地农民欢呼雀跃,纷纷扛起锄头走向荒山。
而庆王府则大门紧闭,据说庆王"偶感风寒",闭门谢客。
小树最近开朗了许多,常与张文远、李明一起温习功课。
这天晚上,他突然问:"爹,什么叫'为民请命'啊?" 林乔一愣:"怎么想起问这个?" "今天夫子讲到包拯的故事,说他是为民请命的好官。
"小树眼睛亮晶晶的,"张兄说,爹也是这样的好官,所以才会得罪权贵..." 林乔心中一暖。
看来儿子的小伙伴们在家中没少听大人议论。
"爹不敢比包公,只是尽本分而已。
"他摸摸儿子的头,"记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若只知趋炎附势,与行尸走肉何异?" 小树似懂非懂,但郑重地点了点头。
秋收时节,西南山坡的试验田迎来了丰收。
甘薯亩产达八百斤,耐旱谷子也有两石之多,虽不及良田产量,但对荒山来说已是奇迹。
更可喜的是,直隶各地上报的新垦山地超过十万亩,预计可养活数万流民。
皇帝龙颜大悦,下旨嘉奖林乔,并命户部拟订全国荒山开垦章程。
庆王虽然恨得牙痒痒,却也不敢公开违抗圣旨,只能暗中使绊子。
这天,林乔正在衙门整理各地上报的垦荒数据,张御史突然来访。
这位素以刚直着称的言官开门见山:"林大人,听闻你收集了一些庆王府的不法证据?" 林乔心头一跳,但面上不显:"张大人何出此言?" "明人不说暗话。
"张御史压低声音,"我查庆王府多时,苦于证据不足。
若大人手上有料,我们或可联手..." 林乔沉思片刻,决定冒险一搏:"确有蛛丝马迹,但尚缺关键证据。
张大人若有兴趣,下官愿详陈..." 两个时辰后,一份联名弹劾庆王"违制经商、纵容家奴欺压百姓"的奏折秘密完成。
林乔提供的数据和案例,加上张御史的文笔和声望,这份奏折堪称一击必杀的利剑。
奏折递上的第三天,宫中传出消息:皇帝震怒,责令宗人府彻查庆王府!虽然以庆王的地位不至于倒台,但足以让他自顾不暇,无力再阻挠农业改革。
深秋的夜晚,林乔站在吏舍院中,仰望满天星斗。
一年前,他还是个刚中进士的愣头青;如今,他已是皇帝倚重的能臣,手握改革大权。
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无数农民的希望,朝中同僚的期待,还有儿子的未来... "爹,看!"小树突然跑过来,手里举着一片金黄的叶子,"李兄说这是银杏叶,能入药呢!" 林乔接过叶子,在月光下细细端详。
这片叶子纹理清晰,边缘略有残缺,却依然美丽。
就像他所选择的这条路,虽有坎坷,却充满意义。
"是啊,能入药。
"他将叶子轻轻放回儿子手心,"就像我们的山地种植,能让贫瘠的土地生出希望来。
" 小树小心地捧着叶子,突然说:"爹,我长大了也想当官,像你一样帮老百姓!" 林乔眼眶一热,将儿子搂入怀中。
在这险恶的官场中,这或许是他得到的最珍贵的肯定。
喜欢快穿局女员工请大家收藏:()快穿局女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