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向西的复国之旅

关灯
    第一章:红烛映惊鸿 鎏金喜烛在凤纹烛台上疯狂摇曳,烛泪顺着精美的雕花蜿蜒而下,将"囍"字的影子扭曲成狰狞的模样。

    沈明姝死死攥着绣着并蒂莲的盖头,金丝在她掌心勒出深深的血痕。

    盖头下,她的目光死死盯着绣鞋尖那抹干涸的泥渍——那是今早被兄长推进荷花池时溅上的,此刻却像个无情的嘲讽,提醒着她这场婚姻的荒诞。

     "吱呀——"铜环扣门声如鬼魅般响起,惊得她浑身一颤。

     脚步声由远及近,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她的心脏上。

    绣着金线云纹的皂靴停在她面前,沈明姝屏住呼吸,听着那人慢条斯理地挑起红绸。

    烛光刺破黑暗的刹那,她猛地抬头,却撞进一双漆黑如夜的眸子。

     眼前人剑眉星目,鼻梁高挺,玄色婚服衬得身形愈发修长。

    可那眼尾微微上挑的弧度,还有涂着丹蔻的指尖,无一不在诉说着异常。

    沈明姝瞳孔骤缩,喉间涌上腥甜——这分明是个女子! "沈姑娘好胆量。

    "对方勾起唇角,声音低沉却带着难以忽视的柔媚,手中的玉如意抵在她颈间,"就不怕我现在杀了你?" 沈明姝盯着她眼底转瞬即逝的杀意,突然笑出声。

    那笑声带着几分凄厉,几分疯狂:"怕?若殿下真想动手,何必等到此刻?"她凑近几分,温热的呼吸扫过对方耳畔,"我倒好奇,大雍的质子殿下,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玉如意猛地收紧,锋利的边缘已经划破沈明姝颈间的皮肤,血丝渗出。

    可就在即将见血的瞬间,玉如意又松开了。

    女子退后半步,从袖中掏出一方染血的帕子,上面绣着半朵残破的玉兰花:"三日后,城郊破庙。

    " 红烛突然爆裂,火星溅落在喜服上,烧出几个小洞。

    沈明姝再抬头时,新房内已空无一人。

    她捡起地上的帕子,借着烛光看清那朵玉兰花——那是大楚皇室的徽记。

    前世,沈家满门被灭时,她在父亲书房的暗格里见过同样的徽记。

    那个雨夜,披着玄色斗篷的人握着染血的剑,玉兰花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沈明姝将帕子贴在心口,心跳如擂鼓。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的命运将彻底改变。

    而这桩看似荒唐的婚姻,或许正是解开前世谜团的关键。

     大雍质子竟是敌国公主?她留下的玉兰花帕究竟暗藏什么秘密?三日后的城郊之约,又会揭开怎样的惊天阴谋?沈明姝能否借此机会,找到前世灭门惨案的真相? 第二章:暗潮起萧墙 沈明姝捏着玉兰花帕,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几乎要将帕子撕碎。

    她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铜镜中自己苍白的脸,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前世。

    那是个暴雨倾盆的夜晚,她躲在衣柜里,亲眼看着父亲被人用玉兰花簪贯穿心脏,鲜血染红了书房的地板。

    而现在,同样的徽记却出现在她的新婚之夜,这真的只是巧合吗? "小姐,该卸妆了。

    "丫鬟芸娘推门而入,看见她手中的帕子,脸色瞬间煞白,"这......这不是......" "噤声!"沈明姝一把捂住她的嘴,"从今日起,你我只当什么都没看见。

    "她将帕子塞进芸娘怀中,"藏好,若有人问起,就说被烛火烧了。

    " 芸娘吓得浑身发抖,却还是点了点头。

    沈明姝起身,走到窗边。

    夜色深沉,月光洒在沈府的庭院里,树影婆娑,仿佛藏着无数秘密。

    她知道,自己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

     深夜,沈明姝翻窗而出。

    穿过几条街巷,她在醉仙居的二楼雅间见到了兄长沈明远。

    酒桌上散落着骰子和银票,兄长的狐朋狗友们正围着一个舞姬调笑,屋内弥漫着浓烈的酒气和脂粉味。

     "小妹?"沈明远醉眼惺忪地抬头,"来陪哥哥喝几杯?" 沈明姝冷着脸将酒杯摔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父亲的生辰快到了,你可知最近京中流传着什么消息?"她凑近压低声音,"关于大楚余孽的。

    " 沈明远的醉意瞬间褪去大半,眼神变得警惕:"你从哪听来的?"他扫视四周,确认无人偷听后,继续说道,"三日前,城郊发现了几具尸体,死状凄惨,心口都插着半截玉兰花簪。

    " 玉兰花簪!沈明姝攥紧了袖中的帕子,指尖微微发抖。

    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让她几乎无法呼吸。

    她强压下心头翻涌的恨意,问道:"可有查到什么?" "只知道那些人是冲着沈家来的。

    "沈明远叹了口气,"父亲这些日子一直在暗中调查,却始终没找到幕后主使。

    " 就在这时,楼下突然传来喧哗声。

    沈明姝趴在栏杆上望去,只见几个官差正押着一个黑衣男子经过。

    那男子的斗篷被扯落,露出半边脸——竟是三日前在新房中见过的质子。

    质子被官差押着,却依旧神色淡然,眼神中透着一丝嘲讽,仿佛这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玉兰花簪与大楚余孽究竟有何关联?质子为何会被官差抓捕?她又藏着怎样的复国计划?沈明姝能否解开前世灭门惨案的真相?而质子被抓,是否意味着更大的阴谋即将浮出水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三章:破庙谜云 沈明姝攥着栏杆的手微微发白,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质子被押往的方向,正是三日后约定的城郊破庙。

    这个发现让她心跳加速,直觉告诉她,这绝不是巧合。

    她转头看向兄长:"借你腰牌一用。

    " 沈明远愣了愣:"你要做什么?" "别问。

    "沈明姝一把夺过他腰间的鎏金腰牌,"明日卯时,我要知道那质子被关在哪。

    "说罢,她转身跃下二楼,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日黄昏,沈明姝乔装成小厮,混进了刑部大牢。

    大牢里弥漫着腐臭的气息,阴暗潮湿,时不时传来犯人的哀嚎声。

    在最深处的牢房里,她见到了被铁链锁住的质子。

    对方倚在墙角,嘴角带着血迹,衣裳也有些破损,却依旧神色淡然,眼神中透着一股不屈的傲气。

     "沈姑娘好手段。

    "质子抬眼,看见她手中的钥匙,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就不怕被人发现?" 沈明姝迅速打开牢门:"少废话。

    "她将一件粗布衣裳扔过去,"换上。

    " 两人趁着夜色逃出牢房,骑马直奔城郊。

    一路上,沈明姝能感觉到身后有几道若有若无的视线,仿佛有人在跟踪他们。

    这种被监视的感觉让她脊背发凉,但她没有停下,反而加快了速度。

     破庙的门虚掩着,月光透过残破的窗棂洒进来,照在满地的蛛网和灰尘上。

    庙内一片寂静,却透着一股诡异的气息。

    质子捡起地上半截断香,嗅了嗅:"有人来过,就在半个时辰前。

    " 沈明姝握紧腰间的软剑,警惕地扫视四周:"是谁?" "你猜猜看。

    "质子突然伸手将她拉到身后,同时一支利箭擦着她的耳畔飞过,钉在墙上发出"嗡"的一声。

    箭尾的羽毛还在轻轻颤动,显示出这一箭的力度和速度。

     破庙外传来脚步声,十几个人影将门口堵得严严实实。

    为首的人穿着玄色斗篷,露出的半张脸上有道狰狞的疤痕。

    他盯着质子,声音冰冷:"楚昭宁,你终究还是逃不过宿命。

    " 听到这个名字,沈明姝浑身一震。

    楚昭宁——大楚最后一位公主,传闻早已葬身火海,没想到竟一直以质子身份潜伏在大雍。

    而这个发现,让她意识到自己已经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

     神秘人为何要追杀楚昭宁?他口中的"宿命"又是什么?沈明姝能否带着楚昭宁逃出生天?前世灭门惨案的幕后黑手,是否就在这些人之中?而楚昭宁公主的身份曝光,又会引发怎样的轩然大波? 第四章:血色过往 楚昭宁将沈明姝护在身后,手中不知何时多了把匕首。

    她盯着疤脸人,冷笑一声:"王副将,当年没烧死你,倒是个意外。

    " 疤脸人闻言浑身一震:"你还记得我?"他猛地扯开斗篷,露出胸口狰狞的烧伤,"这道疤拜你所赐!当年若不是你,大楚怎会亡国?" 沈明姝听出了端倪,握紧软剑问道:"究竟怎么回事?" 楚昭宁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痛苦:"十二年前,我为了保护百姓,打开城门放雍军进城。

    谁料......"她握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雍军进城后烧杀抢掠,我父皇母后......" 疤脸人狂笑打断她:"说得好听!不过是贪生怕死之徒!"他一挥手,身后的人立刻围了上来,"今日,我定要为死去的将士们报仇!" 战斗一触即发。

    沈明姝挥剑挡开刺向楚昭宁的匕首,余光瞥见疤脸人从怀中掏出一枚玉兰花簪。

    那簪子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与前世父亲心口的凶器一模一样。

    这个发现让她心中一紧,所有的线索似乎都在指向一个可怕的真相。

     "小心!"楚昭宁突然将她扑倒,玉兰花簪擦着她的头皮飞过,带起几缕发丝。

    沈明姝趁机翻身而起,软剑直取疤脸人咽喉。

    就在这时,庙外突然传来马蹄声,数十名官兵举着火把将破庙包围。

    火把的光芒照亮了整个破庙,也照亮了众人惊讶的表情。

     为首的人穿着明黄色的蟒袍,正是大雍太子。

    他盯着楚昭宁,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皇弟,跟本太子回宫吧。

    "太子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的出现,让这场本就混乱的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太子为何突然出现?他与疤脸人又是什么关系?楚昭宁回宫后会遭遇什么?沈明姝能否从疤脸人手中问出前世灭门惨案的真相?而太子的介入,是否意味着更大的阴谋正在酝酿? 第五章:宫墙阴谋 楚昭宁被太子带走后,沈明姝回到沈府,却发现家中气氛异常。

    平日里热闹的沈府,此刻却安静得可怕,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父亲沈正堂的书房亮着灯,窗户透出微弱的光,沈明姝悄悄趴在窗棂上偷听,听见父亲与一个神秘人对话。

     "玉兰花簪的事,你确定万无一失?"神秘人声音沙哑,带着一丝威胁。

     沈正堂叹了口气,声音中充满疲惫:"当年是我亲手将楚昭宁的玉兰花簪交给王副将,如今他死了,死无对证。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沈明姝浑身发冷。

    原来父亲才是幕后黑手!这个发现让她如坠冰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握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心中的怒火和恨意几乎要将她吞噬。

    就在这时,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兄长沈明远的声音响起:"小妹,你在做什么?" 沈明姝转身,眼中含泪:"兄长,我都听到了......" 沈明远脸色骤变:"你都听到什么了?"他一把抓住她的手腕,力气大得让她生疼,"跟我走!" 沈明姝甩开他的手:"为什么?就因为父亲是叛国贼?"她后退几步,眼中满是失望和愤怒,"我要去揭发他!" "你疯了!"沈明远急得跺脚,"父亲这么做都是为了沈家!当年若不与雍军合作,我们早死了!" 沈明姝愣住。

    这个真相让她难以接受,心中的矛盾和痛苦几乎要将她撕裂。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突然打开,沈正堂走了出来。

    他看着女儿,眼中满是疲惫和无奈:"明姝,跟为父来。

    " 沈明姝握紧软剑,却被沈明远从身后制住。

    沈正堂叹了口气:"带她去祠堂,好好看着。

    " 与此同时,皇宫内,楚昭宁被关在天牢。

    天牢里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腐臭的气息。

    太子来看她,手中拿着那枚玉兰花簪:"皇弟,你可知这簪子背后的秘密?"太子的眼神中透着一丝玩味和算计,仿佛在酝酿着什么阴谋。

     太子手中的玉兰花簪有何秘密?沈明姝能否逃出祠堂?沈正堂又会如何处置女儿?楚昭宁在天牢中又将面临什么?而沈府的秘密被揭开,是否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第六章:双生迷局 沈明姝被关在祠堂,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芸娘偷偷送来钥匙,手还在微微发抖。

    沈明姝刚打开门,就听见前院传来喧哗声。

    她跑到门口一看,只见楚昭宁被太子押着,身后跟着一群官兵。

    官兵们手持武器,神情严肃,气氛剑拔弩张。

     "沈大人,交出玉兰花簪的下落,本太子可饶你不死。

    "太子的声音冰冷,带着一丝威胁。

    他的眼神中透着贪婪和野心,仿佛已经胜券在握。

     沈正堂面如死灰,额头上布满了冷汗:"我不知道......" 楚昭宁突然开口,声音清脆而坚定:"太子殿下,您确定要找的是玉兰花簪?"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中满是嘲讽,"恐怕您真正想要的,是当年先帝遗诏吧?" 太子脸色骤变,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你胡说什么!" 沈明姝趁机冲上前,挥剑挡在父亲身前:"你们究竟在说什么?"她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感觉自己正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谜团之中。

     楚昭宁看向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沈姑娘,你以为你父亲是叛国贼?错了,他不过是被人利用的棋子。

    当年先帝临终前,将遗诏交给了沈大人,而玉兰花簪,正是开启密道的钥匙。

    " 沈明姝愣住:"遗诏?什么遗诏?"这个新的线索让她更加迷茫,同时也勾起了她的好奇心。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炸开一朵烟花。

    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整个沈府。

    远处传来马蹄声,一群黑衣人冲进沈府,为首的竟是沈明远。

    他手中拿着一把玉兰花簪,冷笑道:"都别争了,遗诏在我手里!"沈明远的眼神中透着疯狂和得意,仿佛已经掌控了一切。

     先帝遗诏究竟写了什么?沈明远为何突然叛变?玉兰花簪与遗诏又有什么关联?楚昭宁与太子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沈明姝该如何解开这错综复杂的迷局?而沈明远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更大的危机即将来临? 第七章:真相大白 沈明远的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高举着玉兰花簪,眼中满是疯狂,仿佛被欲望吞噬:"你们都被蒙在鼓里!当年父皇根本不想传位给太子,他要立的是......" "住口!"太子脸色铁青,挥剑刺向沈明远。

    太子的眼中充满了杀意,显然不想让这个秘密被揭开。

    沈明姝眼疾手快,挡在兄长身前,软剑与太子的剑相撞,发出刺耳的声响。

    金属碰撞的火花在黑暗中闪烁,照亮了众人紧张的表情。

     楚昭宁趁机抢过玉兰花簪,插入沈府影壁上的凹槽。

    随着一阵机关响动,影壁缓缓打开,露出一条密道。

    密道内漆黑一片,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

    沈明姝跟着楚昭宁走进密道,在尽头的石匣里,找到了一卷泛黄的遗诏。

     遗诏上写着:"朕百年之后,传位于皇四子......" 沈明姝浑身发冷。

    皇四子,正是早夭的三皇子胞弟。

    这个真相让她震惊不已,同时也解开了心中的一些疑惑。

    她转头看向楚昭宁:"这是真的?" 楚昭宁点点头:"当年先帝宠爱三皇子,太子为了夺位,勾结外敌,导致大楚灭亡。

    而沈大人为了保护遗诏,才被迫与雍军合作。

    "楚昭宁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悲愤和惋惜,仿佛在为大楚的灭亡感到痛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沈明姝握紧遗诏,眼泪夺眶而出。

    原来父亲背负了这么多骂名,都是为了守住这个秘密。

    这个发现让她心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后悔自己曾经误会了父亲。

    就在这时,密道外传来打斗声,沈明远冲了进来:"快把遗诏给我!"沈明远的眼神中充满了贪婪和疯狂,显然不想让这个秘密被别人知道。

     沈明远为何如此执着于遗诏?他与太子又有什么交易?楚昭宁能否带着遗诏逃出去?沈明姝又该如何面对这个真相?而密道外的打斗,是否意味着更大的危险正在逼近? 第八章:终局之战 密道外的打斗声如闷雷般炸响,碎石混着尘土簌簌落在沈明姝肩头。

    沈明远举着滴血的长剑撞开石门,发冠歪斜,眼神中燃烧着近乎癫狂的贪欲:"把遗诏交出来!"他的剑尖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指向楚昭宁怀中那卷泛黄的帛书。

     楚昭宁将沈明姝护在身后,匕首在石壁上划出刺耳声响:"沈明远,你以为拿到遗诏就能称王?太子岂会容你!"话音未落,密道外突然传来太子的冷笑,明黄色蟒袍扫过满地狼藉,身后跟着数十名持戟侍卫。

     "好个鹬蚌相争。

    "太子把玩着腰间的螭纹玉佩,目光如毒蛇般扫过三人,"本太子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十二年。

    "他抬手示意,侍卫们立刻将密道围得水泄不通,火把将狭小的空间照得亮如白昼。

     沈明姝握紧遗诏,帛书边缘的朱砂印硌得掌心生疼。

    她忽然想起父亲书房暗格里的密信——那些用朱砂标注的日期,竟与太子频繁出入沈府的时间完全吻合。

    冷汗顺着脊背滑落,她终于明白,父亲何止是棋子,根本是被推到台前的替罪羊。

     "太子殿下可知,这遗诏为何藏在沈家?"楚昭宁突然轻笑,染血的指尖抚过石壁上斑驳的玉兰浮雕,"当年先帝早有预感,唯有沈太傅的风骨,能护住这江山最后的秘密。

    "她猛地扯开衣领,锁骨下方赫然是与沈明姝一模一样的玉兰胎记。

     沈明姝瞳孔骤缩。

    记忆如潮水翻涌,母亲临终前攥着她的手,反复呢喃"玉兰归位"。

    此刻再看楚昭宁眼中的悲悯,才惊觉那些深夜长谈、那些欲言又止的叹息,皆是故人重逢的暗号。

     太子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不可能......你明明是......" "我是大楚昭宁公主,也是沈太傅流落在外的义女。

    "楚昭宁的声音带着裂帛般的决绝,"而沈明姝,才是真正的大楚血脉。

    " 话音未落,密道深处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

    整座沈府地动山摇,侍卫们惊慌失措地抱头鼠窜。

    楚昭宁抓住沈明姝的手腕:"是大楚旧部炸开了护城河!"她将遗诏塞进沈明姝怀中,"带着它从密道逃出去,我来断后!" 沈明姝还未及反驳,沈明远的长剑已直刺楚昭宁后心。

    千钧一发之际,她侧身挡在楚昭宁身前,剑锋刺破左肩的瞬间,听见骨头碎裂的声响。

    剧痛让她眼前发黑,却死死攥住遗诏不肯松手。

     "小妹!"沈明远的声音突然带着哭腔。

    沈明姝恍惚间看见兄长眼底闪过一丝清明,可未等她看清,一支利箭破空而来,直直穿透了沈明远的咽喉。

    血花溅在遗诏的朱砂印上,将"皇四子"三字染成刺目的猩红。

     太子手持弓箭,脸上带着扭曲的狞笑:"都去死吧!"他的身后,沈府的方向燃起冲天大火,爆炸声此起彼伏。

    楚昭宁突然将沈明姝推进密道深处,自己反身冲向太子,匕首寒光如电:"今日,我要为父皇母后报仇!" 沈明姝踉跄着向前奔跑,身后传来兵器相交的铿锵声、楚昭宁的厉喝声,还有太子惊恐的尖叫。

    密道尽头透出一丝微光,她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冲出去,却迎面撞上黑压压的大楚军列。

    为首的将领摘下头盔,赫然是曾在醉仙居见过的疤脸人。

     "公主?"疤脸将领单膝跪地,"末将护驾来迟!" 沈明姝攥着带血的遗诏,望着火光冲天的沈府,突然想起昨夜楚昭宁在新房说的话:"这天下,总要有人去争。

    "她深吸一口气,将遗诏高举过头:"大楚未亡!传位于皇四子遗诏在此,尔等随我杀回皇宫!" 夜色中,绣着玉兰花的旗帜如潮水般展开,马蹄声震得大地颤抖。

    沈明姝翻身上马,左肩的血染红了半边衣襟,却笑得肆意而张扬。

    这一局,她和楚昭宁还未输——至少,她们守住了比性命更重要的东西。

     楚昭宁能否在与太子的对决中全身而退?沈明姝手持遗诏号令大楚军,又将引发怎样的权力震荡?疤脸将领为何突然倒戈?这场终局之战的胜利,真的能为所有恩怨画上句点吗? 第九章:月向西沉 冲天火光将沈府照得如同白昼,残垣断壁间飘着未燃尽的喜绸,猩红的"囍"字在浓烟中扭曲变形。

    沈明姝策马立于焦土之上,手中遗诏的朱砂血迹已凝结成暗紫色,夜风掠过,帛卷发出沙沙轻响,似是故人呜咽。

     "报!"一名斥候疾驰而来,"太子已被楚昭宁公主擒获,皇宫守军大半倒戈!"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高呼:"大楚复国!公主千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沈明姝望着巍峨的皇宫方向,心口突然泛起尖锐的疼痛。

    她想起楚昭宁染血的笑靥,想起那夜红烛下抵在颈间的玉如意,更想起对方将自己推进密道时决绝的眼神。

    策马转向皇宫的瞬间,左肩伤口撕裂,鲜血浸透层层布料,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

     皇宫正殿内,楚昭宁正踩着太子的蟒袍,匕首抵在对方喉间。

    她的玄色婚服沾满尘土与血迹,发间玉冠歪斜,却依旧美得惊心动魄。

    听见脚步声,她回头望来,眼底闪过一抹惊喜:"你......" "公主殿下,遗诏在此。

    "沈明姝强撑着下马,将帛卷呈上。

    殿内众人齐刷刷跪地,高呼"吾皇万岁"的声音震得梁上金箔簌簌而落。

    楚昭宁接过遗诏的指尖微微颤抖,目光扫过"皇四子"三字时,泪水突然夺眶而出。

     三日后,新帝登基大典。

    沈明姝站在观礼群臣之中,看着龙椅上那个与楚昭宁七分相似的少年,终于明白她那日在茶楼为何神色复杂。

    原来所谓皇四子,竟是楚昭宁失散多年的胞弟,被隐姓埋名抚养至今。

     "沈姑娘留步。

    "大典结束后,楚昭宁唤住她。

    此时的公主已换上明黄翟衣,凤冠上东珠摇曳生辉,却不及她看向沈明姝的眼神温柔,"明日,我想与你一同去城郊破庙。

    " 第二日清晨,马车碾过青石路面,发出细碎声响。

    楚昭宁掀开锦帘,将一只白玉镯套在沈明姝腕间:"这是母后留给我的嫁妆,如今该物归原主了。

    "她的指尖抚过镯上雕刻的玉兰花,"当年沈家为护我周全,将你送进雍都,若非如此......" 破庙废墟中,楚昭宁跪在满地瓦砾前,将三炷香插入残损的香炉。

    沈明姝望着焦黑的梁柱,突然想起那晚的箭雨与厮杀。

    恍惚间,她仿佛又看见沈明远倒下时眼中的清明,听见他最后的那声"小妹"。

     "你怪他吗?"楚昭宁轻声问。

     沈明姝捡起半块刻着"沈府"字样的青砖,摇头苦笑:"他不过是被太子蒙蔽的可怜人。

    "指尖摩挲着砖面的刻痕,她忽然想起昏迷前看到的场景——疤脸将领挥剑刺向兄长时,楚昭宁曾出手阻拦。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急促马蹄声。

    数十骑黑衣卫簇拥着一顶马车疾驰而来,为首之人正是疤脸将领。

    马车停稳,下来一位身着玄色斗篷的神秘人,掀开兜帽的刹那,沈明姝瞳孔骤缩——那赫然是本该被囚禁的太子! "楚昭宁,你当真以为大局已定?"太子冷笑,手中亮出一卷泛黄的帛书,"知道先帝遗诏为何有两份吗?"他展开帛卷,上面字迹与沈明姝所持遗诏如出一辙,唯有末尾多出一行小字:"若皇四子不测,皇位传于太子一脉。

    " 楚昭宁脸色瞬间惨白。

    沈明姝握紧腰间软剑,却见疤脸将领突然抽出长剑,剑锋直指新帝所在的皇宫方向:"末将护驾来迟,还请太子殿下登基!" 破庙四周,黑衣卫迅速将沈明姝与楚昭宁包围。

    月光下,太子手中的遗诏随风轻扬,朱砂印在夜色中猩红如血。

    沈明姝望着楚昭宁震惊的神情,突然意识到这场复国大业,不过是更大阴谋的开端。

     太子手中的遗诏是真是假?疤脸将领为何突然倒戈?楚昭宁与沈明姝能否识破这场阴谋?新帝与皇宫安危又该如何保障?当真相与谎言交织,她们又将如何力挽狂澜? 第十章:玉碎重光 破庙内的空气瞬间凝固,月光被黑衣卫的身影切割成碎片,洒在楚昭宁骤然失色的脸上。

    沈明姝手腕翻转,软剑出鞘时带起一抹寒芒,却听见楚昭宁低声道:"别冲动,遗诏有诈。

    " 太子踱步上前,玄色蟒纹靴碾碎满地瓦砾,"沈姑娘可知你手中遗诏为何残缺?"他展开怀中帛卷,末尾处的朱砂印赫然比沈明姝所持的大上一圈,"先帝临终前早有防备,真遗诏藏在龙椅暗格,而你那卷......不过是沈太傅临摹的赝品。

    " 沈明姝感觉喉间发紧。

    她想起父亲书房暗格里的朱砂砚,想起那些被虫蛀的临摹字帖,原来一切早有预兆。

    疤脸将领突然挥剑指向楚昭宁,刀锋却在触及她咽喉前的瞬间,猛地转向太子! "你!"太子瞳孔骤缩。

     "太子殿下记性不好。

    "疤脸将领扯下脸上人皮面具,露出一张温润如玉的面容,竟是失踪多日的沈府管家周明,"当年是谁买通我,将假遗诏藏入沈府?"他甩手掷出一枚带血的玉珏,与楚昭宁腰间玉佩严丝合缝,"公主,这是老王爷临终前托我转交的信物。

    " 楚昭宁颤抖着接过玉珏,背面"昭宁"二字在月光下泛着微光。

    沈明姝突然想起楚昭宁曾说过,真正的皇室徽记并非玉兰花,而是这对象征血脉传承的龙凤珏。

     "杀!"太子恼羞成怒,黑衣卫的长剑如林刺来。

    沈明姝旋身挥剑,余光瞥见楚昭宁将玉珏嵌入庙中残破的供桌机关。

    随着齿轮转动声,地面裂开一道暗门,露出尘封多年的皇室密卷。

     "原来在这里。

    "楚昭宁展开密卷,上面赫然记载着太子勾结外敌、弑君篡位的铁证。

    她将密卷高举过头,"来人!将太子谋逆证据送往九门提督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此时,皇宫方向突然传来巨响。

    新帝的贴身侍卫浑身浴血,策马狂奔而来:"公主!太子余孽纵火焚宫,陛下他......" 楚昭宁脸色煞白,提剑便要冲去。

    沈明姝一把拉住她:"我去救陛下,你留在此处稳住大局!"她翻身上马,朝着火光冲天的皇宫疾驰而去,身后传来楚昭宁撕心裂肺的呼喊:"沈明姝!活着回来!" 皇宫内浓烟滚滚,沈明姝在火场中穿梭,终于在坍塌的偏殿找到昏迷的新帝。

    小少年怀中还紧抱着先帝画像,嘴角带着血迹。

    她将人背起,刚冲出殿门,便撞见太子的贴身谋士。

     "沈姑娘,交出密卷。

    "谋士挥剑拦住去路,"你以为区区一份密卷就能定太子的罪?"他身后,数十名死士缓缓逼近,手中火把照亮扭曲的面容。

     沈明姝将新帝护在身后,突然扯开衣襟,露出心口与楚昭宁相似的玉兰胎记:"当年先帝将皇室血脉一分为二,我与昭宁公主各持半块胎记。

    "她握紧软剑,"你说,若是我死在这,九门提督见到胎记会作何感想?" 谋士脸色骤变。

    就在此时,楚昭宁的声音穿透火海:"放了陛下!"沈明姝转头望去,只见公主浑身浴血,身后跟着大楚精锐,绣着玉兰花的旗帜在火光中猎猎作响。

     太子余孽见状四散奔逃。

    楚昭宁冲上前抱住沈明姝,滚烫的泪水滴在她肩头:"我以为......" "我说过,要与你一起夺回大楚。

    "沈明姝笑着擦拭她脸上的血污。

    远处,天边泛起鱼肚白,新日的光芒穿透浓烟,照亮满目疮痍的皇宫。

     三日后,真正的登基大典在修缮一新的皇宫举行。

    沈明姝身着凤冠霞帔,站在楚昭宁身侧。

    当新帝将象征皇后的玉印交给她时,台下群臣高呼"帝后同心,江山永固"。

     深夜,楚昭宁揽着沈明姝登上观星台。

    月光洒在两人交叠的衣袂上,如同流淌的银河。

    "后悔卷入这场纷争吗?"公主轻声问。

     沈明姝靠在她肩头,望着漫天星辰:"若不是这场纷争,我又怎会遇见你?"她举起手中的玉珏,与楚昭宁的玉佩合二为一,"玉兰重开之日,便是我们的新生。

    " 远处传来更夫打更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吆喝声里,大楚的新故事,正随着西沉的月亮,悄然拉开帷幕。

     帝后携手的大楚看似重归平静,可朝堂暗处仍有太子余孽蠢蠢欲动;沈明姝梦中频繁出现的神秘老者身影,暗示着皇室血脉或许还有第三重秘密;邻国使臣带来的奇异玉镯,竟与沈明姝腕间白玉镯产生共鸣,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惊天阴谋? 第十一章:镯影迷踪 晨雾未散,沈明姝腕间的白玉镯突然发出细微嗡鸣。

    她正对着铜镜簪花,动作猛地僵住——那枚伴随自己多年的镯子,此刻竟泛起淡青色光晕,与案头邻国使臣进贡的翡翠镯遥相呼应。

     "娘娘,该用早膳了。

    "宫女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沈明姝迅速用广袖掩住异象,指尖却还残留着镯身传递的温热。

    昨夜梦中,白发老者手持同样的玉镯,反复念叨"双生镯现,血月当空",此刻回想,后颈不禁泛起一层细密的冷汗。

     楚昭宁踏入椒房殿时,正见沈明姝对着翡翠镯出神。

    "北狄进贡的玩意儿,倒合你心意?"公主笑着揽住她的腰,却在触及白玉镯的刹那骤然变色,"这镯子......为何会发烫?"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刺耳的金铁交鸣。

    沈明姝掀开珠帘,只见御花园内,数名黑衣刺客正围攻九门提督。

    刺客手中弯刀泛着诡异的幽蓝,每劈砍一次,便有黑雾萦绕刀刃。

     "是巫蛊之术!"楚昭宁抽出腰间软剑,"北狄使臣前日离宫,果然有诈!"她转头叮嘱心腹:"速去查看国库,守住进贡的翡翠!" 沈明姝握紧白玉镯,竟发现光晕愈发浓郁。

    随着镯子温度升高,她脑海中突然闪过一幅画面:幽深的地宫之中,两尊玉像相对而立,手中分别握着白玉镯与翡翠镯,脚下刻着繁复的图腾。

     "小心!"楚昭宁的惊呼声传来。

    沈明姝侧身躲过刺来的弯刀,却见刺客面罩滑落——赫然是本该被处死的太子谋士!对方阴笑着抛出一枚烟雾弹,浓雾中传来阴森低语:"沈娘娘,还记得你父亲书房的暗格吗?那里藏着比遗诏更可怕的东西......" 待烟雾散尽,刺客已消失无踪。

    沈明姝望着满地焦黑的落叶,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的半块碎玉,与白玉镯内侧的纹路竟能拼接。

    她心中一颤,转身便往沈府旧址而去。

     残垣断壁间,沈明姝在父亲书房的废墟里刨出个檀木匣子。

    匣中除了泛黄的临摹手稿,还有本边角磨损的日记。

    她颤抖着翻开,其中一页用血写着:"双生镯合,可解千年前的诅咒,亦能唤醒......"字迹戛然而止,却在页边画着与梦中地宫相似的图腾。

     "原来你也发现了。

    "楚昭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公主手持翡翠镯,神色凝重,"国库中所有翡翠制品昨夜不翼而飞,守卫皆中了巫蛊之毒。

    而这只镯子......"她将翡翠镯贴近白玉镯,两道光晕瞬间交融,化作一道光柱直冲天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远处皇宫方向,传来沉闷的钟声。

    司天监急报:"启禀陛下、娘娘,血月现于中天!"沈明姝抬头望去,只见赤红如血的月亮悬在夜空,与双镯交织的光芒相映,恍若天地都被染成血色。

     楚昭宁突然捂住心口,脸色惨白:"不好,新帝在祭天台!"两人策马狂奔,却见祭天台四周已被黑雾笼罩。

    透过雾气,隐约可见太子谋士正将翡翠镯嵌入祭坛凹槽,新帝昏迷在侧,鲜血顺着祭坛纹路蜿蜒流淌。

     "住手!"沈明姝挥剑冲上前,白玉镯爆发出刺目强光。

    她感觉体内有股力量在翻涌,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千年前,大楚初代帝王为平息战乱,用双生镯封印邪祟,却也因此留下诅咒:若双镯重聚,被封印之物将苏醒。

     谋士狂笑不止:"沈明姝,你以为自己是救世之人?错了!你们沈家世代守护的,不过是个随时会爆炸的火药桶!"他猛地将新帝推向祭坛中心,"今日,就让你们亲眼见证大楚的覆灭!" 楚昭宁飞身挡住新帝,却被黑雾击中,口吐鲜血。

    沈明姝看着怀中昏迷的公主,心中恨意滔天。

    她将双镯死死扣在掌心,嘶声大喊:"我倒要看看,是诅咒厉害,还是我沈家的守护之力更强!" 双镯光芒暴涨,与血月的红光激烈碰撞。

    地动山摇间,祭坛轰然崩塌,黑雾在强光中消散。

    沈明姝瘫倒在地,隐约看见谋士被吸入地底,而楚昭宁手腕上不知何时多了道玉兰状的印记,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血月与双镯引发的异象是否真的平息了危机?楚昭宁手腕的玉兰印记暗藏何种力量?沈父日记中未写完的"唤醒"究竟指向什么?邻国进贡翡翠镯背后,是否还有更大的势力在操控一切? 第十二章: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