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太后的底线
关灯
小
中
大
轻,脸色在烛光下显得异常苍白,眉宇间锁着浓得化不开的忧虑和疲惫。
他无声地跪倒,额头触地:“臣杨锐,叩见皇上。
” 光绪的目光终于有了焦点,落在这个他最信任的维新派官员之一身上。
那目光空洞、疲惫,深处却燃烧着一种近乎绝望的火焰。
“杨锐……”他的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起来说话。
” 杨锐依言起身,垂手侍立,目光飞快地扫过皇帝惨白的脸和案头堆积的奏章,心猛地一沉。
“朕……”光绪艰难地开口,每一个字都带着沉重的喘息,“朕今日在颐和园……见着皇爸爸了。
” 杨锐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屏住了呼吸,等待着那预料之中却又难以承受的雷霆。
“皇爸爸……怒了。
”光绪的声音带着一种梦呓般的恍惚,身体微微前倾,双手紧紧抓住御案的边缘,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太急,太切……把天……捅破了!”他猛地吸了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眼中是难以言喻的痛苦和恐惧,“那些被裁撤衙门的……那些守旧大臣……满洲勋贵……他们的折子……堆满了皇爸爸的案头!他们……恨不能食康梁之肉,寝康梁之皮!” 杨锐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脸色瞬间变得比纸还白。
他最担心的事情,终究以最猛烈的方式爆发了。
“皇爸爸给朕……划了红线!”光绪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濒临崩溃的尖利,“撤六部?废八股?裁撤旗人特权?统统不行!绝无可能!”他猛地站起身,带得沉重的御座都晃了一下,双手在空中徒劳地挥舞着,像是在撕扯着无形的罗网,“这是要朕……只做那修修补补的表面功夫!这算什么维新?这算什么变法图强?!”他的声音充满了悲愤和绝望的控诉。
“皇上息怒!保重龙体要紧!”杨锐慌忙跪下,声音带着哭腔。
光绪却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颓然跌坐回御座。
他双手捂住脸,肩膀剧烈地颤抖着,压抑的、如同受伤野兽般的呜咽从指缝中漏出。
过了好半晌,他才缓缓放下手,脸上泪痕交错,眼神却是一种近乎死寂的灰败。
他抬起头,目光死死地、带着最后一丝渺茫的乞求,钉在杨锐脸上。
“杨锐……”他的声音轻得像耳语,却字字泣血,“你告诉朕……朕……朕位……且不能保了……尔等……尔等……可有良策?” “朕位且不能保”! 这六个字,如同晴天霹雳,狠狠劈在杨锐的天灵盖上!他浑身剧震,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着龙椅上那个失魂落魄的年轻君主。
一股冰冷的绝望瞬间攫住了他的心脏,让他几乎窒息。
皇帝亲口承认皇位不保,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太后已经动了废立之心!这意味着他们所有的变法努力,非但前功尽弃,更将皇帝本人推到了万劫不复的悬崖边上! 巨大的恐惧和责任感像两座大山压下来。
杨锐的脑子飞快地转动着,无数念头电光石火般掠过。
康梁的激进?太后的底线?满洲勋贵的反扑?皇帝岌岌可危的地位……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却努力维持着清晰: “皇上!臣斗胆直言!康梁诸公,忠勇可嘉,然……操之过切,锋芒太露,确有不妥之处!”他重重叩首,“当此危局,臣以为,唯有……唯有暂避其锋,徐图后进!” 光绪灰败的眼神中掠过一丝微弱的波动,像是溺水者抓住了一根稻草。
杨锐抬起头,眼中是恳切与焦虑交织的光芒:“为今之计,首在固本!康梁诸公,身陷漩涡,已成众矢之的!为皇上计,为大局计,不如……不如请康先生暂离京师避祸!以稍缓守旧诸臣之怨愤!”他语速加快,带着一种急切的献策意味,“其次,皇上当立即颁发明诏!昭告天下,新政之举,断乎不会动摇国本!重申八股取士乃抡才正途,断无废弃之理!满洲勋贵之世爵世禄,乃朝廷根本,断无削夺之意!以此安抚人心,平息物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膝行一步,言辞更加恳切:“其三,皇上当速速遴选一二德高望重、老成持重之大臣,授以主持新政之权!其人须为满洲勋旧所认可者,方可居中调和,斡旋转圜!如礼亲王世铎、大学士徐桐辈……纵使守旧,亦可借其名望,缓冲新旧之冲突!此乃……此乃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之策啊皇上!”杨锐的声音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悲壮,“唯有如此,方可保皇上无虞,保新政……保新政不至全盘倾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杨锐的每一个字都敲在光绪的心上。
暂避锋芒?安抚人心?倚重守旧大臣?这与他当初启用康梁、锐意革新的初衷何其相悖!这无异于向那些顽固势力低头!无异于亲手阉割掉自己的变法理想!一股巨大的屈辱感和不甘涌上心头,他放在膝上的双手死死攥紧了龙袍的衣料,指节泛白,微微颤抖。
然而,太后那冰冷的警告声——“汝位不保”——又在耳边轰然炸响,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
恐惧,瞬间压倒了屈辱和不甘。
是啊,位子没了,还谈什么变法?谈什么理想?杨锐的话,虽然刺耳,却是在这绝境中唯一一条看似可行的、保住帝位的生路……尽管这条生路,充满了妥协和退让,散发着屈辱的味道。
光绪的眼神剧烈地挣扎着,痛苦地闪烁着。
良久,他极其缓慢地、沉重地点了点头,仿佛耗尽了全身的力气。
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准。
” 杨锐如蒙大赦,又重重叩首,额上已是一片冷汗:“皇上圣明!臣即刻去办!” 就在杨锐准备起身告退之际,帘外王商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万岁爷,谭……谭嗣同谭大人,奉密旨觐见!” 喜欢花屋湘军传奇请大家收藏:()花屋湘军传奇
他无声地跪倒,额头触地:“臣杨锐,叩见皇上。
” 光绪的目光终于有了焦点,落在这个他最信任的维新派官员之一身上。
那目光空洞、疲惫,深处却燃烧着一种近乎绝望的火焰。
“杨锐……”他的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起来说话。
” 杨锐依言起身,垂手侍立,目光飞快地扫过皇帝惨白的脸和案头堆积的奏章,心猛地一沉。
“朕……”光绪艰难地开口,每一个字都带着沉重的喘息,“朕今日在颐和园……见着皇爸爸了。
” 杨锐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屏住了呼吸,等待着那预料之中却又难以承受的雷霆。
“皇爸爸……怒了。
”光绪的声音带着一种梦呓般的恍惚,身体微微前倾,双手紧紧抓住御案的边缘,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太急,太切……把天……捅破了!”他猛地吸了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眼中是难以言喻的痛苦和恐惧,“那些被裁撤衙门的……那些守旧大臣……满洲勋贵……他们的折子……堆满了皇爸爸的案头!他们……恨不能食康梁之肉,寝康梁之皮!” 杨锐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脸色瞬间变得比纸还白。
他最担心的事情,终究以最猛烈的方式爆发了。
“皇爸爸给朕……划了红线!”光绪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濒临崩溃的尖利,“撤六部?废八股?裁撤旗人特权?统统不行!绝无可能!”他猛地站起身,带得沉重的御座都晃了一下,双手在空中徒劳地挥舞着,像是在撕扯着无形的罗网,“这是要朕……只做那修修补补的表面功夫!这算什么维新?这算什么变法图强?!”他的声音充满了悲愤和绝望的控诉。
“皇上息怒!保重龙体要紧!”杨锐慌忙跪下,声音带着哭腔。
光绪却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颓然跌坐回御座。
他双手捂住脸,肩膀剧烈地颤抖着,压抑的、如同受伤野兽般的呜咽从指缝中漏出。
过了好半晌,他才缓缓放下手,脸上泪痕交错,眼神却是一种近乎死寂的灰败。
他抬起头,目光死死地、带着最后一丝渺茫的乞求,钉在杨锐脸上。
“杨锐……”他的声音轻得像耳语,却字字泣血,“你告诉朕……朕……朕位……且不能保了……尔等……尔等……可有良策?” “朕位且不能保”! 这六个字,如同晴天霹雳,狠狠劈在杨锐的天灵盖上!他浑身剧震,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着龙椅上那个失魂落魄的年轻君主。
一股冰冷的绝望瞬间攫住了他的心脏,让他几乎窒息。
皇帝亲口承认皇位不保,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太后已经动了废立之心!这意味着他们所有的变法努力,非但前功尽弃,更将皇帝本人推到了万劫不复的悬崖边上! 巨大的恐惧和责任感像两座大山压下来。
杨锐的脑子飞快地转动着,无数念头电光石火般掠过。
康梁的激进?太后的底线?满洲勋贵的反扑?皇帝岌岌可危的地位……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却努力维持着清晰: “皇上!臣斗胆直言!康梁诸公,忠勇可嘉,然……操之过切,锋芒太露,确有不妥之处!”他重重叩首,“当此危局,臣以为,唯有……唯有暂避其锋,徐图后进!” 光绪灰败的眼神中掠过一丝微弱的波动,像是溺水者抓住了一根稻草。
杨锐抬起头,眼中是恳切与焦虑交织的光芒:“为今之计,首在固本!康梁诸公,身陷漩涡,已成众矢之的!为皇上计,为大局计,不如……不如请康先生暂离京师避祸!以稍缓守旧诸臣之怨愤!”他语速加快,带着一种急切的献策意味,“其次,皇上当立即颁发明诏!昭告天下,新政之举,断乎不会动摇国本!重申八股取士乃抡才正途,断无废弃之理!满洲勋贵之世爵世禄,乃朝廷根本,断无削夺之意!以此安抚人心,平息物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膝行一步,言辞更加恳切:“其三,皇上当速速遴选一二德高望重、老成持重之大臣,授以主持新政之权!其人须为满洲勋旧所认可者,方可居中调和,斡旋转圜!如礼亲王世铎、大学士徐桐辈……纵使守旧,亦可借其名望,缓冲新旧之冲突!此乃……此乃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之策啊皇上!”杨锐的声音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悲壮,“唯有如此,方可保皇上无虞,保新政……保新政不至全盘倾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杨锐的每一个字都敲在光绪的心上。
暂避锋芒?安抚人心?倚重守旧大臣?这与他当初启用康梁、锐意革新的初衷何其相悖!这无异于向那些顽固势力低头!无异于亲手阉割掉自己的变法理想!一股巨大的屈辱感和不甘涌上心头,他放在膝上的双手死死攥紧了龙袍的衣料,指节泛白,微微颤抖。
然而,太后那冰冷的警告声——“汝位不保”——又在耳边轰然炸响,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
恐惧,瞬间压倒了屈辱和不甘。
是啊,位子没了,还谈什么变法?谈什么理想?杨锐的话,虽然刺耳,却是在这绝境中唯一一条看似可行的、保住帝位的生路……尽管这条生路,充满了妥协和退让,散发着屈辱的味道。
光绪的眼神剧烈地挣扎着,痛苦地闪烁着。
良久,他极其缓慢地、沉重地点了点头,仿佛耗尽了全身的力气。
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准。
” 杨锐如蒙大赦,又重重叩首,额上已是一片冷汗:“皇上圣明!臣即刻去办!” 就在杨锐准备起身告退之际,帘外王商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万岁爷,谭……谭嗣同谭大人,奉密旨觐见!” 喜欢花屋湘军传奇请大家收藏:()花屋湘军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