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许仙修习医典济世救人

关灯
    阵刺痛。

    他闭目凝神,意识中浮现出大宋国运所化的五十丈五爪金龙,正昂首向天发出无声的咆哮。

    一片迷雾倏然弥漫眼前,待迷雾散去,皇帝发现自己竟置身于一间医馆之内。

    不远处,一位十六七岁的青年,脸颊上带着清晰的掌印,正伏案疾书。

    皇帝好奇走近,瞥见案旁一张墨迹未干的纸张,上面详细记载了一种名为“止血草”的药材其生长环境与成分。

    皇帝心念电转:若此草能在大宋广泛种植,边军伤患岂非能更快痊愈?此念方起,一阵清风拂过,皇帝再睁眼时,已回到御书房中。

    他凝视着眼前的奏折,心神久久未能平静。

    片刻之后,当朝太子奉诏入宫。

    半个时辰后,太子手持一幅人物画像及一道密旨,匆匆离宫而去。

     九重天阙,天庭凌霄宝殿。

    玉帝正欣赏着仙娥曼舞,忽觉天庭气运产生一丝微不可察的波动。

    他垂目望向人间界,却见人间界上空人道气运如沸水般翻腾涌动,形成一道厚重的屏障,阻隔了他的视线。

    玉帝面上未见波澜,只当是寻常人间变迁,遂收回目光,不再理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杭州城内,百姓们初时因天色骤暗而惊惶,但见并无灾祸降临,便渐渐安定下来,只是在家中供奉的神像前,又虔诚地多添了几炷香。

     五日后,医馆内。

    许仙终于完成了《医典》的药材篇,将纸张仔细整理好。

    他再次提笔,在崭新的纸页上写下三个大字:“疾病篇”。

    随后,他将行医以来所遇的种种病症及其治疗心得一一记录。

    又过了六个时辰,许仙停下了笔。

    他深知世间疾病浩如烟海,非一时所能穷尽,余下的病症,只能留待日后行医实践中不断增补。

    强烈的疲惫袭来,许仙伸了个懒腰,伏在案上沉沉睡去。

    就在他入睡的刹那,一道柔和的白光闪过,桌案上散乱的纸张仿佛被无形之手牵引,自行归拢、装订,最终化作一本厚逾二十公分的典籍,静静置于桌面。

    与此同时,杭州城上空盘踞五日的乌云骤然消散,漫天闪烁的白色光点如同受到召唤,化作无数流光,尽数没入那本新成的《医典》之中。

     翌日清晨,许仙神清气爽地醒来。

    他走到桌案前,看着那本已然成册的《医典》,惊奇地翻阅起来。

    虽然对纸张如何自行装订成书感到不解,但当他看到后半部分留有大片空白书页时,便暂时将疑惑放下。

    他将《医典》置于一旁,开始彻底清扫医馆。

    两日后,这座被许仙命名为“百草堂”的医馆正式开张。

     不到一月,百草堂便在杭州城内声名鹊起。

    坊间传闻,坐堂的许医师医术精湛,专治疑难杂症,常能药到病除。

    更令人称道的是其诊金规矩:对贫苦百姓只收一文钱,对富户人家则收取十两银子。

    虽然部分富户对此颇有微词,但因其确能妙手回春,倒也维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双方皆可接受。

     这一日,许仙在傍晚时分送走最后一位病人,便关闭了医馆大门。

    他带上《医典》,动身前往姐姐家。

     途径一条胡同时,巷内传来一阵喧哗:“叫你偷东西!给我狠狠地打!”许仙循声走去,只见一位衣着华贵的公子立于一旁,三名壮硕的家丁正围殴一名蜷缩在地的乞丐。

     “张公子,”许仙认出那公子,上前一步,带着几分关切道,“在下不是嘱咐过您,近些时日需得平心静气,否则旧疾恐有复发之忧?” 那贵公子闻声转头,见是许仙,脸上怒容稍敛,抬手示意家丁停手,迎上前来,苦笑道:“许医师,张某也想心绪平和。

    奈何总有这等鸡鸣狗盗之辈,欺辱我辈诗书传家之人。

    寻常百姓又常自以为是,张某不才,只得亲自出手料理这些腌臜事了。

    ” “愿闻其详。

    ”许仙心中疑惑。

    前几日这位张公子来百草堂问诊时,言行举止皆合礼仪法度,显是书香门第出身,今日缘何如此暴怒? 张公子面色阴沉,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