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泥土中的宇宙》

关灯
    《泥土中的宇宙:论<宇宙同泥土>的方言诗学与解构神性》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版图中,方言写作一直是一条若隐若现的支流,它时而潜入地下,时而喷涌而出,以其特有的语言质地冲击着标准语的规训体系。

    树科的粤语诗《宇宙同泥土》正是这样一首值得深入探讨的作品,它以看似粗粝的语言形式,完成了对崇高与卑微、宇宙与泥土、神性与人性的诗学辩证。

    这首诗通过粤语特有的语音节奏和词汇系统,构建了一个既扎根于岭南文化土壤,又直指人类普遍精神困境的诗歌空间。

     从标题《宇宙同泥土》开始,诗人就设置了一个巨大的张力场。

    "宇宙"与"泥土",一个指向无垠的星空,一个指向脚下的土地;一个象征永恒与无限,一个代表短暂与有限。

    这种并置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暗示着某种隐秘的同一性——正如海德格尔所言,人本就是"向死的存在",在有限中领悟无限,在泥土中触摸宇宙。

    粤语中"同"字既有"和"的意思,也有"如同"的含义,这种语义的双重性为诗歌打开了多层次的解读空间:宇宙与泥土的关系既是并列的,又是比喻的。

     诗歌开篇就以一连串拟声词打破常规诗语的优雅:"点比呀呸,呸,呸呸/哈哈,搞笑啲尘啊"。

    这种语言选择绝非偶然,它至少实现了三重诗学效果:首先,通过"呸"这个表达轻蔑的感叹词,诗人对某种自命不凡的崇高进行了祛魅;其次,粤语特有的语气词"呀"和重复的"呸呸"制造了强烈的口语节奏,使诗歌从书面语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最重要的是,"搞笑啲尘"将"尘"这一意象喜剧化,而"尘"在中文传统中既可指微小的尘埃,也可隐喻凡俗人生(如"红尘"),这种处理既消解了形而上学的沉重,又为后文的神性讨论铺设了反讽的基调。

     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解构姿态:"唔喺黐线噈系黐咗孖筋/或者,定咁噈神神经经"。

    粤语"黐线"(发疯)、"黐咗孖筋"(神经错乱)、"神神经经"(神经兮兮)等表达,以地方性的幽默方式质疑了理性的权威。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词汇在标准汉语中往往会被视为粗俗或不雅,但在粤语的文化语境中却带有亲切的生活气息。

    诗人故意选择这些被标准语排斥的表达,既是对语言等级制的挑战,也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