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祥之兆

关灯
    日多有观日者,将军可知?” “哦?”蒙武军务繁忙,确实没太留意。

     “日有何可观,除了下雨的时候,不是每天都要出来的么?”蒙武不解。

     “将军有所不知,今日同往日不同,除了有日,还有晕。

    ”参军回答。

     “害,自然现象而已,”蒙武笑笑说。

     “将军高见,”参军恭维了一句。

     “咱们的太尉尉缭先生说过,刑以伐之,德以守之,非所谓天官时日阴阳向背也。

    ”蒙武补充道,“行军打仗啊,靠的是本事,是将士们卖命,和这些天象什么的,没甚干系。

    ” “将军熟习兵书,又有兵家大师尉缭子指导,对于此等道理了然于心,属下佩服。

    ”参军行礼。

     “可咱们军中,千千万将士,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见解,”接着他话锋一转,“阴阳迷信,虽然都说是迷,可也架不住,就是有人信啊。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也对,”蒙武思考了一下,觉得参军的话有道理,“这日与晕有什么讲究,你且说来我听。

    ” “回将军,日而有晕,此乃白虹贯日之兆。

    ”参军解释道。

     “白虹贯日?”蒙武问,“这又是怎么个说法?” “从自然天象的角度说,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最近天气恐怕有变。

    ”参军回答,“从阴阳迷信的角度来说,日为君王,此为主君被威胁之兆。

    ” “啊?”蒙武听了吃了一惊,“你是说王上会有事?” “将军,切莫迷于此,王上真龙之人,不会有事,”这回轮到参军来安慰蒙武了,“眼下我等要做的,第一是要稳定军心,莫要因此而损了士气啊。

    ” “此话有理,”蒙武答应,他稍微思考了一下。

     “这样,你暗地里找人在军中传话,”蒙武灵光一闪。

     “将军的意思是……”参军问道。

     “你就说,这里是楚地,”蒙武吩咐道,“俗话说,一方的天管一方的人,在楚国这里看见白虹贯日,当然是楚国的君主要出问题。

    ” “是,”参军答复。

     “更具体点说,我秦军不日就要兵临城下,马上就要生擒楚王,正应了白虹贯日之兆。

    ”蒙武一拍手。

     “将军英明,属下佩服。

    ”参军敬佩的回复,“属下这去安排。

    ” “说哪里的话,你善于观察,听得军队里的动向,帮了大忙,”蒙武打量了一下这个参军。

     “你叫什么名字,”蒙武问。

     “小人自越人部落扬越而来,无姓,单名一个禄字。

    ”参军回答。

     “好,禄参军,这回你立了大功,我回去之后定会举荐你入朝,”蒙武说。

     “多谢蒙将军,”禄行礼之后,出去办事了。

     李信的军队遇到了和蒙武一样的情况,士兵水土不服,生病者众多,又兼未及修整便急行军,有很多人坚持不住沿路倒地不起。

     等到李信和蒙武合并,二人手中加起来只有11万人左右。

     “楚军有多少人?”二人合兵之后,指挥权交给了李信,李信问禄和自己带来的参军。

     “回李将军,”李信的参军回报,“楚王手中有十五万军登记在册,已被我军细作探知。

    ” “好,”李信说,“楚军人数虽稍长于我,但军队战力低下,更兼军心涣散,带我军修整好后,即刻攻打寿春。

    ” “将军,”禄回报,“将军,小人虽是越人,但楚国同越国长期共治,我对楚地也略有了解,楚国君暗臣强,楚王手中虽然只有十五万军,但不代表楚国只有十五万军。

    ” “哦,”李信问道,“此话怎讲?” “楚国的世家大族,多屯私兵,之所以不助楚王,是怕自己实力削弱。

    ”禄回答。

     “贵族,实为国家之蠹虫啊,”李信听完摇摇头。

     “大人所言极是,”禄说,“可如此亡国之际,若再不出力,身家性命也难保。

    楚人虽自由散漫,却从来也不胆小怕事。

    我大军相逼至此,若是楚国上下同心,则楚军难以计数,人人同仇敌忾啊。

    ” “那你有何计,”说的确实有道理,李信听了之后思考了一下,问禄。

     “楚地好巫信鬼,可先遣人买通国师算占,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