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秦楚之议

关灯
    李信的消息很快有了,不过算不上是什么好消息——李信被项燕俘虏了。

     留下来断后的李信收拢了后军,本打算暂时击退楚国的军队就撤军。

    谁知道项燕下了一道命令,能生擒李信者赏金万钱。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项燕的手下一个小兵,家里才遭了变故,家财几乎全部典当,全家借贷而生。

     当是时,人困而贷,死者破家而葬,夷伤者空财而共药,完者内脯而华乐,故其费与死伤者钧。

    故民之所费也,十年之田而不偿也。

     为了还贷,小民离开了家成了小兵,这会有了这个能得万钱的机会,他手持铜矛,冲锋在前,身中秦军的弩箭也毫不退缩,无人可挡,左右的士卒受到鼓舞一起冲锋。

     楚国自郢陈被白起攻破,已有几十年无法取得和秦国交战的上风,这一会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帮助之下,竟然一时能够压制秦军。

     楚军长期积累的压抑情绪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秦军的反击不但没能减弱楚军的攻势,反而使得楚军越战越勇,那个要还债的小兵最终拿铜矛戳穿了李信的马腿,李信摔落马下,陷入了积水的泥潭中,被众人绑缚,带到了项燕帐下。

     “李将军可好?”项燕看着满身泥水被俘虏的李信,笑着问。

     “哼,败军之将不言勇,要杀要剐随便你。

    ”李信回答。

     “你我各为其主而已,我为难你做什么?”项燕挥挥手,“带下去,听王上处理。

    ” 左右把李信带下去,脱下铠甲,用囚车装了,送回寿春去了。

     项燕,我谢谢你,秦国这边,昭明从东方楼听到消息,心想。

    说起来,陇西李氏,好像是唐代李家的先祖,要是项燕真把李信给杀了,说不定唐代直接没了。

     这两天他得空就来楚东方楼坐坐,想要评估一下,来这里当店主是否合算。

     如果就探听消息来说,这里确实是最便利的渠道。

    楚国今天发生的事情,只要有心,不出两日,就可以在茶楼听到风声,三四日就能得到准确的信息。

     虽然比不了当今的网速,在春秋战国,通过民间渠道,这已经算是飞速了。

     不过昭明并没有立刻去找田响,从客观上来说,光有消息,而不能发挥作用,那消息也就失去了价值。

     从主观上来说,田响此人,虽然一举一动没有不合乎礼的地方,但昭明直觉上总觉得不安。

    他心里想,如果有更好的办法,还是不来这里的好。

     秦国的宫殿里,君臣正在一起讨论着要如何应对楚国。

     战场上刚输过一阵,内侍手里捧着楚国送来的国书跪在地上,楚国要秦国遣使者前来议和。

     自昭襄王以来,秦国已经很久没有收到这样的外交文书了,朝堂上弥漫着低沉的气氛,气压仿佛都比平时低了几度。

     “大王,臣愿意使楚,替大王议和。

    ”上卿姚贾首先出来请命,出使六国本来是他的分内工作。

     “好,那就有劳爱卿了,”嬴政点头答应,“爱卿可务必要带回李信。

    ”他补充道。

     “是,”姚贾领命。

     “大王,”顿弱上奏,“臣知道姚大人常出使六国,特长此事,但是此次楚国有要求,必须至少要是丞相,方可使楚。

    ” “大胆,”嬴政厉声道,“我大秦,什么时候,还需要看他们眼色?” “王上息怒,”右丞相隗状听罢,出来上奏,“眼下要回李信更为要紧,如果王上允许,老臣愿意出使楚国。

    ” “大王,”左丞相昌文君也站出来,“臣虽然姓芈,但是久食秦禄,一心为秦国。

    此次派我出使,因我父是楚考烈王,楚国人不会为难我,一定能完成使命。

    ” “左丞相,你哥哥最近怎么样,”嬴政没有立刻决定,他忽然问起了昌平君。

     “回王上,我哥哥已经变卖了部分家产,打点了行李,马上就要去寿陵,陪侍先王了。

    ”昌文君回复。

     “嗯,”嬴政点点头,并没有更多的表示。

     “大王,”李斯也站了出来,“臣也愿往。

    ” “李廷尉工作繁忙,还是交给别人去做吧,”嬴政表示了反对。

     “是,”李斯领旨退到了旁边,没有多做坚持。

     散朝之后,嬴政来到议事的偏殿,左右踱步思索着,半晌,他让小高子去把蒙毅叫了过来。

     “大王”蒙毅对嬴政说,“臣觉得,今日昌文君说的有道理,您为何没有回应他呢?” “朕才将他的哥哥贬为庶人,此时派他去楚国,恐其挟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