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遥望正义案(一)

关灯
    那年冬天雪特别厚。

     山道蜿蜒,雪落无声。

    林照一边缩着脖子艰难地走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把冻红的小手塞进棉袄袖子里。

    他的指尖裂着血口,只要碰到粗布就一阵刺痛。

    他已经饿了整整两天,家里早就没米了,锅底连颗小米粒都寻觅不见。

    母亲瘦得皮包骨,虚弱地坐在炕角边,不停地干咳着,眼神麻木而空洞。

     林照今年十三岁,是江南一个偏远山村的初中生。

    他性格坚韧,即便生活如此困苦,学习成绩却总是年级第一,始终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

     那天,他没来得及吃饭就匆匆踏上了三十里山路去上学。

    教室里只有煤炉子烧得一团红火,秦老师一边上课一边咳嗽。

    秦老师三十多岁,是村小学和初中唯一的语文老师。

    他穿着褪色的棉衣,鼻梁上的眼镜用胶带缠着,头发微微花白,但只要说起古文,声音便低沉有力,仿佛能将文字中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孩子。

     他教学时,总是充满激情。

    就拿讲解《赤壁赋》来说吧,他会用生动的比喻,把苏轼笔下的江水比作时光的长河,一去不返,又会穿插有趣的故事,讲苏轼在黄州的境遇,将晦涩难懂的古文知识讲解得深入浅出,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课间休息,他还会和孩子们一起跳绳、丢手绢,笑声回荡在简陋的校园里。

    他常说,每个孩子都是山村的希望,他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们打开外面世界的大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同学们,这句词是什么意思?”秦老师站在讲台上,目光扫过每一个学生。

     林照坐在第一排,饿得两眼发黑,可他骨子里透着一股执拗,仍旧努力睁着眼盯着黑板。

    下课铃响时,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却突然一头栽倒。

     他隐约听到老师急促地喊他名字,又听到有人冲出教室。

    等他醒来时,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鼻间传来热粥的香味。

     秦老师守在床边,脸上满是担忧。

    那一刻,他只说了一句:“林照,以后别再饿着肚子上学了。

    老师不会让你再挨饿。

    ” 后来林照才知道,老师用自己当月工资的很大一部分给他买了粮,甚至把自己身上那件虽破旧却保暖的棉衣脱下来送到他家。

    再往后,逢年过节,秦老师总是拎着米面、书本,走几十里山路去他家。

    村里人说,秦老师这辈子没结婚,一心扑在教书和这些孩子身上。

     林照记不清多少次,秦老师在雪夜里送来饭菜,或在月光下辅导他做题。

    他只记得那天秦老师目光坚定地告诉他:“你要走出这个山村,走得越远越好。

    我给不了你太多,但只要我还活着,你就能读完书。

    ” 于是,林照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读完了初中。

    上高中时,他住校,学校的宿舍又破又旧,冬天四处漏风。

    为了节省钱,他每天只吃两个馒头就着咸菜。

    晚上,等宿舍熄灯后,他会偷偷跑到路灯下学习,常常被冻得手脚麻木,但他从未放弃。

    就这样,他的成绩在年级始终名列前茅。

     高考结束,林照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城的大学。

    在大学里,他每天最早到图书馆占座,阅读大量专业书籍。

    他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竞赛,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表现,多次获得一等奖。

    他的努力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