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归来

关灯
    走一个来回,居然要耗费整整5个小时。

    长时间的行走,让他们的双腿像是被灌了铅一般,沉重得几乎抬不起来。

    汗水早已湿透了他们的衣衫,衣衫紧紧地贴在背上,带来一种黏腻的不适感。

     一回到村里,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瞬间映入他们的眼帘。

    许多村民正井然有序地在水井边排队,用人力水拔从井里取水。

    那水井,是一口古老的石井,井口的石头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无比。

    村民们双手紧紧握着水拔的杠杆,那杆被磨得发亮,见证了无数次的取水劳作。

    他们有节奏地一上一下用力压着,每一次下压,都伴随着“嘎吱”的声响。

    随着水拔杆被压下,大气压发挥着神奇的作用,将水从深深的井底顶了起来,“哗啦啦”地流入放置在一旁的木桶里。

    那水流声清脆悦耳,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

     而当抽起水拔杠杆时,水拔的活塞往下压,在水中激起一连串的动静,咕咚咕咚地冒起水泡和水花。

    水泡从井底升起,破裂时溅起小小的水花,在西下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不一会儿,水桶便被水装满,村民们双手稳稳地握住扁担,将水桶挑起,迈着稳健的步伐回家。

     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拉得长长的,一个接着一个,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如此反复,大家都耐心地排着队取水,没有人插队,也没有人抱怨,场面和谐而有序。

     大人的交谈声、小孩子的嬉闹声、大人教训调皮捣蛋孩子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充满了整个乡村,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又充满烟火气的乡村生活画卷,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乡村那独特而浓郁的气息,仿佛每一丝空气里都弥漫着家的味道和生活的温度。

     在这一天与覃龙、何虎的交谈过程中,江奔宇对古乡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原来,古乡村虽只是一个村子,却有着独特而精妙的结构。

    它分为村头林姓、村尾覃姓、村顶何姓、村中李姓四个以姓氏为主的小生产队。

     村头的林姓生产队,房屋大多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紧密的村落,村口有一棵古老的大树,据说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是林姓族人夏日乘凉、冬日议事的聚集地;村尾的覃姓生产队,依着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而建,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