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太阳病脉症并治中篇1-9

关灯
    可使脏腑各司其职,这样水谷分清,腹泻自然就会停止。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赤石脂一斤(打碎)、太乙禹余粮一斤(打碎) 以上两味药,加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

     【方解】柯琴说:甘草、干姜、人参、白术,可以补益中焦脾胃元气的虚弱,但却不足以固摄下焦脂膏的滑脱。

    这种腹泻病在下焦,不能用理中汤来取得疗效。

    然而大肠不能固摄,根源仍在于胃;肛门不能紧闭,根源仍在于脾。

    这两味药都是土的精气所凝结而成,能够充实胃气、涩肠止泻。

    之所以急于治疗下焦的标症,实际上是为了培补中焦的根本。

    总之,这种病症是土虚而非火虚,所以不适合用干姜、附子。

    如果小便不利且湿邪严重,腹泻又不止,那么就应当通利小便。

     伤寒病,经过发汗,或催吐,或攻下,病邪解除之后,出现胃脘部痞塞坚硬,嗳气持续不停止的症状,应当用旋复代赭石汤主治。

     【注释】伤寒病,经过发汗、催吐或攻下,病邪解除之后,假设表里之邪都已清除,那么自然会胃气得和,想要进食,疾病也就痊愈了。

    如今邪气虽然解除,但胃脘部痞塞坚硬,这是胃气虚弱而致气机郁结。

    嗳气持续不停止,是胃气上逆的表现。

    然而治疗痞症的方法,不出各种泻心汤的范畴。

    所以在生姜泻心汤的方剂中,去掉黄芩、黄连、干姜,因为病邪解除后已无寒热之邪。

    加入旋复花和代赭石,是用来补养正气、宣畅气机、涤除水饮、重镇降逆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集注】方有执说:“解”,指的是主要的邪气已经消散。

    胃脘部痞塞坚硬,嗳气持续不停止,是正气尚未恢复,胃气仍然虚弱,并且水饮潜伏上逆所致。

    所以用旋复代赭石汤,来调养正气并驱散残留的邪气。

     喻昌说:此条大意重点在于嗳气持续不停止这一症状上。

    既然已经有胃脘部痞塞坚硬,再加上嗳气持续不停止,那么胃气向上逆行,完全不能下行,只有上升没有下降。

    这就如同琴弦断绝,声音嘶哑;脾胃衰败,出现呃逆声。

    所以用代赭石带领人参下行,以镇安上逆的气机。

     汪琥说:这里的嗳气,与之前生姜泻心汤证中的干噫不同,这里虽然嗳气但不至于有食物腐臭的气味,所以知道这是中气虚弱导致的。

     沈明宗说:误下会导致痞症,从这里发汗病解之后也可形成痞症可知,发汗、催吐、攻下,都会损伤体内正气。

    然而最虚弱的地方,就是邪气容易侵入的地方,所以轻微的邪气从虚弱之处内陷,浊阴之气向上逆行冲犯心胸,就会导致胃脘部痞塞坚硬,嗳气持续不停止。

     旋复代赭石汤方 旋复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切碎)、代赭石一两、半夏半升(洗净)、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开) 以上七味药,加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掉药渣后再煎,煎至三升,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方解】罗天益说:经过发汗、催吐、攻下,病邪解除之后,邪气虽然去除,但胃气已经亏损。

    胃气既然亏损,三焦因此失去正常功能,清阳之气没有归处而不能上升,浊阴之气没有容纳之所而不能下降,所以邪气滞留,水饮潜伏上逆,因此出现胃脘部痞塞坚硬,嗳气持续不停止的症状。

    方中用人参、甘草滋养正气、补益虚损,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养护胃气,如此对于安定中焦脾胃已经做得很周全了。

    再用质地沉重的代赭石,使其收敛上浮之气、镇降上逆之冲;用辛味的旋复花,来宣畅气机、涤除水饮。

    辅助人参使气归于下焦,辅助半夏在上焦蠲除水饮,浊气下降则痞塞坚硬之症可以消除,清阳上升则嗳气之症可以解除。

    观察仲景治疗少阴病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