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谍海突围:顾顺章指挥转移

关灯
    所有的目光齐齐聚焦在王至诚身上,会议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于右任,一位备受尊重的老前辈,今日召集了这么高规格的会议,王至诚的发言,无疑是一场思想的较量。

    他的质疑犹如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王至诚面露平静,清晰的声音在众人耳中回响:“我毕业于北京美术专门学校,之后又在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留学,这四月初刚刚回国。

    受人之托前往北京,谁知李大钊书记被捕,转眼间蔡元培校长和陈寅恪教授显然也不敢接纳我。

    于是,我孤身来到上海,拜见于老先生。

    希望能在上海大学找到一席之地,为景星学社落户,同时谋一个书画教授的职位。

    可惜,上海大学被质疑是共字号的学府,在华教会大学的主权竟不在国人手中。

    ” 众人低头思考,王至诚的逻辑似乎无懈可击。

    然而,于右任却缓缓开口:“这些教会大学的主权的确在外籍教会手中,景星学社的迁移,时机未必成熟。

    ” “我们何不争取一下?”王至诚的语气坚定,目光扫视着身边的与会者,似乎在挑动他们的思考:“在这个时候大谈孙中山信仰基督教,是否会偏离主题?景星学社的创始人厉麟曾说过,西学与宗教信仰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我们不能因宗教而排挤国学。

    ” 于右任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的光芒,接着他微笑着点了点头,给予王至诚更多的信心。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的‘天下为公’,并非来自外来的基督教精神,而是源自儒家经典《礼记·礼运》。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而孙中山在他的《三民主义》中也提到:‘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

    ”王至诚言辞铿锵,神情愈发激昂。

     “可孙中山先生是信仰基督教啊!”邵力子插话,语气中带着一丝困惑。

     “对!”王至诚回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孙中山先生的求学之路遍及五湖四海,他寻求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切为了民主革命。

    面对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以及那些不平等的条约,孙中山将基督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