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这个教授不简单呐

关灯
    砚本该在天启七年随桂王就藩衡州,却不知何故出现在崇祯元年冬的岁贡船队里。

    " 枯瘦的手指划过砚台背面的火漆痕迹:"当年十一月廿三,船队在浈阳峡遭劫,《兵部题行稿》载'失内造器物两箱,杀护军七人',没想到...未曾想……未曾想啊……老朽此生,竟能得见真容!” 陈教授万分珍重地将端砚轻轻放回桌面,再看向朱启明时,眼神中已满是敬畏与探究。

     “朱先生,您……您这方砚台,其价值……已非金钱所能衡量!” “这是真正的国之重宝!是足以载入史册的文物!” “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献价值……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已臻绝顶!” 陈教授难掩激动,在不大的书房内来回踱步,口中反复念叨:“失踪三百多年的御用之物……竟于今日重现于世……” 朱启明看着陈教授近乎失态的反应,心潮澎湃之余,一丝隐忧也悄然浮起。

     如此重宝,动人心魄,陈教授会如何作想?会不会……生出歹念? 这念头如电光石火般闪过,却又被陈教授接下来的话语驱散。

     “朱先生,”陈教授定了定神,语气无比郑重,“这方砚台……恕我眼拙,无法为其估价。

    它的价值,早已超脱了金钱的范畴。

    ” “倘若朱先生确有意转让,我愿倾尽人脉,为您寻一个……我认为足以匹配其身价的去处。

    ” “但……恕我直言,以我个人之见,似这等国宝,若有可能,最好的归宿,是捐献给国家级的博物馆,让它得到最妥善的保管与展示,为万世所瞻仰。

    ” 捐献? 朱启明确实怔住了,他未曾料到,陈教授会给出这样的建议。

     “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

    ”陈教授察觉到他的迟疑,补充道,“此物终究是朱先生的私产,如何处置,全凭您的意愿。

    ” “若您决意出售,我亦可代为联络。

    无论是国内顶尖的收藏大家,还是国际知名的拍卖行,我都有几分门路。

    ” “只是,走国际拍卖行的路子,程序繁琐,且涉及文物出境的严格管制,操作起来颇为不易,风险也高。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果在国内,我可以为您引荐几位圈内信誉卓着、实力雄厚的顶级藏家。

    他们对于这等级别的重器,肯定是趋之若鹜的。

    ” 朱启明凝视着陈教授那双并无半分贪婪、唯有真诚与惋惜的眼睛,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

     这位陈教授,确实是一位风骨凛然的学者, 一位懂行且有操守的收藏家。

     他非但没有觊觎,反而首先提出捐赠的建议,并坦诚地分析利弊,主动提出援手。

     “陈教授,多谢您的坦诚相告与肺腑之言。

    ”朱启明沉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