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女兵政委

关灯
    在城内。

    人畜共用的茅房脏乱差,蝇虫四起,臭气熏天。

    章琴被罚苦工每天要去打扫干净,还要帮助村民把粪便掏出来,挑去浇灌农田。

    她无意中听说民国初年,在反军阀摊派的“十元半苛捐”运动中,一位叫张伯山的农民聚众三千多人造反,取名红灯教,占据得汉城一年多,也在城内耕种粮食自给自足。

    但最终还是兵败被杀。

    其遗孀和儿子隐姓埋名十多年,在深山里艰难地生活着。

    风闻红军占据得汉城设立西北军委,统领军队的人姓张,被百姓传说是当年的抗剿英雄张伯山。

    据说他兵败后独自逃往深山,经过仙人点化,再次起兵反抗。

    当年叫做红灯教,这次叫做红军,百姓们认为都是一脉相传。

     张伯山的遗孀和儿子听闻这个消息后,满怀希望地找上山来。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层层盘查,终于来到了得汉城。

    当哨兵问他们找谁时,他们说要找张大统领,声称自己是其妻儿。

    下级哨兵无法辨别真假,只有将这母子二人送上山来。

    章琴得知此事后,觉得十分好笑,但又不归她管,自己都还在受罚阶段,无奈之下,只得将这母子俩送到西北军委听从发落。

    未料,这母子二人却被保卫局的人押送走了,而她也被认为是多管闲事。

    或许是命运的安排,这件事反而让她提前结束了处罚,改派她到妇女独立团当政委。

     章政委身材凹凸有致,腰间挎着两把精致的手枪,那闪亮的枪套与她身上整齐的军装相互映衬,显得英姿飒爽、威风凛凛。

    她的步伐坚定有力,每一步都透露出军人特有的气质。

    再看她那张圆润白皙的面庞,宛如一轮明月般皎洁,始终洋溢着亲切和蔼的笑容。

    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的暖阳,温暖宜人;又似山间清澈的溪流,沁人心脾,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倍感温暖与安心。

     章政委把雄国兵和肖英带进房间,得知来意,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眼前的肖英。

    她的目光深邃而柔和,其中饱含着无尽的关切之情,就像是一位慈爱的母亲正在审视着自己心爱的孩子一般。

    同时,那眼神之中还流露出丝丝鼓励之意,似乎在告诉肖英: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勇敢前行,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当章政委听闻肖英所经历的那些悲惨遭遇之后,内心深处顿时涌起一股强烈的同情和愤怒。

    她深知,在这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岁月里,像肖英这般贫苦无助的老百姓比比皆是。

    他们饱受战乱之苦,生活困苦不堪,急需红军伸出援手,给予他们希望与光明,带领他们走向崭新的生活道路。

     于是,章政委毫不犹豫地张开双臂,亲切和蔼地将肖英拥入怀中,并微笑着对她说:“孩子,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红军队伍中的一员啦!”听到这句话,肖英的眼眶瞬间湿润了,泪水如断了线的珍珠般滚落下来。

    然而,这些眼泪并非悲伤的象征,而是喜悦与感动交织而成的结晶。

    她激动得浑身颤抖,双手紧紧地握住章政委的手,仿佛那是她生命中唯一的依靠,也是通往美好未来的钥匙。

     肖英心里很清楚,从此时此刻起,她已不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童养媳,而是一名无上光荣的红军战士!她将为了自己的尊严,为了所有穷苦百姓的幸福,在红军的队伍里,披荆斩棘,奋力拼搏。

    恰在此时,有人风风火火地跑来报告:“政委,总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请政委速速参加。

    ”章政委闻听,旋即将肖英托付给女连长,她千叮咛万嘱咐,让女连长一定要悉心照料肖英,助她早日适应红军的生活。

    随后,她如离弦之箭般飞身上马,向着总指挥部疾驰而去。

    她的身影在灿烂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飒爽英姿,马蹄声响彻在寂静的街道上,久久回荡。

    她深知,总指挥部的会议犹如定海神针,关系着红军的未来,关系着无数百姓的生死存亡。

    她身负千钧重担,必须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喜欢爱恨无情请大家收藏:()爱恨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