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担架队长

关灯
    。

    历经风雨沧桑,直至隋文帝大业三年,此地更名为“长池”。

    肖英带领担架队谨遵指令来到11师战地医院,以往这里是街道上的龙池书院,毗邻的便是列宁小学。

    医院院长叮嘱她们,抬运伤员务必要轻柔,师政委负伤后也在龙池书院正殿右厢房养伤,书院庭院中那棵碗口粗的紫荆树,俨然成了师政委的“拴马桩”。

    师政委尚且还在请示总指挥,欲将长池的“池”字改为鲜艳如血的“赤”,寓意红军创建的红色政权必将长久赤红。

    正当她们从长赤11师战地医院抬着伤员进行转移时,蓦然,一个伤员从担架上霍然坐起,扯开嗓子高声呼喊:“停下停下,我要下来。

    我怎能坐担架?” 肖英听闻呼喊,犹如脱兔般应声而去。

    当她看清伤员的面容时,不禁惊愕地失声叫道:“牛书记,怎么是你?你不是在赤江县当书记吗?怎会在这里负伤?”担架徐徐停下,牛书记强忍着疼痛,艰难地站起身来。

    旁边的战士赶忙解释道:“他早已升任巴中道委书记了,这次亲率运输队奔赴前线送弹药,不料在木门遭遇炮弹袭击,炸伤了腿部,还晕厥过去,刚刚才苏醒过来。

    ”牛书记用力地摆了摆手,一脸坚毅地说道:“我这区区小伤何足挂齿,担架快去抬重伤员,我已接到新命令,要去绥定道委担任书记。

    革命正值关键时期,我岂能因这点伤痛而贻误工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肖英凝视着牛书记那如钢铁般坚定的眼神,以及那受伤的腿,心中涌起无尽的敬佩之情。

    她轻声劝道:“牛书记,您的伤势可万万耽搁不得啊,还是先安心养伤为重。

    ”然而,牛书记却斩钉截铁地回应道:“不行!绥定前线战事吃紧,每一个岗位都犹如战场的关键节点,急需有人坚守。

    我这点小伤,只要简单包扎一下就行了。

    你们的首要任务是转运重伤员,务必要确保他们的安全,这比任何事情都更为重要。

    ”紧接着,他又补充道:“而且,我们必须迅速撤离这个地方,因为总部即将在此召开一场至关重要的会议。

    ”看着肖英仔细端详着四周,牛书记感慨地说:“这座木门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依山傍水,四周山峦起伏,层峦叠嶂,宛如天然的屏障,易守难攻。

    自古以来,它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遥想三国时期,蜀魏两国曾在此地多次展开激烈鏖战。

    而那木门镇北的‘射合坪’,更是传说中乱箭射死张合的地方。

    ” 唐、宋、明清时代,木门均为古战场。

    我们红军反蒋介石、田颂尧的"三路围攻"胜利后,决定在这里召开重要会议。

    估计张主席、总政委、总指挥和各师、团的主要首长都会出席。

    “肖英被牛书记的精神所感染,她重重地点点头,说道:“牛书记,您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您自己也要多保重。

    ” 与牛书记挥手作别后,肖英身先士卒,率领着担架队如脱缰之马疾驰向前。

    转移完伤员,又奉命快速抵达前线29团的驻地。

    此地坐落在绥定之东,新宁城北郊,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然而,此刻两军对垒,战火如荼,熊熊燃烧,仿佛要将这片土地吞噬殆尽。

    那发源于黑天池的新宁河,恰似一条蜿蜒的巨龙,沿着北部七里峡山脉奔腾而下。

    它自东北向西南一路咆哮,途经龙王塘、观音桥、杨家坝、潘家堰、大石桥、回龙等地,如饥似渴地吸纳着天师河水后,又向西穿过七里峡,涌入宣汉境内。

    河流环绕的这片广袤大地,犹如一位慈爱的母亲,孕育出了无数如钢铁般倔强坚毅的儿女。

    29团阵地上,肖英看到宁开正和“军师”白号长等熟悉的面孔,正与敌人的主力部队展开着一场惊心动魄的鏖战。

    战场上,硝烟滚滚,如浓雾般弥漫,刺鼻的火药味如恶魔的呼吸,在空气中肆意蔓延。

    敌人的火炮犹如雷霆万钧,不断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炮弹则如流星般带着尖锐的呼啸声,狠狠地砸向红军阵地,炸起一个个巨大的土坑,仿佛大地都在颤抖。

     一架敌人的飞机在空中盘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它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