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质朴本色

关灯
    战中遭遇挫折,形势不利,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

    他所在的部队一路西征,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在1932年底成功由陕入川。

    抵达通南巴一带后,他们积极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活动,迅速建立起了根据地。

     1933年初,红军在四川军阀田颂尧部六万重兵的“三路围攻”下,形势异常严峻。

    面对强大的敌人,红军并没有选择正面硬刚,而是巧妙地采取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有计划地节节后退,将敌人引入通江空山坝一带,准备在此与敌展开一场决战。

    经过数月的艰苦磨练,红军战士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摸爬滚打,逐渐熟悉了地形和敌人的战术特点。

    终于,在一个恰当的时机,红军发起了全面反攻。

    这场决战异常激烈,双方都拼尽了全力,但红军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出色的指挥,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着战斗的胜利,红军士气大振,一路追击敌人,势如破竹。

    在短短时间内,红军成功地扩展了根据地百多公里,为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3年7月,根据红四方面军南江木门军事会议的决议,红四方面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扩编。

    他所在的部队也不例外,被扩编为红30军88师263团。

    由于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他被提升为营教导员,不久后又升任为团政委,直接在军政委的领导下工作。

     回忆起这段经历,陈老将军感慨万千,他情深意切地说道:“大巴山的山好、水好,水土养人啊!是大巴山的水土养育了红四方面军,是大巴山的人民支持了红四方面军。

    大巴山的人民送子参军、妇女送郎参军,他们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才使红四方面军由入川时的一万四千多人,迅速扩大到四个军四万多人。

    正是在大巴山这片错综复杂的土地上,激烈的战斗和艰苦的根据地建设,犹如熊熊烈火,锤炼着他的指挥才能。

    紧接着,他毫不犹豫地率领部队投身于红四方面军主动发起的一系列进攻战役中——宣(汉)达(县)战役、营(山)渠(县)战役、仪(陇)南(部)战役。

     时光回溯到1933年10月,那时的他担任着红30军第88师第263团政委一职。

    在与兄弟部队紧密协作下,他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入了四川军阀刘存厚盘踞的达县。

    这场战斗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不仅成功缴获了刘存厚苦心经营多年的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等重要设施,更为红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资支持。

    由于红军官兵大多出身贫苦,对于许多新奇的事物缺乏了解,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也闹出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就连他这样的指挥官,也未能幸免。

    他虽然见过银圆,但对于金砖却是一无所知。

    当他初次见到这些金光闪闪的砖块时,竟然误将其当作了普通的铜砖。

     夜幕降临,当他准备休息时,发现床铺有些不稳当。

    于是,他灵机一动,顺手拿起几块“铜砖”垫在了床铺底下,以求一个安稳的睡眠。

    第二天,红30军李政委和总经理部郑主任来到他的住处,看到他床铺下垫着许多金砖,大吃一惊,他拿出一块,发起了脾气:“你怎么搞的,这么贵重的东西不上缴,竟然藏在铺底下!”他莫名其妙,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可藏的!都是些铜块子,还有好些个都让我们扔进粪坑里了。

    刘存厚的这些破烂玩意儿,用它来垫垫床铺,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时,郑主任破怒为笑,连连摇头:“可惜呀!可惜呀!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黄金,是金砖啊!同志!”他这才明白郑主任为何生气,不禁为自己没有见过“世面”害羞。

    面对他的难为情,李政委感慨地说:“小钢炮啊,你和我一样,只听说过金砖,但不知道就是这玩意儿。

    ” “哇塞,今天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他惊叹道,声音中充满了兴奋和难以置信。

    就在他说话的时候,郑主任也迅速行动起来,召集人员开始收集那些散落在各个角落的“铜块子”。

    这些“铜块子”原本被随意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