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禁足解除风波恶,暗流再起涌京华

关灯
    海中的暗流,随时可能再次汹涌而出,掀起新的惊涛骇浪。

     禁足令解除的第三天,夏宸便“迫不及待”地再次前往文渊阁“苦读”。

     他依旧是那副“病弱好学”的模样,只是这一次,文渊阁的官员和小吏们,在看向他时,眼神中除了以往的“同情”和“轻视”,似乎又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探究”和“敬畏”。

     毕竟,在淑妃案这场惊心动魄的漩涡中,这位九皇子虽然看似无关紧要,却也“毫发无损”地全身而退,甚至还在皇帝面前“刷了一波存在感”。

    这本身,就足以让一些有心人重新评估他的分量。

     李若愚见到夏宸,态度比以往更加温和,甚至主动询问他“病情”恢复如何,并勉励他继续用功读书。

     夏宸自然是“感激涕零”,言辞恳切地表达了自己对父皇和太子殿下的“忠心”以及对圣贤之道的“向往”。

     他知道,自己的表演,已经初见成效。

    至少在这些文官眼中,他已经从一个“可有可无”的废柴,变成了一个“值得同情”且“或许有点潜力”的边缘人物。

     而在“苦读”之余,夏宸也开始更加主动地利用文渊阁这个平台,去接触和筛选那些可能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和人脉。

     他不再仅仅局限于翻阅那些无人问津的故纸堆,而是开始有选择地向一些低级官员请教一些“高深”的问题,比如……关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关于祭祀礼仪的变迁,甚至……关于一些“野史”中记载的“祥瑞”与“灾异”。

     这些问题,看似与他“蒙学”的水平不符,但配合他那副“天真好问”、“不耻下问”的姿态,倒也勉强说得过去。

     而那些被请教的官员,有的敷衍了事,有的则乐于显摆自己的学问,或多或少都会透露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通过这种方式,夏宸渐渐地对这个世界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关于皇家祭祀和一些神秘仪轨的认知,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也敏锐地察觉到,淑妃案之后,朝堂之上的气氛,变得异常微妙。

     太子夏启虽然地位稳固,但其行事却比以前更加谨慎低调,似乎在刻意避免引起其他皇子的猜忌。

     而原本与四皇子夏昭争斗最激烈的二皇子夏渊,在四皇子失势之后,也并没有立刻跳出来抢占地盘,反而上书请求继续镇守边关,远离京城的权力漩涡。

    这种反常的举动,引来了不少猜测。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