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公主还小,办事不力很正常
关灯
小
中
大
的机会。
世族大家垄断,以令普通人无能反抗,只能任由他们宰割,诸位当真视若不见?” 随刘徽此话落下,一众人再看刘徽的眼神更不一样了。
为普通人铺一条路,一条可以让他们能够改变命运的路,也让天下人可以因此真正得利的路,如此想法,是真正的将民放在心上。
打量刘徽的眼神,再一次变得不一样。
“愿为公主差遣。
”为普通人开辟出一条路,有何不可。
他们愿意! 于是,等桑弘羊刚把书阁安排起来,印刷,纸张,刘徽都让人在淮南国里整出来。
结果一回来听到刘徽说,她要建学校,参考太学。
桑弘羊…… 刘徽考虑过,她一下子整那么多事,有人手吗? 人,刘徽请好了,这才张的口。
而后,刘彻让桑弘羊带这些先生们去见识见识造纸术和印刷术,正好让人开开眼。
桑弘羊……抗议无效,能用上他,是他莫大的荣幸。
书阁,学校,全都有条不紊的安排起来,与之而来,朝廷终于派人前来接管淮南国事宜,顺便,也有人来押解淮南王一家子回京。
来人里主事的主父偃,主父偃一见刘徽和霍去病,客气见礼,惊叹道:“公主和霍郎君了不起!” 不费一兵一卒把一个淮南王收拾了,还能把淮南国打理得井井有条,半点错都没有出,厉害。
“淮南国交给你了。
这些人帮我一并送回长安,送到上林苑交给常康先生。
”刘徽万事都准备妥当,就等着人过来接手。
人可算来了。
刘徽当下迅速将事情交给人,专心搞她的盐去。
“公主。
我们兄妹要和公主一起。
”没等主父偃张口,那端韩祭和戴着帷帽的韩澹都看向刘徽。
刘徽转头瞧了韩祭一眼道:“行,那你们跟着我。
” “公主,刘陵跑了。
”主父偃无所谓都有谁想跟着刘徽,长安的事,他尽职尽责告诉刘徽一声。
不意外见刘徽拧眉,霍去病不屑道:“廷尉府越发无用。
” 这话霍去病可以嫌弃,主父偃不能说些什么。
“还请公主一切小心。
”主父偃朝刘徽恭敬道一声,刘陵此人,在长安交际甚广,能够逃掉,未必见得不会做些什么。
刘徽不以为然的摇头道:“比起找我麻烦,难道不是更应该急于救人。
刘陵此人能跑了,未必不能够借力助她的父亲逃掉。
” 所以,压力不在她哦! 而在于负责押送的人。
刘徽的视线落在某个将军身上,不意外看到那一位脸色凝重。
“这里交给主父先生了。
”刘徽偶尔还是习惯唤人先生,反正都给她上过课,唤先生出不了错。
主父偃含笑相送,知道刘徽和霍去病另有要事去办。
接手淮南国内诸事的主父偃看看到淮南国内井井有条的局面,很想说,其实刘彻大可不必派他来一趟,完全可以不需要他来,主父偃到淮南国全然没有用武之地。
兵马瓦解,世族大家凡有心追随淮南王谋反的全让刘徽拿下。
百姓全然接受朝廷接管淮南国。
连一应官员,刘徽都重新提拔,眼下各司其职,只等一年后考核是否能够成为大汉真正的官员。
一应名单,考核标准,刘徽都已经用公文写得一清二楚,好让主父偃一目了然。
看完后的主父偃啊,麻利的将这些迅速打包送回长安,只在奏折上写上一句,淮南国境内百姓安居,官民和谐,刘徽提出官员考核,其实很有必要在全国内推广。
当官也需要考核才行,于国无利,于民无功者,等同于占茅坑不拉屎! 没有用的官,朝廷为何要养着?给他们面子吗? 刘徽表露的中心思想是这般! 主父偃很是认可这一点。
刘彻收到主父偃的上书,再看到刘徽让人写的相应考核,眼中流露出的复杂,让底下的臣子都不太确定刘彻是心情好还是不好? “淮南国内生了变故?”奏报是从淮南国送回的,算算时间是主父偃从刘徽那儿接手的日子,刘徽一个孩子能够和霍去病联手拿下整个淮南国已经让人分外意外,没能把淮南国治理好,生出旁的动乱,都属于情有可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公主毕竟年幼,有顾念不及的地方也是情有可原。
”御史大夫公孙弘思量片刻,帮着刘徽说话。
刘彻将奏报递过去,“淮南国百姓安居乐业,井井有条,并无变故。
倒是淮南国的百姓对进入淮南国的军队夹道欢迎。
眼下改国为郡,郡内也并无变故。
” 公孙弘…… 倒是他误会了,还以为是有什么坏事。
结果都是好事! “主父偃在信中提及,阿徽破例提拔不少人,而且定下一年之后的相关考核,考核的内容,民生,经济,还有这样一份为官守则,你们都看看。
”刘彻既然都把东西递下来了,也希望官员都可以看看。
得,从丞相开始,御史大夫,堂上臣子一个接一个的查看上面的东西。
看完之后的人神色和刘彻一样的复杂。
公孙弘认可无比的道:“陛下,公主定下的考核之法甚妙。
” 对官员要有考核标准,否则谁还用考虑怎么当官,整日在其位不谋其政,谁又能如何? 刘彻何尝不是因此意动。
不过反对的人同样有,激动的道:“陛下,所谓考核实在不妥。
” 一堆废话说来,只为让刘彻别听刘徽的。
可惜,刘彻拍板,让人仔细商量商量天下官员的考核,别一个两个的不像样,食君之禄而不能为君分忧! 等刘徽和霍去病把沿海适合开发盐田的地方都弄上,再和人寻着所谓的崖盐,井盐,以确保各地都有盐可用,而且都可以吃到平价的盐。
长安传来消息,卫子夫诞下一子,取名为刘据! 哎哟,举国上下无不为之欢喜。
二十九岁的刘彻,终于有了第一个儿子。
大汉,后继有人。
刘徽和霍去病闻听消息何尝不喜。
与之而来,北边也传来喜讯,卫青兵出雁门,斩匈奴数千人而归。
刘徽和霍去病再一次为自家舅舅高兴。
世族大家垄断,以令普通人无能反抗,只能任由他们宰割,诸位当真视若不见?” 随刘徽此话落下,一众人再看刘徽的眼神更不一样了。
为普通人铺一条路,一条可以让他们能够改变命运的路,也让天下人可以因此真正得利的路,如此想法,是真正的将民放在心上。
打量刘徽的眼神,再一次变得不一样。
“愿为公主差遣。
”为普通人开辟出一条路,有何不可。
他们愿意! 于是,等桑弘羊刚把书阁安排起来,印刷,纸张,刘徽都让人在淮南国里整出来。
结果一回来听到刘徽说,她要建学校,参考太学。
桑弘羊…… 刘徽考虑过,她一下子整那么多事,有人手吗? 人,刘徽请好了,这才张的口。
而后,刘彻让桑弘羊带这些先生们去见识见识造纸术和印刷术,正好让人开开眼。
桑弘羊……抗议无效,能用上他,是他莫大的荣幸。
书阁,学校,全都有条不紊的安排起来,与之而来,朝廷终于派人前来接管淮南国事宜,顺便,也有人来押解淮南王一家子回京。
来人里主事的主父偃,主父偃一见刘徽和霍去病,客气见礼,惊叹道:“公主和霍郎君了不起!” 不费一兵一卒把一个淮南王收拾了,还能把淮南国打理得井井有条,半点错都没有出,厉害。
“淮南国交给你了。
这些人帮我一并送回长安,送到上林苑交给常康先生。
”刘徽万事都准备妥当,就等着人过来接手。
人可算来了。
刘徽当下迅速将事情交给人,专心搞她的盐去。
“公主。
我们兄妹要和公主一起。
”没等主父偃张口,那端韩祭和戴着帷帽的韩澹都看向刘徽。
刘徽转头瞧了韩祭一眼道:“行,那你们跟着我。
” “公主,刘陵跑了。
”主父偃无所谓都有谁想跟着刘徽,长安的事,他尽职尽责告诉刘徽一声。
不意外见刘徽拧眉,霍去病不屑道:“廷尉府越发无用。
” 这话霍去病可以嫌弃,主父偃不能说些什么。
“还请公主一切小心。
”主父偃朝刘徽恭敬道一声,刘陵此人,在长安交际甚广,能够逃掉,未必见得不会做些什么。
刘徽不以为然的摇头道:“比起找我麻烦,难道不是更应该急于救人。
刘陵此人能跑了,未必不能够借力助她的父亲逃掉。
” 所以,压力不在她哦! 而在于负责押送的人。
刘徽的视线落在某个将军身上,不意外看到那一位脸色凝重。
“这里交给主父先生了。
”刘徽偶尔还是习惯唤人先生,反正都给她上过课,唤先生出不了错。
主父偃含笑相送,知道刘徽和霍去病另有要事去办。
接手淮南国内诸事的主父偃看看到淮南国内井井有条的局面,很想说,其实刘彻大可不必派他来一趟,完全可以不需要他来,主父偃到淮南国全然没有用武之地。
兵马瓦解,世族大家凡有心追随淮南王谋反的全让刘徽拿下。
百姓全然接受朝廷接管淮南国。
连一应官员,刘徽都重新提拔,眼下各司其职,只等一年后考核是否能够成为大汉真正的官员。
一应名单,考核标准,刘徽都已经用公文写得一清二楚,好让主父偃一目了然。
看完后的主父偃啊,麻利的将这些迅速打包送回长安,只在奏折上写上一句,淮南国境内百姓安居,官民和谐,刘徽提出官员考核,其实很有必要在全国内推广。
当官也需要考核才行,于国无利,于民无功者,等同于占茅坑不拉屎! 没有用的官,朝廷为何要养着?给他们面子吗? 刘徽表露的中心思想是这般! 主父偃很是认可这一点。
刘彻收到主父偃的上书,再看到刘徽让人写的相应考核,眼中流露出的复杂,让底下的臣子都不太确定刘彻是心情好还是不好? “淮南国内生了变故?”奏报是从淮南国送回的,算算时间是主父偃从刘徽那儿接手的日子,刘徽一个孩子能够和霍去病联手拿下整个淮南国已经让人分外意外,没能把淮南国治理好,生出旁的动乱,都属于情有可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公主毕竟年幼,有顾念不及的地方也是情有可原。
”御史大夫公孙弘思量片刻,帮着刘徽说话。
刘彻将奏报递过去,“淮南国百姓安居乐业,井井有条,并无变故。
倒是淮南国的百姓对进入淮南国的军队夹道欢迎。
眼下改国为郡,郡内也并无变故。
” 公孙弘…… 倒是他误会了,还以为是有什么坏事。
结果都是好事! “主父偃在信中提及,阿徽破例提拔不少人,而且定下一年之后的相关考核,考核的内容,民生,经济,还有这样一份为官守则,你们都看看。
”刘彻既然都把东西递下来了,也希望官员都可以看看。
得,从丞相开始,御史大夫,堂上臣子一个接一个的查看上面的东西。
看完之后的人神色和刘彻一样的复杂。
公孙弘认可无比的道:“陛下,公主定下的考核之法甚妙。
” 对官员要有考核标准,否则谁还用考虑怎么当官,整日在其位不谋其政,谁又能如何? 刘彻何尝不是因此意动。
不过反对的人同样有,激动的道:“陛下,所谓考核实在不妥。
” 一堆废话说来,只为让刘彻别听刘徽的。
可惜,刘彻拍板,让人仔细商量商量天下官员的考核,别一个两个的不像样,食君之禄而不能为君分忧! 等刘徽和霍去病把沿海适合开发盐田的地方都弄上,再和人寻着所谓的崖盐,井盐,以确保各地都有盐可用,而且都可以吃到平价的盐。
长安传来消息,卫子夫诞下一子,取名为刘据! 哎哟,举国上下无不为之欢喜。
二十九岁的刘彻,终于有了第一个儿子。
大汉,后继有人。
刘徽和霍去病闻听消息何尝不喜。
与之而来,北边也传来喜讯,卫青兵出雁门,斩匈奴数千人而归。
刘徽和霍去病再一次为自家舅舅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