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宗室政策

关灯
    的鲁王朱以海、济南的德王朱由枢、青州的衡王朱由棷,下面郡王多达五十六位。

     总体的宗室成员,大约有八千余人之多,按照宗室俸禄标准,最低的奉国中尉,一年也要有二百石粮食的俸禄。

     两百石就是三万六千斤,明末时期全国粮价飞涨,此时的山东地区一两米都涨到二十四两银子了,所以要是折算成银子,就是四千八百两银子。

     这钱粮都可以养一个五百人的军队了,从万历年间,辽东军饷加重,朝廷财政入不敷出,底层供奉基本发不出来。

     根据明太祖的《皇明祖训》和永乐的进一步限制,宗室所有成员,不仕、不农、不工、不商,底层只能靠俸禄而活。

     朝廷发不出底层俸禄之后,万历二十二年开始尝试允许宗室成员,放弃身份参加科举,但响应者寥寥无几。

     万历二十三年,紧接着朝廷推行了宗室专门的科举,终于吸引到不少宗室成员参加,但因学习水平差,中举者甚少。

     这个政策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称开放宗室科举,扰乱吏治,损害朝纲,于天启二年再次废除。

     崇祯九年,迫于财政压力和宗室成员生存现状,礼部正式颁布了《宗室科举条例》,允许宗室保留身份参加科举,无需放弃爵位。

     规定通过科举者可在地方任知府、知县、教职,或在中央任国子监博士、六部吏曹等职,任职期间按官员品级领俸禄,卸任后恢复宗室禄米。

     但到崇祯十七年,全国仅有四十几人中举,十几人中进士,所带来的影响微乎其微,虽然开放了科举,但依旧严格禁止经商或者务农。

     这导致底层宗室成员还不如普通百姓,普通百姓方可做工务农,他们却连封地都不能离开,许多人饥寒交迫。

     河南周藩奉国中尉因断供杀妻求死,换取牢饭,代藩镇国将军之子因偷牛被捕,哀求道“但求狱中饱食。

     所以现在大明的问题就是,高层宗室成员,坐拥大量田亩,还能领到俸禄,生活极尽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