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倭皇西行
关灯
小
中
大
奈良至难波:血泪西行路
圣武上皇的牛车在朱雀门前停住时,几片早凋的枫叶被寒风卷起,打着旋儿落在车辕上,殷红如血。
曾经象征无上尊荣的紫宸御所,此刻像一张沉默的巨口,吞噬着他最后的帝王尊严。
光明子皇后紧紧攥着丈夫枯槁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凤袍上金线绣的唐草纹路在晨光中刺得人眼睛发酸。
车门关闭的闷响,隔绝了奈良深秋清冽的空气,也隔绝了他们与故国最后的体面连接。
车辙碾过朱雀大路夯实的黄土,发出单调而沉重的呻吟。
奈良的百姓早已被勒令闭户,沿街两侧只有持槊肃立的唐军士兵,玄甲反射着冷硬的光,如同两道移动的铁壁。
偶尔有胆大的倭民从窗棂缝隙间窥探,目光触及那没有任何皇室标识的素朴牛车,以及车旁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唐军都尉冯崇时,瞬间化为惊恐,迅速缩回头去。
死寂中,唯有车轮辘辘,马蹄嘚嘚,以及车帷内极力压抑却仍泄出的、属于光明子皇后那细碎而绝望的呜咽。
“陛下……”光明子将一方素帕按在唇上,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此去长安,万里波涛……我们,还能回来吗?” 圣武上皇闭着眼,身体随着车行微微晃动,脸上的皱纹深刻得如同刀刻。
他没有回答,只是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
回来?作为向大唐天子匍匐谢罪的“伪主”?他宁可葬身大海。
车外,冯崇冰冷的声音透过薄薄的车帷传进来,清晰得如同宣判:“加快脚程!今日务必抵达难波津!延误船期者,军法从事!”鞭梢破空的脆响,抽打在驾车的倭国御者背上,也抽打在圣武夫妇早已麻木的心上。
队伍行至奈良西郊一处缓坡时,冯崇猛地一抬手。
整个队伍瞬间停下,肃杀之气弥漫。
坡下不远处,聚集着一小群未被驱散的倭国老弱妇孺。
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显然是听闻了上皇“西行”的消息,不顾禁令冒险在此等候。
当那辆毫无皇家威仪的牛车出现在视野中时,人群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死水,骤然起了波澜。
“上皇陛下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率先扑倒在地,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土路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皇后娘娘!不能走啊!”抱着婴孩的妇人嘶声哭喊,怀中的孩子被惊得哇哇大哭。
“大唐……这是要亡我倭国吗?”一个跛脚的老兵拄着木棍,浑浊的老泪纵横,目光死死盯着牛车旁冯崇那猩红的披风,眼中是刻骨的怨毒。
悲泣声、呼喊声、绝望的叩拜声如同无形的潮水,瞬间淹没了这片小小的山坡。
倭民们不顾唐军士兵横起的槊锋,如同扑火的飞蛾般向前涌动,试图靠近那辆承载着他们最后精神寄托的车驾。
“放肆!”冯崇厉喝,眼中寒光一闪,“弓弩手!” 两侧唐军士兵闻令,动作整齐划一,强弓劲弩瞬间上弦,冰冷的箭簇在秋阳下闪烁着死亡的寒芒,对准了那些手无寸铁的倭民。
空气仿佛凝固了,悲泣声戛然而止,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和压抑的恐惧。
车帷猛地被一只枯瘦的手掀开一角,露出圣武上皇半张惨白如纸的脸。
他看着坡下那些跪伏在地、瑟瑟发抖的子民,嘴唇剧烈地颤抖着,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化为一声沉痛到极致的叹息,颓然放下了车帷。
冯崇冷冷扫视全场,声音如同西伯利亚吹来的寒风:“再有阻挠圣驾、煽动民情者,视为谋逆!格杀勿论!” 队伍再次启动,碾过这片被屈辱和泪水浸透的土地。
在坡下人群最外围的阴影里,一个瘦小的身影死死咬着自己的手背,直到尝到咸腥的血味。
藤原广嗣——藤原仲麻吕年仅七岁的幼子,透过散乱的额发缝隙,将牛车的卑微、唐军的凶悍、祖父祖母的绝望、以及冯崇那如同天神般冷酷威严的身影,连同那漫山遍野的悲泣与恐惧,深深烙进了灵魂最深处。
他袖中,紧紧攥着父亲切腹时用过的那柄肋差短刀冰冷的刀柄,那冰冷的触感是他此刻唯一的支撑。
恨意,如同最阴毒的藤蔓,在他幼小的心田里疯狂滋长蔓延。
平壤城:夜宴下的毒谋 平壤城,高句丽故都,虽已纳入安东都护府治下多年,夜色中仍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沉郁与躁动。
城东一处深宅大院,飞檐斗拱依稀可见当年王侯气象,此刻却门户紧闭,透着一股刻意的低调与压抑。
这里,是高句丽末代权臣泉男生的府邸。
厅堂之内,烛火通明,炭盆烧得正旺,驱散了深秋的寒意,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阴鸷气息。
主位之上,须发花白、面容清癯的泉男生端起面前的鎏金玛瑙杯,杯中殷红的波斯葡萄酿荡漾着血色的光泽。
他脸上堆着和煦的笑容,声音带着长者特有的宽厚:“诸位,今日能聚首于此,共商桑梓故土之前程,实乃我三韩遗民之大幸。
且满饮此杯,暂忘忧愁!” 下首左侧,一个约莫三十岁、面色略显苍白阴郁的青年男子,正是百济流亡王子扶余丰。
他举杯一饮而尽,动作带着几分王族残留的矜持,更多的却是流亡生涯磨砺出的戾气:“忘忧?泉公说笑了!唐人在百济故地设熊津都督府,视我子民如猪狗!在倭国更是逼得圣武上皇西行长安谢罪!此等奇耻大辱,刻骨锥心,如何能忘?”他重重放下酒杯,眼中闪烁着不甘的火焰,“白江口血仇未雪,我扶余丰,日夜难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右侧,一个身着新罗使者常服、面容精悍的中年人微微欠身,他是新罗王金法敏秘密派来的心腹密使金顺元。
他话语不多,却字字透着算计:“新罗助唐灭百济、高句丽,原指望一统三韩。
然唐人狡诈,灭国之后,非但未履约将浿水以南尽数予我,反在百济故地遍设都督府,驻军屯田,将我新罗亦视作藩篱犬马!金法敏大王每每思之,未尝不扼腕叹息!” 泉男生放下酒杯,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眼底深处掠过一丝老谋深算的精光:“倭国奈良之变,如惊雷炸响!唐皇李琰之心,已昭然若揭。
他要的,绝非藩属朝贡,而是‘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高句丽、百济已亡,新罗……还能独存多久?”他环视两人,声音压得更低,带着蛊惑人心的力量,“唇亡齿寒!若坐等唐军消化了倭国,腾出手来,下一个,必是新罗!再下一个,便是那些散落白山黑水之间,尚怀故国之思的高句丽、百济遗民!” 扶余丰身体前倾,急切道:“泉公必有良策!只要能复我百济,驱逐唐寇,扶余丰愿效死力!” 金顺元也凝神屏息,等待下文。
泉男生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缓缓道出毒计:“其一,联络。
白山黑水之间,粟末靺鞨诸部勇悍难驯,对唐人羁縻统治早已不满。
扶余王子可凭百济王室身份,携重金珍宝,秘密北上,说动靺鞨诸部首领取利而战!许诺复国之后,割让土地,永结盟好!” 扶余丰眼中燃起希望之光:“靺鞨铁骑,天下闻名!若得此强援,大事可期!” “其二,乱其内。
”泉男生目光转向金顺元,“新罗虽表面臣服,然国内忠于王室、不满唐人的力量必不在少数。
金使者需密报金法敏大王,暗中资助、煽动百济、高句丽故地之零星叛乱!尤其熊津都督府境内,要让唐军疲于奔命,无暇他顾!记住,要假托复国义军之名,绝不可暴露新罗!” 金顺元心领神会:“祸水西引,坐收渔利。
此计甚妙!” “其三,待时而动。
”泉男生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倭国新败,怨气沸腾!藤原虽死,其党羽、门生遍布朝野。
倭皇西行,正是群龙无首,人心思变之时!老夫在倭国尚有些许故旧,可秘密传递消息,鼓动奈良留守公卿,寻机生乱!若能引得倭国烽烟再起,必能牵制唐军水师主力于东海!届时……”他猛地攥紧拳头,“新罗举义旗于南,靺鞨铁骑破关而入于北,百济遗民揭竿而起于中!唐军顾此失彼,三韩故地,未必不能重现朗朗乾坤!” “好!”扶余丰激动得满面红光,仿佛已看到自己重登百济王座。
金顺元也露出深以为然的神色,举杯道:“为三韩
曾经象征无上尊荣的紫宸御所,此刻像一张沉默的巨口,吞噬着他最后的帝王尊严。
光明子皇后紧紧攥着丈夫枯槁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凤袍上金线绣的唐草纹路在晨光中刺得人眼睛发酸。
车门关闭的闷响,隔绝了奈良深秋清冽的空气,也隔绝了他们与故国最后的体面连接。
车辙碾过朱雀大路夯实的黄土,发出单调而沉重的呻吟。
奈良的百姓早已被勒令闭户,沿街两侧只有持槊肃立的唐军士兵,玄甲反射着冷硬的光,如同两道移动的铁壁。
偶尔有胆大的倭民从窗棂缝隙间窥探,目光触及那没有任何皇室标识的素朴牛车,以及车旁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唐军都尉冯崇时,瞬间化为惊恐,迅速缩回头去。
死寂中,唯有车轮辘辘,马蹄嘚嘚,以及车帷内极力压抑却仍泄出的、属于光明子皇后那细碎而绝望的呜咽。
“陛下……”光明子将一方素帕按在唇上,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此去长安,万里波涛……我们,还能回来吗?” 圣武上皇闭着眼,身体随着车行微微晃动,脸上的皱纹深刻得如同刀刻。
他没有回答,只是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
回来?作为向大唐天子匍匐谢罪的“伪主”?他宁可葬身大海。
车外,冯崇冰冷的声音透过薄薄的车帷传进来,清晰得如同宣判:“加快脚程!今日务必抵达难波津!延误船期者,军法从事!”鞭梢破空的脆响,抽打在驾车的倭国御者背上,也抽打在圣武夫妇早已麻木的心上。
队伍行至奈良西郊一处缓坡时,冯崇猛地一抬手。
整个队伍瞬间停下,肃杀之气弥漫。
坡下不远处,聚集着一小群未被驱散的倭国老弱妇孺。
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显然是听闻了上皇“西行”的消息,不顾禁令冒险在此等候。
当那辆毫无皇家威仪的牛车出现在视野中时,人群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死水,骤然起了波澜。
“上皇陛下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率先扑倒在地,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土路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皇后娘娘!不能走啊!”抱着婴孩的妇人嘶声哭喊,怀中的孩子被惊得哇哇大哭。
“大唐……这是要亡我倭国吗?”一个跛脚的老兵拄着木棍,浑浊的老泪纵横,目光死死盯着牛车旁冯崇那猩红的披风,眼中是刻骨的怨毒。
悲泣声、呼喊声、绝望的叩拜声如同无形的潮水,瞬间淹没了这片小小的山坡。
倭民们不顾唐军士兵横起的槊锋,如同扑火的飞蛾般向前涌动,试图靠近那辆承载着他们最后精神寄托的车驾。
“放肆!”冯崇厉喝,眼中寒光一闪,“弓弩手!” 两侧唐军士兵闻令,动作整齐划一,强弓劲弩瞬间上弦,冰冷的箭簇在秋阳下闪烁着死亡的寒芒,对准了那些手无寸铁的倭民。
空气仿佛凝固了,悲泣声戛然而止,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和压抑的恐惧。
车帷猛地被一只枯瘦的手掀开一角,露出圣武上皇半张惨白如纸的脸。
他看着坡下那些跪伏在地、瑟瑟发抖的子民,嘴唇剧烈地颤抖着,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化为一声沉痛到极致的叹息,颓然放下了车帷。
冯崇冷冷扫视全场,声音如同西伯利亚吹来的寒风:“再有阻挠圣驾、煽动民情者,视为谋逆!格杀勿论!” 队伍再次启动,碾过这片被屈辱和泪水浸透的土地。
在坡下人群最外围的阴影里,一个瘦小的身影死死咬着自己的手背,直到尝到咸腥的血味。
藤原广嗣——藤原仲麻吕年仅七岁的幼子,透过散乱的额发缝隙,将牛车的卑微、唐军的凶悍、祖父祖母的绝望、以及冯崇那如同天神般冷酷威严的身影,连同那漫山遍野的悲泣与恐惧,深深烙进了灵魂最深处。
他袖中,紧紧攥着父亲切腹时用过的那柄肋差短刀冰冷的刀柄,那冰冷的触感是他此刻唯一的支撑。
恨意,如同最阴毒的藤蔓,在他幼小的心田里疯狂滋长蔓延。
平壤城:夜宴下的毒谋 平壤城,高句丽故都,虽已纳入安东都护府治下多年,夜色中仍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沉郁与躁动。
城东一处深宅大院,飞檐斗拱依稀可见当年王侯气象,此刻却门户紧闭,透着一股刻意的低调与压抑。
这里,是高句丽末代权臣泉男生的府邸。
厅堂之内,烛火通明,炭盆烧得正旺,驱散了深秋的寒意,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阴鸷气息。
主位之上,须发花白、面容清癯的泉男生端起面前的鎏金玛瑙杯,杯中殷红的波斯葡萄酿荡漾着血色的光泽。
他脸上堆着和煦的笑容,声音带着长者特有的宽厚:“诸位,今日能聚首于此,共商桑梓故土之前程,实乃我三韩遗民之大幸。
且满饮此杯,暂忘忧愁!” 下首左侧,一个约莫三十岁、面色略显苍白阴郁的青年男子,正是百济流亡王子扶余丰。
他举杯一饮而尽,动作带着几分王族残留的矜持,更多的却是流亡生涯磨砺出的戾气:“忘忧?泉公说笑了!唐人在百济故地设熊津都督府,视我子民如猪狗!在倭国更是逼得圣武上皇西行长安谢罪!此等奇耻大辱,刻骨锥心,如何能忘?”他重重放下酒杯,眼中闪烁着不甘的火焰,“白江口血仇未雪,我扶余丰,日夜难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右侧,一个身着新罗使者常服、面容精悍的中年人微微欠身,他是新罗王金法敏秘密派来的心腹密使金顺元。
他话语不多,却字字透着算计:“新罗助唐灭百济、高句丽,原指望一统三韩。
然唐人狡诈,灭国之后,非但未履约将浿水以南尽数予我,反在百济故地遍设都督府,驻军屯田,将我新罗亦视作藩篱犬马!金法敏大王每每思之,未尝不扼腕叹息!” 泉男生放下酒杯,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眼底深处掠过一丝老谋深算的精光:“倭国奈良之变,如惊雷炸响!唐皇李琰之心,已昭然若揭。
他要的,绝非藩属朝贡,而是‘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高句丽、百济已亡,新罗……还能独存多久?”他环视两人,声音压得更低,带着蛊惑人心的力量,“唇亡齿寒!若坐等唐军消化了倭国,腾出手来,下一个,必是新罗!再下一个,便是那些散落白山黑水之间,尚怀故国之思的高句丽、百济遗民!” 扶余丰身体前倾,急切道:“泉公必有良策!只要能复我百济,驱逐唐寇,扶余丰愿效死力!” 金顺元也凝神屏息,等待下文。
泉男生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缓缓道出毒计:“其一,联络。
白山黑水之间,粟末靺鞨诸部勇悍难驯,对唐人羁縻统治早已不满。
扶余王子可凭百济王室身份,携重金珍宝,秘密北上,说动靺鞨诸部首领取利而战!许诺复国之后,割让土地,永结盟好!” 扶余丰眼中燃起希望之光:“靺鞨铁骑,天下闻名!若得此强援,大事可期!” “其二,乱其内。
”泉男生目光转向金顺元,“新罗虽表面臣服,然国内忠于王室、不满唐人的力量必不在少数。
金使者需密报金法敏大王,暗中资助、煽动百济、高句丽故地之零星叛乱!尤其熊津都督府境内,要让唐军疲于奔命,无暇他顾!记住,要假托复国义军之名,绝不可暴露新罗!” 金顺元心领神会:“祸水西引,坐收渔利。
此计甚妙!” “其三,待时而动。
”泉男生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倭国新败,怨气沸腾!藤原虽死,其党羽、门生遍布朝野。
倭皇西行,正是群龙无首,人心思变之时!老夫在倭国尚有些许故旧,可秘密传递消息,鼓动奈良留守公卿,寻机生乱!若能引得倭国烽烟再起,必能牵制唐军水师主力于东海!届时……”他猛地攥紧拳头,“新罗举义旗于南,靺鞨铁骑破关而入于北,百济遗民揭竿而起于中!唐军顾此失彼,三韩故地,未必不能重现朗朗乾坤!” “好!”扶余丰激动得满面红光,仿佛已看到自己重登百济王座。
金顺元也露出深以为然的神色,举杯道:“为三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