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关灯
小
中
大
十岁,这一类的事情都不会自己亲自出面,多半由子贡和冉有去操办。
所以,有钱的子贡和有权的冉有决定厚葬颜回,怎么说也要弄个一棺一椁,搞块风水好一点的坟地葬了他。
老师反对,可是反对无效。
就这样,大家不听孔子的话,用士的规格葬了颜回,一棺一椁是肯定的。
孔子心里高兴,不过表面上还要坚持原则,还要假装抱怨学生们不听话,因此说了上面的话。
孔子就是这样,面子看得超级重。
还好,子贡超级聪明,把老师的内心摸得很透,处处都安排得很妥帖,这也就难怪孔子晚年对子贡十分依赖。
以子贡的情商,如果不经商去做官,一定也很成功。
【现实解说】老板的话固然要听,但是有的时候老板的话明显言不由衷,揣摩透老板的真实意图,即便做了事情被老板骂,老板的内心里也是在赏识你。
6.15(11.19)★★★★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 【译文】颜回难道注定只能是个平民了?他出仕总是落空;子贡没有按照老师的意愿出仕,选择了经商,总是赚大钱。
【解析】上面这段话,从前的解释是: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了吧,可是他常常贫困。
端木赐不听命运的安排,去做买卖,猜测行情,往往猜中了。
”这样的解释显然是错误的。
庶,就是平民的意思。
屡空,完整说是“屡试屡空”,说明颜回多次想出仕都没有成功,如果说颜回从来就没有试图出仕,怎么会是“屡”空?后世为了让颜回完美化,故意曲解这段话。
这是颜回去世之后,孔子所作的一个反思和比较。
最听自己话的颜回最没有出息,而不听自己话的子贡总是发大财,为什么呢?孔子反思。
如果颜回再来做自己的学生,自己还会那么教他吗? 【现实解说】有史以来,在听话的学生和不听话的学生之间,往往是不听话的学生更有前途。
6.16(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不幸短命死了。
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 【解析】孔子还是很怀念颜回,这样的好学生再也难找了。
这是颜回去世之后,鲁哀公和孔子的对话。
其实,这是孔子对颜回优点的最精准的描述,也能由此看出颜回的人品确实非常好。
与颜回相比,尽管孔子小一批的弟子中也有学问不错的,甚至子夏的学问比颜回还好,但是在“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上,真是没有人能够比得上颜回。
不过换一个角度,颜回从来不把怒火发在别人身上,从来不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那么自己需要承受多大的内心压力?那真是“所有事情都一个人扛”,再加上前途无望,内心忧郁,早早白头和早早夭折不是必然的吗?
所以,有钱的子贡和有权的冉有决定厚葬颜回,怎么说也要弄个一棺一椁,搞块风水好一点的坟地葬了他。
老师反对,可是反对无效。
就这样,大家不听孔子的话,用士的规格葬了颜回,一棺一椁是肯定的。
孔子心里高兴,不过表面上还要坚持原则,还要假装抱怨学生们不听话,因此说了上面的话。
孔子就是这样,面子看得超级重。
还好,子贡超级聪明,把老师的内心摸得很透,处处都安排得很妥帖,这也就难怪孔子晚年对子贡十分依赖。
以子贡的情商,如果不经商去做官,一定也很成功。
【现实解说】老板的话固然要听,但是有的时候老板的话明显言不由衷,揣摩透老板的真实意图,即便做了事情被老板骂,老板的内心里也是在赏识你。
6.15(11.19)★★★★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 【译文】颜回难道注定只能是个平民了?他出仕总是落空;子贡没有按照老师的意愿出仕,选择了经商,总是赚大钱。
【解析】上面这段话,从前的解释是: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了吧,可是他常常贫困。
端木赐不听命运的安排,去做买卖,猜测行情,往往猜中了。
”这样的解释显然是错误的。
庶,就是平民的意思。
屡空,完整说是“屡试屡空”,说明颜回多次想出仕都没有成功,如果说颜回从来就没有试图出仕,怎么会是“屡”空?后世为了让颜回完美化,故意曲解这段话。
这是颜回去世之后,孔子所作的一个反思和比较。
最听自己话的颜回最没有出息,而不听自己话的子贡总是发大财,为什么呢?孔子反思。
如果颜回再来做自己的学生,自己还会那么教他吗? 【现实解说】有史以来,在听话的学生和不听话的学生之间,往往是不听话的学生更有前途。
6.16(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不幸短命死了。
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 【解析】孔子还是很怀念颜回,这样的好学生再也难找了。
这是颜回去世之后,鲁哀公和孔子的对话。
其实,这是孔子对颜回优点的最精准的描述,也能由此看出颜回的人品确实非常好。
与颜回相比,尽管孔子小一批的弟子中也有学问不错的,甚至子夏的学问比颜回还好,但是在“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上,真是没有人能够比得上颜回。
不过换一个角度,颜回从来不把怒火发在别人身上,从来不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那么自己需要承受多大的内心压力?那真是“所有事情都一个人扛”,再加上前途无望,内心忧郁,早早白头和早早夭折不是必然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