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关灯
    一竹竿打翻一船人。

     【现实解说】人老了,看什么都容易不顺眼。

     第二十部分论道 折腾了一辈子,蓦然回首,孔子感觉自己似乎一无是处。

    自己的主张不被接受,当权者漠视,老百姓蔑视。

    是自己的主张不对?还是自己不够努力?那么究竟是为什么?人事已尽,难道是天命难违?于是,孔子决定研究《周易》,试图从天命中找到答案。

    那一年,孔子七十一岁。

    其实,孔子对《周易》一直感兴趣,但是真正坐下来研究是七十一岁。

     研究《周易》的结果是孔子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周易》,因为《周易》的卦辞和爻辞都很简单,使人不容易理解。

    因此,孔子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理念对《周易》的卦辞和爻辞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而这些解释就是彖、系、象、说卦、文言。

     孔子从《周易》中体悟到了天命,所以孔子慨叹:“再给我数年时间,我就能精通《周易》了。

    ”(《史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对《周易》的研究极有心得,应用起来似乎也很准确。

    于是孔子再次感慨:“要是再早一点,五十岁的时候就研究《周易》,那我后来就不会犯什么大过错了。

    ”(《论语》: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 到了这个时候,孔子已经痴迷于天命了,因此开始津津乐道。

    什么仁啊德啊都已经跑去九天云外,专注于论道了。

    到了这个时候,孔子开始崇拜老子,自己也成为了道家。

     孔子论道,都在晚年。

     20.1(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了自己的事业;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解析】虽然讲述的是自己从十五到七十的心路历程,可是总结是在七十之后作出的。

    所以,这是孔子在七十之后的想法。

    孔子的思想,一向是不讲天命的。

    到了晚年,孔子开始讲道,讲天命。

    这里说到五十而知天命,其实不然,最多是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