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太子回京

关灯
    丝绸通商仅去年试行,就给大宴朝廷带来大量银两,除却江南织造半道遭难,中州、西北随着鼓励生丝种植,试点州府每户均产一匹以上丝绸,谢宁为户部右侍郎,监管各地赋税盘点账目乃是本职。

     闲来无事,他翻看了以凤州为辐射的试点区域,鼓励生丝种植政策。

     让他十分意外的是,高林甫并未像他想的那般,把百姓当成油坊的豆子,往死里榨干,而是在世家和百姓当中实验出一条调和的路子,借给世家的土地,世家必须严格签订年限契约,且银粮先行付账,一次性付清。

     并且他还吸取了谢宁之前给西北的分治政策。

     在鼓励百姓开荒的基础上,与徭役结合,每户产丝绸两匹以上者,免除一年男丁一名一年徭役。

     账面上看,西北去年一年丝绸通商,产出销量一共两万匹。

     而中兴仅仅半年,丝绸产量竟然高达一万三千匹,并且这些全由洪河官船与中兴卫所转运到宿川专卖。

     并且中兴的丝绸辐射范围,远比谢宁想的还要大上很多。

     自江南叛乱评定之后,将泰宁、平安两个都护府的生丝交易全部纳入中州,可以预见的,今年年底中州丝绸产量必将超过西北。

     仅仅丝绸一项,就给朝廷带来了将近一千万两的收入。

     与去年两千多万根本不够花情况相比,大宴朝廷如今可谓是财大气粗。

     高林甫其人……当真不负当朝宰相之名。

     四月初六,太子殿下班师回朝。

     文武百官出城相迎,谢宁站在百官之列,瞧着雄壮威赫的队伍缓缓驶近,回想来京城的一年,各种凶险比两辈子来的还多。

    杨惑不知何时窜到他身后,“太子回来后,我便要回去了。

    ” 谢宁抬眸诧异,“你不是早就该回去了么?” 中兴卫所,乃安西兵力与陈宿中的兵马合二为一,如此关键时刻,谢宁老早就纳闷杨惑怎么还没走,就不怕陈宿中地势兵权全占走? “陈宿中?” 杨惑一脸神秘地道:“我自勘破天机,陈宿中绝活不过五年,他越做大死的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