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关灯
    一连十几日,每日早朝都有朝臣上奏陈展罪行,陈显都不予理会。

    这次御史台将陈展争夺花魁,打伤人命的奏折上奏。

    陈显的脸色凝重,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徐家这是要把陈展往死里整。

    陈显朝三大柱石之一的萧鼎南看去道:“萧爱卿掌管京畿治安多年,此事就交由你处置吧!朕赐你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

    ”萧鼎南跪在地上硬着头皮接了圣旨。

    手里拖着陈显赐予他的尚方宝剑,心里却思索着皇帝的话。

     陈显叫萧鼎南去庆郡王府拿人法办。

    萧鼎南接了圣旨,坐着轿子到了庆郡王府。

    陈展和洛如云在正门跪接圣旨,萧鼎南一路上早有了计较。

    皇帝没有直接下旨斩杀陈展,那是不想杀他。

    护犊之心人人都有,皇帝也不例外。

    自古有割发代首一说,不如效法古人。

    想到这里,萧鼎南朝陈展道:“奉皇上旨意,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话音刚落,尚方宝剑已经斩下,洛如云已经吓得瘫在地上,陈展的头发落在地上。

    萧鼎南拾起地上的一缕头发朝陈展道:“古有割发代首,殿下受惊了。

    ”陈展扶着洛如云站起来,看着萧鼎南带着禁卫军离开。

    刚才惊险一幕,连陈展也捏了一把汗。

     萧鼎南回到宣正殿交旨,将一缕头发呈献陈显道:“微臣奉旨处斩庆郡王,一剑斩下,却有一股劲风迫使剑偏了方向,只斩下这一缕发丝。

    庆郡王虽触犯法纪,毕竟是龙子。

    这是上天体贴陛下造福百姓,不忍心叫陛下老年失子啊。

    臣遵照上天指令,割发代首,特来向陛下交旨。

    ”这番说辞虽牵强,众人都揣摩透漏皇帝心思,纷纷揣着明白装糊涂。

    众臣纷纷叩拜道:“皇上功盖千秋,福胤子孙。

    南夏昌盛,万世流芳。

    ”一番歌功颂德之后,陈显看着御史台的几个人,将一摞奏折推到龙案之下道:“御史台的人成天就盯着一个人,谈何体查民生,为国效力?”龙颜震怒,几位御史立刻跪在地上请罪。

     徐谦父子三人回到府内,也不敢在动陈展分豪。

    徐子航拜别父亲往同春堂而来,人未走进正堂,先听见木鱼的响声。

    他走进去,将精心挑选的一支凤钗送到她面前道:“这是我为你挑选的生辰贺礼。

    ”潘英莲手里的木鱼未停,闭着眼睛道:“我不爱这些东西,你送给别人吧!”徐子航压抑多日的不满终于爆发了,朝潘英莲道:“就算是一颗石头,这么些日子也该捂热了,你为什么就不能回头看看我对你的好?难道你要守着佛堂过一辈子?”潘英莲站起来道:“守着佛堂过一辈子,也比守着你这个病秧子强。

    ”一语道破徐子航的痛处,徐子航愣怔着竟然无力反驳。

    身后木鱼再次响起,徐子航出了同春堂,看着外面绿树如茵,繁花似锦,□□无边,心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这次风波之后,徐家再不敢搜罗罪证打压陈展。

    陈展也一改往日行径,专心跟着洛晋练习弓马骑射。

    陈显说得对,文不成武不就,不堪重用。

    要想成为国家栋梁,唯有夜读书,昼练武。

    他改变命运,必须先从改变自身开始。

     ☆、佛缘庵琴箫合奏 春去夏来,天气渐渐热了起来。

    南阳候府内,一早就有丫鬟婆子抬着水洒扫庭院了,所到之处一阵清凉之感。

    萧如梅来到萧夫人的正房外停下,因要去佛缘庵探望生母,特来请示嫡母示下。

    门前有婆子陆续进出回禀府内事务,她不敢冒然闯进去,站在廊下耐心的等候。

     已经日上中天,外面热的烤人。

    主仆三人早就汗如雨下,萧如梅用帕子擦着汗水。

    看着屋内回禀事务的婆子都出来了,厨房的丫鬟送来午饭。

    萧夫人还没有叫她进去的意思。

    萧如梅朝门边的嬷嬷道:“烦请嬷嬷通报,说我有事情要请夫人示下。

    ”守门的婆子也是势利眼,拜高踩底的主儿,敷衍她道:“夫人用饭的时候不见客。

    二小姐吃了午饭在过来吧!”萧如梅不由得恼了,道:“夫人见不见我是夫人的事情,容不得你一个奴才来敷衍我。

    ”萧如梅骤然发怒,故意提高了声音,好叫屋子里的人听到。

     透过轻纱门帘可以看到萧夫人正吃着午饭。

    她今日穿着绛紫色的衣裙。

    云鬓高梳,满头珠翠,容色不怒含威。

     听到外面的的争吵声,萧夫人眉头紧皱。

    一听声音就知道是萧如梅在外面,将筷子放下道:“真是我的克星,连个饭都吃不素净!”她朝身边的秋菊道:“快去看看二小姐又在闹腾什么?”这秋菊是萧夫人身边的大丫鬟,穿着青绿色的罗裙,梳着单环鬓,斜插一支素银簪子。

    圆脸细眉,容貌俏丽,身材微丰。

    她走出去问明原因,把萧如梅带进来。

    萧夫人看着她道:“怎么这会子才过来?”萧如梅也是满腹委屈,如实回禀道:“一早就来了,门外的婆子不给通报。

    ”萧夫人不以为然道:“这话倒也古怪,凭她一个奴才怎敢慢待主子?你是故意挑了这个时辰过来,拿着奴才们说事吧!”萧如梅知道在她这里自己一向占不到上风,她也不在分辨。

    放软了话道:“夫人教训的是,如梅知错了。

    ”萧夫人看她服软,也消了大半道:“你来有什么事?”萧如梅道:“如梅想去佛缘庵看望母亲,来请夫人示下。

    ”萧夫人巴不得永远也见不到她,出奇的没有反对道:“叫忠叔套上马车去吧!”得了批准,萧如梅才欠身退下。

     萧如梅出了正房,带着秋兰、秋彤走到后门,忠叔已经在门外等着了。

    主仆四人上了马车,萧如梅思索着,先去市集把秀好的绣品卖了,在去乐器行把相中的凤尾琴买了,然后再去佛缘庵求签,晚上在去母亲的住处歇下。

     车子行在宽阔的官道上,平稳迅速。

    忠叔把马车停在绣庄门前,秋兰拿着一包裹绣品出去,过了半柱香的时间就回来了。

    手里还提着一包凉糕,几个人分着吃了,算是午饭。

     忠叔赶着马车到了乐器行停下,萧如梅和秋兰、秋彤下车,主仆四人进了乐器行。

    因天气炎热,店内几乎没有客人。

    老板是一个中年男子,留着两撇胡子,脸型消瘦,身材矮瘦,穿着葛布青袍,站在柜台后面。

    他抬眼见到萧如梅都进来,也不去招呼,知道她常来,却只看不买。

    萧如梅走到哪把琴边,朝老板道:“这把琴我要了。

    ”老板喜出望外,朝萧如梅走来道:“三百两银子,这把琴你拿去。

    ”萧如梅惊讶道:“上次不是说一百两吗?”无商不奸,老板解释道:“此一时彼一时,上次姑娘来的时候是一年以前。

    那时候这把琴还没有被京都画仙潘二公子提笔留名。

    如今这把琴涨价了。

    ”萧如梅觉三百两买一把琴不值得,转身出了店门。

    秋兰提醒道:“斜对面有一家周记乐器行,是新开的,小姐不如去哪里看看。

    ”萧如梅也动了心思,主仆四人来了周记乐器行。

    门上的匾额是新的,主仆四人进去,只见老板是个年轻的公子,一脸书生气息。

    萧如梅停在一把七弦琴边,老板走过来殷勤招待。

    萧如梅用手拨弄着琴弦,音色纯正,虽不是上好的槟榔木做的琴身,好在琴弦是上好的马尾做的。

    萧如梅朝老板道:“这琴怎么卖?”老板道:“五十两银子。

    ”萧如梅令秋兰付了钱,老板把琴装在琴套内递给秋兰。

    主仆四人出了周记乐器行。

     马车一路来到佛缘庵山下,忠叔把车子停靠在路边,交给看车子的老汉看管。

    主仆四人沿着台阶向佛缘庵正门走来。

    被山里的凉风一吹,身上清爽无比,山里的空气也新鲜。

     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往前走,但见翠柳夹道,眼前一片翠绿之色。

    往前走玉带拱桥横跨碧水溪,溪水潺潺,缓缓流入寺外的护城河。

    正在拱桥最高处,翘望亭台榭苑,楼宇殿阁参差林立。

    俯瞰溪水潺潺,金鱼嘻戏。

    再往前走,便到了佛缘庵正殿。

    萧如梅主仆四人走进殿内,捐了香油钱,萧如梅拿起竹筒摇晃着,一根竹签应声落地,她捡起来细看,不由的皱眉,但见前文上写着:‘一生孤苦如浮萍,几段情缘半世伤。

    半老徐娘半世缘,回归田园才是真。

    ’是一波三折的命运,萧如梅不信,将竹签放回竹筒继续摇,等到竹签落地,她快速的捡起来一看,签文写道:‘身自风流貌自端,命若杨花随水流。

    几番坎坷苦寻觅,终得佳婿伴余生。

    ’杨花落水为浮萍,萧如梅眉头紧蹙,萧如梅暗道:“三选一,我还有一次机会。

    ”她把竹签放回去重新摇过这次她摇了很久,竹签落地却没有急着去开签文。

    沉默了一会儿,她才睁开眼睛,只见签文写道:“貌若丹桂性如梅,命途多舛如飞絮。

    随风飘来随风去,自有知音握手中。

    ”飞絮贴水为浮萍,她不由恼怒,将所有的签文都散在地上,心里暗道:“难道真的是天意?”是问自己,也是问上天。

    她把签文重新装回竹筒吗,站起身往外走。

     主仆四人走上玉带拱桥,萧如梅心情极差,也无意观看四周景象。

    秋兰、秋彤也看出了自家小姐不高兴。

    秋兰为了引开她的注意力,指着左前方的姻缘树道:“小姐快看!是姻缘树。

    ”萧如梅朝着姻缘树走去,那树叶也被骄阳晒得蔫了,毫无生机的挂在树上。

    她将早就准备好的金、红双色的手链挂在树上。

    人都说挂的越高越好,一定会得到一份美好的姻缘。

    她踮着脚够到一个高枝,把一对手链费力的系在树枝上。

    额头有微微的细汗流下,她看向斜对面的凉亭。

    此时寺内几乎没有香客走动,也是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

    萧如梅朝亭子内走去,那亭子建造精妙,绿瓦红柱,亭子里摆着石桌石凳。

    亭子上悬挂的匾额却十分怪异,叫风波亭。

    萧如梅在亭子里坐下,秋兰摆琴,秋彤焚香。

    萧如梅缓缓弹起记忆中的曲子《秋水》,这首曲子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