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关灯
小
中
大
伤了脚踝,无法出门。
萧如梅干脆坐在榻上练字。
反反复复只有四个字。
桌子上,地上都是洒落的纸张。
杨元戎走进来,拿起一张细看,只见上面写着:‘勇者不惧’四个字。
所有的纸张都是这四个字,或楷书,或草书。
杨元戎不由好奇问道:“为何只写这四个字?有什么含义吗?”萧如梅边写边道:“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杨元戎凝视着她,面容平静,眼里却藏着哀伤。
又想起那夜她坠楼时视死如归的样子,忍不住问道:“有什么事情比死还叫你惧怕?”萧如梅手里的笔一顿,一语惊醒梦中人。
最坏的结果莫过于一死,她还有什么好惧怕的呢?相通关节,她顿时眉开眼笑。
将没有写完的纸张团了丢了,朝门外喊道:“秋彤,把这些东西收拾了。
”秋彤缓步而入,快速收拾了纸张,笔墨等物。
萧如梅拉着杨元戎在身边坐下道:“我们下棋吧!”杨元戎摇头道:“我不会下棋。
”萧如梅双眉紧蹙,看着他道:“不会下棋,我叫教你好了。
”萧如梅拉着杨元戎讲解下棋的要领,花了半日功夫,也算有小成。
偶有秋彤在旁边指点,到可以和萧如梅打个平手。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张灯时分,两人吃了晚膳,分别歇下。
三朝之后,杨元戎回军营就职。
空荡荡的迎枫院只留下萧如梅一人。
晚风临窗,画阁灯灭。
似睡似醒之间,忽听屋外电闪雷鸣,风骤雨急。
那雨水打在瓦片上,噼噼啪啪,不绝于耳。
萧如梅捂着耳朵蜷缩在被子里,脑海中想起‘勇而不惧’四个字。
她赤脚走下床,推开窗子,逼迫自己看着外面风骤雨急的烦乱景象,那雷声阵阵,让听到的人微微心颤。
萧如梅紧紧握着那枚吉祥铜钱,任由风雨吹打在身上。
屋子里的灯骤然点亮,秋彤披着衣服走过来,迅速关上窗子道:“小姐这是干什么?”萧如梅颤声道:“勇者不惧!”秋彤推着她躺回床上道:“小姐快别作践自己了,赶紧睡觉吧!”萧如梅紧紧攥着秋彤的手,默默念着‘勇者不惧’四个字,渐渐睡去! 一夜暴雨风骤,在黎明之时归于平静。
雨停风止,红日照纱窗。
秋彤和丁芷端着洗漱用具进来,萧如梅起身更衣梳妆。
神色略有疲惫,草草吃过早饭。
秋彤提议道:“小姐的脚上已经痊愈了,整日呆在屋子里也是憋闷,不如出去走走,散散心?”萧如梅点头同意,秋彤拿了臂缚给她。
两个人缓缓出了院子,漫无目的的四处游荡。
异地他乡,四处都透着陌生。
翠柳依依,湖水荡漾。
亭台楼榭,回廊曲折。
萧如梅沿着石子曼小径往前走,穿过竹林,一道拱门出现在眼前。
上面挂着一个匾额,写着‘碧春园’三字。
穿过拱门,眼前一片翠绿之色。
奇花异卉,引来蜂蝶在花上盘旋,藤架上落着几只不知名的鸟儿。
向右转,奇石林立,似鸟兽虫鱼。
天然造化,有鬼斧神工之美,溢于言表。
再往前走只见一座楼阁立在眼前。
匾额上写着落英楼三字。
楼前的槐树郁郁葱葱,也不知道是何人所住之处。
只是觉得空荡荡的园子过于冷清了。
不由感慨道:“偌大的园子,却鲜有人烟,却是不吉。
”身后丁芷解释道:“早几年府里人多,几位小姐和少爷都住在碧春园。
逢五必聚,文诗酒会不断的。
自北国来犯,府内人口凋零,自此冷清下来。
”她把杨家由盛转败的经历概括一遍。
但见楼上王雪莹伸头探出窗子道:“弟妹来了,不如进来喝杯茶。
”萧如梅仰头看着她,原来此处是杨元靖之妻王雪莹的住处。
走进门内,沿着木梯上楼。
屋内陈设简洁朴素,所用帷幔都是银灰色的,这种苍凉之感让她联想起静心苑的布置。
再看王雪莹通身装扮也很朴素,云鬓高梳,斜戴白色绢花,耳戴一对银耳环,身着白色织花罗裙。
请说她新寡不久,萧如梅生出怜悯之感。
王雪莹煮好了茶请萧如梅品尝,萧如梅还是头一次喝道这样地道的桂花茶,齿间留香。
手里的茶杯泛着乳白色的光晕,远看似玉,近看却是精心烧制的瓷杯。
都说益州杨家的瓷器白如玉,薄如宣纸,果然名不虚传!一是沉默,因想起王雪莹说老夫人睡眠不好。
萧如梅关切的问道:“老夫人的失眠好些了吗?”王雪莹摇头道:“虽有成效,却是治标不治本。
”萧如梅道:“能否给我看看香料配方?”王雪莹领着萧如梅来到外间书案前。
上面文房四宝齐全,收拾的极为整洁。
王雪莹从抽屉内拿出一张纸递给萧如梅,萧如梅看过,有在上面添了几味药道:“二嫂若是信得过我,可以找人重新配过熏香,希望老夫人的失眠症有所改善。
”王雪莹惊讶道:“原来弟妹懂医?”萧如梅道:“略懂一些皮毛。
”王雪莹把配方递给丁香道:“送去翠柳哪里,烦她在配些香料出来。
”丁香应诺而去。
萧如梅看到书案上放着一摞超好的佛经,脱口问道:“二嫂信佛?”王雪莹道:“前些日子在积香庵为祖母祈福。
无尘师太说抄三百遍《莲华经》,赶在五月二十前,去积香庵焚了,渴望病情好转。
萧如梅默默算了一下日子道:“五月二十不就是明日吗?大嫂的佛经可抄完了?”王雪莹道:“还差一百遍,少不得要熬夜赶抄了。
”萧如梅毛遂自荐道:“我闲着无事,可以帮二嫂分忧解难。
”王雪莹喜出望外道:“如此多谢弟妹了。
” 从落英楼回来,吃过晚饭。
萧如梅坐在榻上细心抄写经文,秋彤在一旁研磨。
丁芷闻听她去了落英楼,朝萧如梅问道:“三少夫人忘记少爷的嘱咐了吗?不要和二少夫人来往,更不要插手她们的事情。
”一个奴才也敢教训主子,当真无法无天了。
萧如梅放下手里的笔道:“我和少爷之间的事情岂是你一个奴才可以横加干涉的?”丁芷自知失言,立刻跪下请罪道:“奴婢失言,请少夫人恕罪。
”萧如梅急着抄写经文,只叫丁芷退下,独留秋彤侍候在侧。
直到子时三刻,萧如梅才抄写完五十遍经文。
她揉了揉酸痛的手腕,命秋彤铺床睡觉。
心中空虚,夜不成寐。
午夜更鼓声不绝于耳。
☆、如梅落难杏花村 且说萧如梅坠崖落水,顺着溪水漂流到下游的杏花村。
被渔夫何少康所救,因她头部受伤,昏迷了一天一夜才醒过来。
睁开眼睛,看到一个身穿蓝布衣袍的少年。
她用手按压着头部道:“这是哪里?”少年道:“这是我家。
我在溪边看到你受伤昏迷,便把你背回来了。
”萧如梅坐起身,只觉得头痛欲裂。
少年从外间屋子端过一碗汤药道:“这是于叔给你开的药,你喝了头就不痛不晕了。
”萧如梅接过汤药,一股子药味窜入鼻端,确如少年所说是阵痛宁神之药。
萧如梅喝了药,少年拿走药碗,又从外间端了一碗香气浓郁的鱼汤进来。
他吹着鱼汤道:“先喝碗鱼汤吧!久饿不宜吃太多东西。
”萧如梅见他要喂自己喝汤,连忙拒绝道:“我自己来。
”她动作太大,头脑一阵眩晕。
但听少年道:“还是我为你吧!”萧如梅不想麻烦他也不成了。
少年一边喂她喝药一边道:“我叫何少康,家中只有一个母亲。
姑娘叫什么名字?”萧如梅道:“我叫萧如梅。
”何少康问道:“你家中还有什么人?”萧如梅还未回话,就听见门外有妇人呼喊道:“少康,少康!”声音很是急迫。
何少康道:“是我娘。
”他迫切的放下药碗道:“我出去看看。
”过了半柱香时间,何少康扶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进屋。
但见何母神色紧张,握紧何少康的手道:“我梦见好多人,浑身是血。
少康,有人要杀我。
我们快躲起来,不能被他们找到。
”何少康握住她颤抖的双手道:“娘,那只是梦。
没有人要杀您,有儿子在,没人敢欺负你。
”何母神色渐渐缓和。
“少康,我给你娘送药来了。
”人未到声先到,只见一个半百老者走进门来。
手里拿着一个药葫芦,他把药葫芦放到当门的八仙桌上。
看了眼何母神色,皱眉道:“这是又犯病了?”何少康点头道:“昨日看到几个官兵从门前经过,受了刺激!”老者道:“你娘见不得带刀的官兵,这是心病,只能慢慢调养。
”言罢,他朝萧如梅看来道:“这位姑娘的气色倒是挺好的。
”萧如梅早已猜到他的身份道:“你是于叔吧!有劳您为我治伤了。
”萧如梅这般客气道谢,到叫于叔不好意思起来。
他连连摇头道:“举手之劳,不必言谢!”言罢,他回身朝何少康道:“今日是你十六岁生辰,于叔带了礼物给你。
”他从怀里拿出一个阴阳八卦形玉佩递给何少康道:“这是村子的习俗。
男子成年,会有长辈送佩作为成年礼。
”何少康接过玉佩,感动莫名。
朝于叔道谢道:“多谢于叔。
”于叔拍着他的肩膀道:“若非你娘不肯,我定会把这身医术传授给你。
”何少康扯开话题道:“于叔来了,就一起吃晚饭吧!好歹今日是我生辰,总不能冷冷清清的过去吧!”两个人商量着进了厨房,都说男子远庖厨,他们却没有是好忌讳。
一桌子全鱼宴,四碗银丝面。
老少四人坐在一处,于叔拿了一坛葡萄酒,为众人满上。
这种用葡萄酿酒的方法起自北卫,京都官宦人家极少喝到这种酒。
萧如梅喝了一口酒,甘冽香甜,回味无穷。
她第一次喝到这样的酒,难免贪杯,连喝了三杯。
何少康看向她道:“你有伤在身,不宜多饮酒。
”满满的关怀,叫萧如梅莫名感动。
萧如梅偷瞄他一眼,样貌俊朗,性格直爽热情,心思单纯,比京都城那些附庸风雅的公子哥要容易相处许多。
她的眼神瞒不过于叔的眼睛,他早就看出何少康对萧如梅有意,也想成全一对佳偶。
面上带着和气看向萧如梅道:“姑娘年庚几何?”萧如梅一时愣住,于叔的心思她一听就明白了,斜眼看了一眼何少康。
何少康的脸红到脖子底,朝于叔道:“于叔这样直白的问话,叫人家怎么回答?”于叔含笑看着他道:“傻小子,我是为你好。
难道你不喜欢这位姑娘?”何少康低头吃饭,算是默认。
萧如梅不想惹下误会,赶紧解释道:“我今年十七岁。
”于叔朝何少康看一眼道:“比少康要大上一岁。
”何少康朝萧如梅道:“如此说来,我应该叫你一声姐姐。
以后我就管你叫梅姐姐吧!”萧如梅点头道:“好啊!我也想有你这样一个弟弟。
”他们两个一言一语,把于叔晾在一遍,于叔好不容易插上话头道:“姑娘家中可曾许下婚事?”萧如梅犹豫道:“已经…”她的话没有说完,就见门外闯进一帮人。
为首的是一位锦衣华服的少年,身后跟着几个佩剑护卫。
何母见到这阵仗,立刻缩到何少康怀里,身子抖得厉害。
但听锦衣公子道:“那位是于神医?”于叔看向锦衣公子道:“敢问公子何人?所为何事?”锦衣公子道:“家母重病,特请神医搭救,必当重谢。
”一听口音就知道不是南夏人,于叔起来戒备之心道:“我从不出外会诊,你还是把令尊带来医馆吧!”锦衣公子道:“路途遥远,行路不便,怕会加重病情,烦劳神医辛苦一趟了。
”于叔更加起疑,细细观察来人衣着样貌。
一身南夏锦衣,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剑眉星目,面如刀削。
腰间戴着一把弯刀,镶珠嵌玉。
腰间深黑色椭圆形玉佩,上面刻着一只飞翔的鹰。
北卫皇室以黑玉为尊。
其色深黑,其性温热。
能佩戴黑玉的必是北卫皇室中人。
观他年龄二十一二岁,又随身带着一把刀。
于叔已经猜到他的身份,点破道:“即是北卫晋安王,又何必藏头
萧如梅干脆坐在榻上练字。
反反复复只有四个字。
桌子上,地上都是洒落的纸张。
杨元戎走进来,拿起一张细看,只见上面写着:‘勇者不惧’四个字。
所有的纸张都是这四个字,或楷书,或草书。
杨元戎不由好奇问道:“为何只写这四个字?有什么含义吗?”萧如梅边写边道:“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杨元戎凝视着她,面容平静,眼里却藏着哀伤。
又想起那夜她坠楼时视死如归的样子,忍不住问道:“有什么事情比死还叫你惧怕?”萧如梅手里的笔一顿,一语惊醒梦中人。
最坏的结果莫过于一死,她还有什么好惧怕的呢?相通关节,她顿时眉开眼笑。
将没有写完的纸张团了丢了,朝门外喊道:“秋彤,把这些东西收拾了。
”秋彤缓步而入,快速收拾了纸张,笔墨等物。
萧如梅拉着杨元戎在身边坐下道:“我们下棋吧!”杨元戎摇头道:“我不会下棋。
”萧如梅双眉紧蹙,看着他道:“不会下棋,我叫教你好了。
”萧如梅拉着杨元戎讲解下棋的要领,花了半日功夫,也算有小成。
偶有秋彤在旁边指点,到可以和萧如梅打个平手。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张灯时分,两人吃了晚膳,分别歇下。
三朝之后,杨元戎回军营就职。
空荡荡的迎枫院只留下萧如梅一人。
晚风临窗,画阁灯灭。
似睡似醒之间,忽听屋外电闪雷鸣,风骤雨急。
那雨水打在瓦片上,噼噼啪啪,不绝于耳。
萧如梅捂着耳朵蜷缩在被子里,脑海中想起‘勇而不惧’四个字。
她赤脚走下床,推开窗子,逼迫自己看着外面风骤雨急的烦乱景象,那雷声阵阵,让听到的人微微心颤。
萧如梅紧紧握着那枚吉祥铜钱,任由风雨吹打在身上。
屋子里的灯骤然点亮,秋彤披着衣服走过来,迅速关上窗子道:“小姐这是干什么?”萧如梅颤声道:“勇者不惧!”秋彤推着她躺回床上道:“小姐快别作践自己了,赶紧睡觉吧!”萧如梅紧紧攥着秋彤的手,默默念着‘勇者不惧’四个字,渐渐睡去! 一夜暴雨风骤,在黎明之时归于平静。
雨停风止,红日照纱窗。
秋彤和丁芷端着洗漱用具进来,萧如梅起身更衣梳妆。
神色略有疲惫,草草吃过早饭。
秋彤提议道:“小姐的脚上已经痊愈了,整日呆在屋子里也是憋闷,不如出去走走,散散心?”萧如梅点头同意,秋彤拿了臂缚给她。
两个人缓缓出了院子,漫无目的的四处游荡。
异地他乡,四处都透着陌生。
翠柳依依,湖水荡漾。
亭台楼榭,回廊曲折。
萧如梅沿着石子曼小径往前走,穿过竹林,一道拱门出现在眼前。
上面挂着一个匾额,写着‘碧春园’三字。
穿过拱门,眼前一片翠绿之色。
奇花异卉,引来蜂蝶在花上盘旋,藤架上落着几只不知名的鸟儿。
向右转,奇石林立,似鸟兽虫鱼。
天然造化,有鬼斧神工之美,溢于言表。
再往前走只见一座楼阁立在眼前。
匾额上写着落英楼三字。
楼前的槐树郁郁葱葱,也不知道是何人所住之处。
只是觉得空荡荡的园子过于冷清了。
不由感慨道:“偌大的园子,却鲜有人烟,却是不吉。
”身后丁芷解释道:“早几年府里人多,几位小姐和少爷都住在碧春园。
逢五必聚,文诗酒会不断的。
自北国来犯,府内人口凋零,自此冷清下来。
”她把杨家由盛转败的经历概括一遍。
但见楼上王雪莹伸头探出窗子道:“弟妹来了,不如进来喝杯茶。
”萧如梅仰头看着她,原来此处是杨元靖之妻王雪莹的住处。
走进门内,沿着木梯上楼。
屋内陈设简洁朴素,所用帷幔都是银灰色的,这种苍凉之感让她联想起静心苑的布置。
再看王雪莹通身装扮也很朴素,云鬓高梳,斜戴白色绢花,耳戴一对银耳环,身着白色织花罗裙。
请说她新寡不久,萧如梅生出怜悯之感。
王雪莹煮好了茶请萧如梅品尝,萧如梅还是头一次喝道这样地道的桂花茶,齿间留香。
手里的茶杯泛着乳白色的光晕,远看似玉,近看却是精心烧制的瓷杯。
都说益州杨家的瓷器白如玉,薄如宣纸,果然名不虚传!一是沉默,因想起王雪莹说老夫人睡眠不好。
萧如梅关切的问道:“老夫人的失眠好些了吗?”王雪莹摇头道:“虽有成效,却是治标不治本。
”萧如梅道:“能否给我看看香料配方?”王雪莹领着萧如梅来到外间书案前。
上面文房四宝齐全,收拾的极为整洁。
王雪莹从抽屉内拿出一张纸递给萧如梅,萧如梅看过,有在上面添了几味药道:“二嫂若是信得过我,可以找人重新配过熏香,希望老夫人的失眠症有所改善。
”王雪莹惊讶道:“原来弟妹懂医?”萧如梅道:“略懂一些皮毛。
”王雪莹把配方递给丁香道:“送去翠柳哪里,烦她在配些香料出来。
”丁香应诺而去。
萧如梅看到书案上放着一摞超好的佛经,脱口问道:“二嫂信佛?”王雪莹道:“前些日子在积香庵为祖母祈福。
无尘师太说抄三百遍《莲华经》,赶在五月二十前,去积香庵焚了,渴望病情好转。
萧如梅默默算了一下日子道:“五月二十不就是明日吗?大嫂的佛经可抄完了?”王雪莹道:“还差一百遍,少不得要熬夜赶抄了。
”萧如梅毛遂自荐道:“我闲着无事,可以帮二嫂分忧解难。
”王雪莹喜出望外道:“如此多谢弟妹了。
” 从落英楼回来,吃过晚饭。
萧如梅坐在榻上细心抄写经文,秋彤在一旁研磨。
丁芷闻听她去了落英楼,朝萧如梅问道:“三少夫人忘记少爷的嘱咐了吗?不要和二少夫人来往,更不要插手她们的事情。
”一个奴才也敢教训主子,当真无法无天了。
萧如梅放下手里的笔道:“我和少爷之间的事情岂是你一个奴才可以横加干涉的?”丁芷自知失言,立刻跪下请罪道:“奴婢失言,请少夫人恕罪。
”萧如梅急着抄写经文,只叫丁芷退下,独留秋彤侍候在侧。
直到子时三刻,萧如梅才抄写完五十遍经文。
她揉了揉酸痛的手腕,命秋彤铺床睡觉。
心中空虚,夜不成寐。
午夜更鼓声不绝于耳。
☆、如梅落难杏花村 且说萧如梅坠崖落水,顺着溪水漂流到下游的杏花村。
被渔夫何少康所救,因她头部受伤,昏迷了一天一夜才醒过来。
睁开眼睛,看到一个身穿蓝布衣袍的少年。
她用手按压着头部道:“这是哪里?”少年道:“这是我家。
我在溪边看到你受伤昏迷,便把你背回来了。
”萧如梅坐起身,只觉得头痛欲裂。
少年从外间屋子端过一碗汤药道:“这是于叔给你开的药,你喝了头就不痛不晕了。
”萧如梅接过汤药,一股子药味窜入鼻端,确如少年所说是阵痛宁神之药。
萧如梅喝了药,少年拿走药碗,又从外间端了一碗香气浓郁的鱼汤进来。
他吹着鱼汤道:“先喝碗鱼汤吧!久饿不宜吃太多东西。
”萧如梅见他要喂自己喝汤,连忙拒绝道:“我自己来。
”她动作太大,头脑一阵眩晕。
但听少年道:“还是我为你吧!”萧如梅不想麻烦他也不成了。
少年一边喂她喝药一边道:“我叫何少康,家中只有一个母亲。
姑娘叫什么名字?”萧如梅道:“我叫萧如梅。
”何少康问道:“你家中还有什么人?”萧如梅还未回话,就听见门外有妇人呼喊道:“少康,少康!”声音很是急迫。
何少康道:“是我娘。
”他迫切的放下药碗道:“我出去看看。
”过了半柱香时间,何少康扶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进屋。
但见何母神色紧张,握紧何少康的手道:“我梦见好多人,浑身是血。
少康,有人要杀我。
我们快躲起来,不能被他们找到。
”何少康握住她颤抖的双手道:“娘,那只是梦。
没有人要杀您,有儿子在,没人敢欺负你。
”何母神色渐渐缓和。
“少康,我给你娘送药来了。
”人未到声先到,只见一个半百老者走进门来。
手里拿着一个药葫芦,他把药葫芦放到当门的八仙桌上。
看了眼何母神色,皱眉道:“这是又犯病了?”何少康点头道:“昨日看到几个官兵从门前经过,受了刺激!”老者道:“你娘见不得带刀的官兵,这是心病,只能慢慢调养。
”言罢,他朝萧如梅看来道:“这位姑娘的气色倒是挺好的。
”萧如梅早已猜到他的身份道:“你是于叔吧!有劳您为我治伤了。
”萧如梅这般客气道谢,到叫于叔不好意思起来。
他连连摇头道:“举手之劳,不必言谢!”言罢,他回身朝何少康道:“今日是你十六岁生辰,于叔带了礼物给你。
”他从怀里拿出一个阴阳八卦形玉佩递给何少康道:“这是村子的习俗。
男子成年,会有长辈送佩作为成年礼。
”何少康接过玉佩,感动莫名。
朝于叔道谢道:“多谢于叔。
”于叔拍着他的肩膀道:“若非你娘不肯,我定会把这身医术传授给你。
”何少康扯开话题道:“于叔来了,就一起吃晚饭吧!好歹今日是我生辰,总不能冷冷清清的过去吧!”两个人商量着进了厨房,都说男子远庖厨,他们却没有是好忌讳。
一桌子全鱼宴,四碗银丝面。
老少四人坐在一处,于叔拿了一坛葡萄酒,为众人满上。
这种用葡萄酿酒的方法起自北卫,京都官宦人家极少喝到这种酒。
萧如梅喝了一口酒,甘冽香甜,回味无穷。
她第一次喝到这样的酒,难免贪杯,连喝了三杯。
何少康看向她道:“你有伤在身,不宜多饮酒。
”满满的关怀,叫萧如梅莫名感动。
萧如梅偷瞄他一眼,样貌俊朗,性格直爽热情,心思单纯,比京都城那些附庸风雅的公子哥要容易相处许多。
她的眼神瞒不过于叔的眼睛,他早就看出何少康对萧如梅有意,也想成全一对佳偶。
面上带着和气看向萧如梅道:“姑娘年庚几何?”萧如梅一时愣住,于叔的心思她一听就明白了,斜眼看了一眼何少康。
何少康的脸红到脖子底,朝于叔道:“于叔这样直白的问话,叫人家怎么回答?”于叔含笑看着他道:“傻小子,我是为你好。
难道你不喜欢这位姑娘?”何少康低头吃饭,算是默认。
萧如梅不想惹下误会,赶紧解释道:“我今年十七岁。
”于叔朝何少康看一眼道:“比少康要大上一岁。
”何少康朝萧如梅道:“如此说来,我应该叫你一声姐姐。
以后我就管你叫梅姐姐吧!”萧如梅点头道:“好啊!我也想有你这样一个弟弟。
”他们两个一言一语,把于叔晾在一遍,于叔好不容易插上话头道:“姑娘家中可曾许下婚事?”萧如梅犹豫道:“已经…”她的话没有说完,就见门外闯进一帮人。
为首的是一位锦衣华服的少年,身后跟着几个佩剑护卫。
何母见到这阵仗,立刻缩到何少康怀里,身子抖得厉害。
但听锦衣公子道:“那位是于神医?”于叔看向锦衣公子道:“敢问公子何人?所为何事?”锦衣公子道:“家母重病,特请神医搭救,必当重谢。
”一听口音就知道不是南夏人,于叔起来戒备之心道:“我从不出外会诊,你还是把令尊带来医馆吧!”锦衣公子道:“路途遥远,行路不便,怕会加重病情,烦劳神医辛苦一趟了。
”于叔更加起疑,细细观察来人衣着样貌。
一身南夏锦衣,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剑眉星目,面如刀削。
腰间戴着一把弯刀,镶珠嵌玉。
腰间深黑色椭圆形玉佩,上面刻着一只飞翔的鹰。
北卫皇室以黑玉为尊。
其色深黑,其性温热。
能佩戴黑玉的必是北卫皇室中人。
观他年龄二十一二岁,又随身带着一把刀。
于叔已经猜到他的身份,点破道:“即是北卫晋安王,又何必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