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关灯
    西烂在自己手里。

     要是其他人想学陶娇杏,那首先就得考虑一下销售的问题。

     种的粮食能卖给粮站,哪怕价钱有个高低上下的浮动,总归不会把粮食烂在自己手里,可鸡蛋鸭蛋鹅蛋这些不经放啊,产出来之后要是卖不出去,那不都得放坏了?放馊了? 谢挺被陶娇杏画的饼给套牢了,由着陶娇杏做主,等村支书领着统计意向的人来时,陶娇杏就把自己同谢挺商量后的意向说了。

     村支书都惊呆了,他看陶娇杏就好像是看天上下凡的救苦救难的仙女菩萨一样,声音都带着颤儿的,“老三家的,你们真要这么多的三等地?” “啊?咋是三等地?”谢挺不解。

     村支书解释说,“土地确权的时候,不是所有地都是一套标准。

    一人六垧地是按照二等地算的。

    二等地就是那些比较适宜种庄稼的耕地,原先家家户户分的是一等地。

    三等地比二等地差一些,主要是沙地、滩地、山地、还有草甸子,家家户户都躲着不想要这些三等地,于是三等地给的多一点。

    ” “二等地是一个人六垧,三等地是一个人十二垧,翻一倍的。

    最后交公粮的时候不按几等地收了,是按人头收,一人三千斤的苞米,如果种的不是苞米,还有其他的对应指标,花生大豆小麦这些都有对应的指标的。

    ” 陶娇杏眼睛一亮,这是承包的土地还能更多? 略一琢磨,她也不好一点二等地都不要,索性道:“支书,我们家意向是两个人的二等地,要十二垧,三个娃儿的预留地全都要三等地,三十六垧。

    ” 村支书生怕陶娇杏反悔,赶紧让书记员登记好,拿出印泥来,让谢挺按了手印,脚板底抹油一般溜了。

     主动要三垧地的傻子很难得的,万一这傻子后悔了咋办? 耿菊花和谢挺的两位兄弟家的意见一样,都是要二等地,一分三等地都不要。

     耿菊花和谢秋安老夫妻俩连带着没出嫁的闺女谢小梅,一共三个人,登记了十八垧的二等地,谢坚和谢强家都是算上娃儿的预留指标留的地,一家三十垧。

     这从天而降的大饼砸的所有人都晕晕乎乎的。

     原本是国家的土地突然下放给各家种植,这差不多等于是国家给老百姓发钱了。

    尤其是在东三省这片土地上长大的人,对土地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与执念。

     土地越多,粮食越多,日子肯定是越过越热闹,越过越红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