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关灯
    可见古代的知识获取有多难。

     一个买针线的婶娘也愣了,忽然道:“你可识字,能不能帮我看封信,我多买些针线。

    ” 纪彬忙道:“会的,认识几个字。

    也不用买针线就行,我帮您看。

    ” 之前纪彬整理记忆的时候,发现原身会的字也少之又少,基本那就是最简单的十几个字。

     可能是他们私塾也就教了这么多。

     不过纪彬本人自然不同,他好歹也是大学毕业,这里的字跟他那个时空的繁体字又很像,基本可以认全。

     而且他的毛笔字写得还可以,上辈子也算他的业余爱好。

     原本纪彬要走,毕竟他要在两天内把进的货全都卖完,至少要走四五个村落。

     卖完东西之后还要会邑伊县准备回门礼物,时间紧张的很。

     不过他还是准备帮这个婶娘看看信,毕竟能碰到识字的人应该不容易。

     等婶娘把信拿过来的时候,纪彬就觉得有点不对,这信封的纸张特殊,不像是平常人家用的。

     果然,这信竟然是从军中寄过来的。

     婶娘的儿子前年去当兵,今年才找机会寄信,大概说的就是他在边关一切都好,自己学了点字,但写的不好,来信就是报平安的。

     婶娘听完忍不住落泪,直言:“平安就好,平安就好。

    ” 说着,婶娘就要给纪彬塞钱。

     纪彬赶紧道:“不用了,这本就是小事。

    我现在收拾东西就去隔壁庄子了,回头需要什么再买就好。

    ” 意思就是,有需要再买,没需要也无所谓的。

     纪彬也没让婶娘额外买什么,走得也快,这本就是小事一桩。

     接下来一天半里,纪彬脚都要磨出水泡,但好在把这五个偏远的村落都走了个遍,针线荷包全都卖完了。

     不仅如此,纪彬还记下这些村子里的人都需要什么,下次过来一定给带上。

     去一次县城对很多农人来说太远了,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出过自己村子,所以就需要走南闯北的货郎们带来新鲜物件。

     走这一圈纪彬对自己以后要卖什么,心里都有数了。

     但现在最关键的还是先回邑伊县买礼物,明天一早就要带着引娘回门,必须把礼数做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