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关灯
    换个角度说,要是他一劝,苏娇杨立马就放弃了自己的立场,那陈润之老先生反而会觉得失望。

     科研人员需要尊重事实,但也需要坚持信仰。

     而对于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来说,他们的信仰只能是自己。

    如果他们连自己做的东西都不相信,那还会相信什么? “年轻人啊,身上又这股较真的劲儿,那便是好事。

    哪怕是被事实挫挫锐气,磨磨棱角,也是好事。

    ”陈润之老先生心道。

     苏娇杨再次销声匿迹了,除去偶尔到数学系借一些资料外,其余时间根本没人能够找到她,就仿佛是人间蒸发了一样。

     有了之前的经验,陈润之老先生便对苏娇杨的‘人间消失’见怪不怪了,他将苏娇杨的这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行为单独定义了一下,就叫‘闭关’。

     眨眼又是两个月过去,第二批高考生走出考场,第一批便考入大学的学生也迎来了大学生涯中的第一次期末考试。

     国防科大数学系。

     被选出来的班长正在统计参加考试的人数,数来数去,始终缺一个,她将所有寝室的人都查了一遍,确认所有人都已经在考试名单里了,只能带着这份考试名单去数学系找任课老师。

     那位班长说,“老师,咱当初是不是多统计了一个学生?这都开学一学期了,我们的人数一直都是五十九个,怎么名单上写着六十个呢?男生女生我都查过了,一个人都没漏啊!” 任课老师也是一个刚回国的萌新,他一直都纳闷为什么课堂上总有人缺勤,甚至都怀疑是不是有个学生压根没来报道,于是他便拿着考试确认名单跑去数学系教务科问了,问完之后,任课老师整个人都是恍惚的。

     教务科的老师同他说,“这名单没错,数学系确实是六十个人,不过应该参加考试的人数也没错,就是五十九个。

    缺的那个人就是咱国防科大招到的唯一一个省状元,系里批准她不用参加第一学期的考试,也不用上第一学期的课,第二学期才跟着一起上课。

    ” 任课老师有点不明白,“甭管她是不是状元,这第一学期的课都是给往后上课打基础的,她怎么能不来听课呢?” “高考考得好,并不代表她的水平真到那儿了,还有可能是高考题目简单,亦或者是她的运气好,碰上的题目都是她刚好会的。

    ” “不说别的,咱现在用的那套新编的教材很难也很经典,我是授课老师,给学生讲课前都得好好备课,里面的很多题目都相当有意思,我不认真分析的话,很容易就被出题人引到了沟里去,课堂上讲的很多题目,我自个儿都是对照着参考答案才想明白的。

    ” “我学那本书都觉得这么吃力,你说她一个学生,怎么能不学!怎么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