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来的知青

关灯
    路旁大树金桂飘香,田野里一片金黄,稻穗低垂,麦浪滚滚,又一年是秋收时节。

    队员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他们手持镰刀,弯着腰,熟练地收割着庄稼。

    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点点笑意。

     就在这时,大队长站在田埂上大声喊道:“大伙先歇一歇,喝口水吧。

    ”队员们听到后纷纷直起身子,拖着疲惫但轻快的步伐走向田地旁的大树下喝水去了。

     一个年轻的女队员用手扇着风,笑着说:“今年这收成肯定不错,咱们的辛苦没白费。

    ”旁边的老队员也点头称是,目光慈爱地望着这片丰收的田野。

     正当大家喝水聊天的时候,村口的方向来了新的人。

    其中一个人穿着身笔挺的绿军装,面容坚毅,五官犹如刀削斧凿一般硬朗分明,剑眉星目,高挺的鼻梁下嘴唇紧抿着,透露出一股坚韧不拔的气质。

    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令人不敢直视。

    他步伐矫健有力,腰背挺得直直的,走时带着一种勇往直前的气势,哪怕身上背着十分大的包裹也依旧不能阻挡他的步伐。

     “青业小子,你这都好几年没回来啦!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俺记得上次见你的时候,你还是个毛头小伙子呢,如今都已经长成大人模样了。

    这些年在外面咋样?辛苦了,都黑了,俺记得你以前还是个白皮子呢?”赶着牛车的张老伯一边不紧不慢地挥动着手中的鞭子,一边满脸笑容地向旁边走路的林青业说道。

     牛车是大队里最重要的财产,一般不载人。

    张老伯是村里专门赶牛车的,牛也是他喂养的。

    这次在秋收的时候出去也是为了接新来的知青。

    自从两年前队里两名知青与村支书女儿那事后队里已经两年没有来新知青了。

    说起村支书女儿,他不免羡慕,又想起村支书女儿还是眼前人的未婚妻呢。

     两年前,村支书在大队长说要村里办小学后就去了县里找了高家女儿。

    高家女儿退婚一事还真的跟林寻(大队长的兄长)有关,村支书只是模棱两可的说了两句,高家女儿就答应了给他女儿找对象和找工作的事。

    高家女儿给了一个纺织厂临时工的名额和后勤主任家儿子的相亲。

    苏宁选了纺织厂临时工的名额,又经过两年的时间转正了,现在是宣传科的一员。

    村支书其实更想要苏宁选择嫁给纺织厂后勤主任家的儿子的,只是苏宁不同意。

    苏宁还想着嫁给林青业当首长夫人,不想嫁给什么纺织厂的后勤主任家儿子,未来纺织厂会倒闭的,还不如嫁给林青业靠谱。

    村支书不知道她还想着林青业,他在苏宁去城里工作后就跟大队长说过等林青业从部队回来就商量一下正式退婚的事。

    林青业却两年都没回来,这婚事就一直拖到现在。

     苏宁也好奇林青业怎么还不回来,本来他该受伤回来的。

    结果她等了两年。

    她都以为是宋瑶瑶走了所以林青业也不回来了,还想着把宋瑶瑶弄回来呢。

     牛车上旁边走着的三个知青悄悄竖起了耳朵听着跟着他们一路过来帅气年轻兵哥哥的八卦。

    新来的知青有三个,一男两女,出乎意料的长得很好看。

    男知青叫王源,穿着衬衫长裤手上还带着一块表,短发后梳端的是人模狗样。

    女知青一个叫秦绾绾,二十岁的样子,长相娇媚可人,扎着一个松松垮垮的麻花辫,哪怕一件平平无奇的白色衬衫黑色直筒裤也让她穿出了不一样的风情。

    另一个叫张灵灵,人如其名十分的水灵,十八岁,娇俏可爱,齐肩的平刘海短发,穿着一身粉色连衣裙一双小白皮鞋,还背着个斜挎小包包。

    三人相处虽陌生但有着诡异的相同爱好,爱听故事。

     “张伯,我看到我舅舅了,我先过去见我舅舅了。

    ”林青业没给人看热闹的机会先一步走了。

     张伯先是应了声而后又是什么对林青业说,“青业小子,反正你要去叫大队长,顺便把这三个娃娃也一起带去吧。

    ” 听到这里三个知青也反应过来了,对张伯说“那叔你先等等我们,我们去见了大队长,在一起去知青点。

    ” “对呀,刚好我还有一盒饼干要给叔你呢,算是谢谢叔载我们过来”秦绾绾热情的说道,她脸上带着笑,让人不自觉的陷进去了。

     “张叔叔,你可一定要等我们哦,说好的车钱我还没给呢?”张灵灵也甜甜的说道。

     张老伯笑着摆摆手,“行嘞,你们快些去,俺就在这等你们。

    ” 三个知青对视了一眼便朝着林青业离开的方向快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