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水中疫病起,何处能逢生?
关灯
小
中
大
惊蛰过后,转眼就要到了二月二。
如今,久扰边关的北胡已经归降,北方大局已定,四海升平,可称得上是太平年间。
皇帝虽然不说,但眼神中流露出的喜色却怎么也遮掩不住。
由于明日便是二月二,所以今天的早朝便显得尤为重要。
朝堂上,在太师白瑞安和丞相赵明志将各地的情况上报于皇帝后,皇帝甚是高兴。
恰在此时,钦天监监正也借机将新占卜的运势上奏帝王。
皇帝龙颜大悦,视线一一扫过众人,最后落在白瑞安与赵明志身上,含笑问道: “不知如今的大渊,算不算得上是盛世?” 苏景易话音刚落,丞相赵明志拱手回道: “无灾无战,百姓安居。
臣以为,盛世,不外乎此。
” 苏景易听后哈哈大笑起来,转而望向白瑞安,问道:“太师以为呢?” 白瑞安闻言思索片刻,回道:“臣以为,若再能将商业、手工业等经济带上来,当称盛世。
” 苏景易闻言收敛了笑意,百官见此自是不敢再多说一句话,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赵明志暗暗看了白瑞安一眼,却见他仍以一种回禀的姿态立于原地。
…… 就在赵明志为他狠狠捏了一把汗时,皇帝突然出声了。
他点了点头,笑道:“爱卿所言甚是。
” 白瑞安闻言松了一口气,这才抬起头挺直了身子。
* 二月二,龙抬头。
民间舞龙舞狮,朝廷举办盛典,乃是大渊一惯的习俗。
因这一日寓意好,因此无论是百姓还是大渊历代帝王都十分注重这日,皇帝每年都会在圣台举行盛典,以此来祈求风调雨顺、百姓安乐。
因苏若清前些日子的差事办的很好,皇帝龙心大悦,除了有意大办此次的生辰宴外,还让太子与他一同向上天祈福。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一经传出后,惹得不少皇子眼红,就连不少大臣也在私下里议论,皇上此举是不是有意表露重用太子的意思。
苏若清的生辰宴被安排在晚上举办,白日则举办祭天大典。
如今的大渊甚是太平,百姓也得以休养生息,所以今年的祭天大典也办的比往年更为宏大。
宋辞不需要参加白日的祭典,因此一大早便在青衣的陪伴下悄悄出了宫,转头进了一处不起眼的铁匠铺。
“前些日子我要的东西做好了吗?” 一进门,宋辞便出声问道。
那人听后抬起头看了一眼宋辞,随即点点头。
“早就打好了。
” 回了宋辞的话后,他又转头对屋里道,“小芸,将屋里那个暗红色的盒子取出来。
” 话一说完,他又低下头专注于手中的动作,再不管其他。
“哎。
” 屋里有人应了一声,没多久便出来了。
她将盒子放到宋辞手中,宋辞打开一看,眼中流露出一丝笑意,显然十分满意。
那铁匠做完手中动作也走了过来,“我打了二十来年的兵器,还是第一次见这样精巧的设计。
” 宋辞闻言笑了笑,“设计再好,也要做的出来才行。
马匠人之名,所传不虚。
” 那人听后爽朗一笑,“熟能生巧罢了。
一件事情做的久了,总能做出来些门道。
” 宋辞点了点头,显然也赞同他的话,淡淡道:“确实如此。
” 说完这句话,她取出一小锭金子放到一旁的铁架上。
“你这次做的很好,这是额外的谢礼。
” 她淡淡说道,随后合上盒子便转身离开,也不去看那人的反应。
…… 取了兵器后,宋辞听说今日的桃山热闹非凡,有舞龙舞狮的,想着时辰还早,因此拉着青衣又去了一趟桃山,直到申时才回去。
由于事先和太后说好了,所以当宋辞拿出那把精巧的匕首时并未受到侍卫的阻拦。
宋辞进了宫门也不敢耽搁,一路直奔慈安宫。
回到胜寒殿后,宋辞又要沐浴更衣又要梳妆,一直到天色渐暗才出了慈安宫的大门。
待她来到永宁殿时,宾客已经来了大半。
她在宫人的带领下入了席,随后便坐在那里静静等待着宴会的开始。
此次苏若清位于她的右侧,两人座位紧紧挨着,只是中间留有些空隙,因此宋辞只需要微微侧目便能时刻注意到他的一举一动。
虽然今日是他的生辰,但苏若清却仍穿着一袭白色锦袍,上面用银线绣着四龙纹的图样。
若说上次的玄色金线四龙纹锦袍显得人威严华贵,那么今日的白色银线锦袍便显得人典雅温润。
他头发半束着,由于并未加冠,因此只用一白玉簪固定。
推杯换盏之间,他脸上挂着柔和的笑意,说出的话如三月春风拂面而过,让人觉得亲近又温暖。
宋辞坐在席间静静望着这一切的发生,目光平淡如水,仿佛隔绝于这热闹之外,浑身透露着生人勿近的气场,自成一派。
她向来不喜欢这种氛围,因此在皇上离席后不久也悄悄离开了,苏若清注意到她的动作,想到她今日的疏离,心中不免有些怅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宴会一直持续到深夜,等到苏若清出来时,月亮已升至中天。
他独自一人走在回去的路上,一旁的宫灯将他在地上的身影拉的老长。
“就这样回去了?” 突然,一道熟悉的声音从上面传来,苏若清抬起头一看,却见宋辞正斜倚在不远处的屋檐上,歪着头看他,眼中带着戏谑。
苏若清扬了扬眉,坦言道:“我以为你回去了。
” 宋辞轻呵了一声,从上面一跃而下,稳稳落在他面前,她拍了拍自己的裙子,笑道:“是回去了。
不回去怎么取来东西呢?” 说着,她将盒子递给了他,挑眉道:“打开看看?” 苏若清闻言笑了笑,打开一看,却见里面放着一枚做工精致的匕首,它与其他匕首相比略小了些,就像是一个装饰,手柄处镶嵌着一颗红宝石,在月光的照耀下发着莹莹寒芒。
“给你防身用的。
”宋辞淡淡道。
苏若清闻言轻笑一声,拔出匕首,指腹轻轻覆在上面。
“你小心些,这匕首可是削铁如泥的物件,我虽然也想让你试试锋利否,但今日毕竟是你的生辰,不宜见血。
” 宋辞见他出神的模样,忍不住出声提醒道。
苏若清闻言没说什么,笑着将匕首合上,然后放到自己怀里。
如今,久扰边关的北胡已经归降,北方大局已定,四海升平,可称得上是太平年间。
皇帝虽然不说,但眼神中流露出的喜色却怎么也遮掩不住。
由于明日便是二月二,所以今天的早朝便显得尤为重要。
朝堂上,在太师白瑞安和丞相赵明志将各地的情况上报于皇帝后,皇帝甚是高兴。
恰在此时,钦天监监正也借机将新占卜的运势上奏帝王。
皇帝龙颜大悦,视线一一扫过众人,最后落在白瑞安与赵明志身上,含笑问道: “不知如今的大渊,算不算得上是盛世?” 苏景易话音刚落,丞相赵明志拱手回道: “无灾无战,百姓安居。
臣以为,盛世,不外乎此。
” 苏景易听后哈哈大笑起来,转而望向白瑞安,问道:“太师以为呢?” 白瑞安闻言思索片刻,回道:“臣以为,若再能将商业、手工业等经济带上来,当称盛世。
” 苏景易闻言收敛了笑意,百官见此自是不敢再多说一句话,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赵明志暗暗看了白瑞安一眼,却见他仍以一种回禀的姿态立于原地。
…… 就在赵明志为他狠狠捏了一把汗时,皇帝突然出声了。
他点了点头,笑道:“爱卿所言甚是。
” 白瑞安闻言松了一口气,这才抬起头挺直了身子。
* 二月二,龙抬头。
民间舞龙舞狮,朝廷举办盛典,乃是大渊一惯的习俗。
因这一日寓意好,因此无论是百姓还是大渊历代帝王都十分注重这日,皇帝每年都会在圣台举行盛典,以此来祈求风调雨顺、百姓安乐。
因苏若清前些日子的差事办的很好,皇帝龙心大悦,除了有意大办此次的生辰宴外,还让太子与他一同向上天祈福。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一经传出后,惹得不少皇子眼红,就连不少大臣也在私下里议论,皇上此举是不是有意表露重用太子的意思。
苏若清的生辰宴被安排在晚上举办,白日则举办祭天大典。
如今的大渊甚是太平,百姓也得以休养生息,所以今年的祭天大典也办的比往年更为宏大。
宋辞不需要参加白日的祭典,因此一大早便在青衣的陪伴下悄悄出了宫,转头进了一处不起眼的铁匠铺。
“前些日子我要的东西做好了吗?” 一进门,宋辞便出声问道。
那人听后抬起头看了一眼宋辞,随即点点头。
“早就打好了。
” 回了宋辞的话后,他又转头对屋里道,“小芸,将屋里那个暗红色的盒子取出来。
” 话一说完,他又低下头专注于手中的动作,再不管其他。
“哎。
” 屋里有人应了一声,没多久便出来了。
她将盒子放到宋辞手中,宋辞打开一看,眼中流露出一丝笑意,显然十分满意。
那铁匠做完手中动作也走了过来,“我打了二十来年的兵器,还是第一次见这样精巧的设计。
” 宋辞闻言笑了笑,“设计再好,也要做的出来才行。
马匠人之名,所传不虚。
” 那人听后爽朗一笑,“熟能生巧罢了。
一件事情做的久了,总能做出来些门道。
” 宋辞点了点头,显然也赞同他的话,淡淡道:“确实如此。
” 说完这句话,她取出一小锭金子放到一旁的铁架上。
“你这次做的很好,这是额外的谢礼。
” 她淡淡说道,随后合上盒子便转身离开,也不去看那人的反应。
…… 取了兵器后,宋辞听说今日的桃山热闹非凡,有舞龙舞狮的,想着时辰还早,因此拉着青衣又去了一趟桃山,直到申时才回去。
由于事先和太后说好了,所以当宋辞拿出那把精巧的匕首时并未受到侍卫的阻拦。
宋辞进了宫门也不敢耽搁,一路直奔慈安宫。
回到胜寒殿后,宋辞又要沐浴更衣又要梳妆,一直到天色渐暗才出了慈安宫的大门。
待她来到永宁殿时,宾客已经来了大半。
她在宫人的带领下入了席,随后便坐在那里静静等待着宴会的开始。
此次苏若清位于她的右侧,两人座位紧紧挨着,只是中间留有些空隙,因此宋辞只需要微微侧目便能时刻注意到他的一举一动。
虽然今日是他的生辰,但苏若清却仍穿着一袭白色锦袍,上面用银线绣着四龙纹的图样。
若说上次的玄色金线四龙纹锦袍显得人威严华贵,那么今日的白色银线锦袍便显得人典雅温润。
他头发半束着,由于并未加冠,因此只用一白玉簪固定。
推杯换盏之间,他脸上挂着柔和的笑意,说出的话如三月春风拂面而过,让人觉得亲近又温暖。
宋辞坐在席间静静望着这一切的发生,目光平淡如水,仿佛隔绝于这热闹之外,浑身透露着生人勿近的气场,自成一派。
她向来不喜欢这种氛围,因此在皇上离席后不久也悄悄离开了,苏若清注意到她的动作,想到她今日的疏离,心中不免有些怅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宴会一直持续到深夜,等到苏若清出来时,月亮已升至中天。
他独自一人走在回去的路上,一旁的宫灯将他在地上的身影拉的老长。
“就这样回去了?” 突然,一道熟悉的声音从上面传来,苏若清抬起头一看,却见宋辞正斜倚在不远处的屋檐上,歪着头看他,眼中带着戏谑。
苏若清扬了扬眉,坦言道:“我以为你回去了。
” 宋辞轻呵了一声,从上面一跃而下,稳稳落在他面前,她拍了拍自己的裙子,笑道:“是回去了。
不回去怎么取来东西呢?” 说着,她将盒子递给了他,挑眉道:“打开看看?” 苏若清闻言笑了笑,打开一看,却见里面放着一枚做工精致的匕首,它与其他匕首相比略小了些,就像是一个装饰,手柄处镶嵌着一颗红宝石,在月光的照耀下发着莹莹寒芒。
“给你防身用的。
”宋辞淡淡道。
苏若清闻言轻笑一声,拔出匕首,指腹轻轻覆在上面。
“你小心些,这匕首可是削铁如泥的物件,我虽然也想让你试试锋利否,但今日毕竟是你的生辰,不宜见血。
” 宋辞见他出神的模样,忍不住出声提醒道。
苏若清闻言没说什么,笑着将匕首合上,然后放到自己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