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关灯
小
中
大
方木没法不把这句话和乔教授的失踪联系在一起。
没有猜错的话,乔教授应该认识凶手。
难道他单枪匹马去找凶手,结果……这是一个他不愿深想下去的“结果”。
截止到警方正式立案,乔教授已经失踪了48小时。
警方对乔教授进行了大量调查走访,并去电信部门调查了他所有的通话记录,都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警方四处寻找乔教授的那几天,方木也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漫无目的地寻找着。
他知道这种寻找毫无意义,但他不能忍受在寝室里静静地等候消息,他必须做点什么。
为了乔教授,也为了他自己。
乔教授是方木最敬重的人,在方木的心中一直抱有这样的想法:即使有一天他被杀死了,乔教授也一定会抓住凶手,将其绳之以法。
因为他深信乔教授是强大的,是最后的希望。
可是,乔教授现在生死未卜,这让方木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
邓伟找到方木时,他正站在市百货大楼前,蓬头垢面地扫视着眼前的人群。
邓伟看着这个憔悴的年轻人,叹了口气:“你这么找也不是办法呀!”方木沉默了一会儿:“有消息吗?”邓伟摇摇头:“这事是分局在查,公安厅的边平处长动用了不少关系,不过没什么进展。
”他看看方木愈加阴沉的脸色,忙补充了一句:“你也别胡思乱想。
如果遭遇什么不测的话,肯定就有人报案了。
” 方木想了想,把那天乔教授对自己说的那句话复述给了邓伟。
邓伟听了之后,过了好一会才说:“这老头肯定认识那个凶手!他想包庇凶手,结果把自己也搭进去了!” “乔老师不是那种人!”方木提高音量大声说。
“好好好。
”邓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跟他纠缠,“这个线索很重要,我去找老赵谈谈。
”邓伟拍拍方木的肩,“方木,回去好好睡一觉,把那个凶手给我画出来。
乔教授我们来找。
” 36、失踪(2) 方木回到寝室,看着满桌子的资料发呆。
邓伟说得对,得尽快把凶手找出来,问题的关键在他身上。
只有找到他,才有希望找到乔教授。
面对着堆积如山的资料,方木梳理着思绪:凶手,男性。
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身高在170175CM之间。
身体壮硕,动作敏捷,习惯用右手。
头脑聪明,心计颇深,知识面广,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
童年时父母管教严厉,早期事业顺利,养成了自负和争强好胜的性格。
性情自律、严谨。
家境富裕,平日注意仪表,社交能力强。
有驾驶技术,自己也许有车,并且车况良好。
从事过教育业或者相关行业,熟悉青大周边环境,也许曾在青大任教。
精通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但对于生理医学方面的知识,例如解剖学可能一知半解。
案发后,凶手的心理随着案情发展产生了变化。
也许他的最初动机只是证明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与天赋。
那么,一方面,由于警方的错误判断使他的自负心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他也许对自身的心理变化有所察觉,甚至是抗拒,他没有杀死12岁的金巧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例如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产生厌恶感,由此可能导致丧失某些行为能力。
从他没有对张瑶进行性侵害就能够洞悉一二。
另外,凶手与乔教授相识,并且对方木极为熟悉与了解。
突如其来的师兄 犯罪学复课了。
方木在教学楼的走廊里看到通知时,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难道乔教授回来了?方木的心脏一阵狂跳,直奔教室而去。
跑到教室门口,方木的脚步却慢了下来,在门口站了三秒钟后,他鼓足勇气,拉开了教室的门。
教室里坐满了本科院的学生,讲台上却空荡荡的,并没有那个腰板挺直,眼神严厉的老头。
方木失望到极点,低着头坐到最后一排。
突然,走廊里传来脚步声。
那声音不急不缓,充满自信。
方木屏住呼吸。
门开了,走
没有猜错的话,乔教授应该认识凶手。
难道他单枪匹马去找凶手,结果……这是一个他不愿深想下去的“结果”。
截止到警方正式立案,乔教授已经失踪了48小时。
警方对乔教授进行了大量调查走访,并去电信部门调查了他所有的通话记录,都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警方四处寻找乔教授的那几天,方木也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漫无目的地寻找着。
他知道这种寻找毫无意义,但他不能忍受在寝室里静静地等候消息,他必须做点什么。
为了乔教授,也为了他自己。
乔教授是方木最敬重的人,在方木的心中一直抱有这样的想法:即使有一天他被杀死了,乔教授也一定会抓住凶手,将其绳之以法。
因为他深信乔教授是强大的,是最后的希望。
可是,乔教授现在生死未卜,这让方木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
邓伟找到方木时,他正站在市百货大楼前,蓬头垢面地扫视着眼前的人群。
邓伟看着这个憔悴的年轻人,叹了口气:“你这么找也不是办法呀!”方木沉默了一会儿:“有消息吗?”邓伟摇摇头:“这事是分局在查,公安厅的边平处长动用了不少关系,不过没什么进展。
”他看看方木愈加阴沉的脸色,忙补充了一句:“你也别胡思乱想。
如果遭遇什么不测的话,肯定就有人报案了。
” 方木想了想,把那天乔教授对自己说的那句话复述给了邓伟。
邓伟听了之后,过了好一会才说:“这老头肯定认识那个凶手!他想包庇凶手,结果把自己也搭进去了!” “乔老师不是那种人!”方木提高音量大声说。
“好好好。
”邓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跟他纠缠,“这个线索很重要,我去找老赵谈谈。
”邓伟拍拍方木的肩,“方木,回去好好睡一觉,把那个凶手给我画出来。
乔教授我们来找。
” 36、失踪(2) 方木回到寝室,看着满桌子的资料发呆。
邓伟说得对,得尽快把凶手找出来,问题的关键在他身上。
只有找到他,才有希望找到乔教授。
面对着堆积如山的资料,方木梳理着思绪:凶手,男性。
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身高在170175CM之间。
身体壮硕,动作敏捷,习惯用右手。
头脑聪明,心计颇深,知识面广,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
童年时父母管教严厉,早期事业顺利,养成了自负和争强好胜的性格。
性情自律、严谨。
家境富裕,平日注意仪表,社交能力强。
有驾驶技术,自己也许有车,并且车况良好。
从事过教育业或者相关行业,熟悉青大周边环境,也许曾在青大任教。
精通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但对于生理医学方面的知识,例如解剖学可能一知半解。
案发后,凶手的心理随着案情发展产生了变化。
也许他的最初动机只是证明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与天赋。
那么,一方面,由于警方的错误判断使他的自负心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他也许对自身的心理变化有所察觉,甚至是抗拒,他没有杀死12岁的金巧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例如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产生厌恶感,由此可能导致丧失某些行为能力。
从他没有对张瑶进行性侵害就能够洞悉一二。
另外,凶手与乔教授相识,并且对方木极为熟悉与了解。
突如其来的师兄 犯罪学复课了。
方木在教学楼的走廊里看到通知时,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难道乔教授回来了?方木的心脏一阵狂跳,直奔教室而去。
跑到教室门口,方木的脚步却慢了下来,在门口站了三秒钟后,他鼓足勇气,拉开了教室的门。
教室里坐满了本科院的学生,讲台上却空荡荡的,并没有那个腰板挺直,眼神严厉的老头。
方木失望到极点,低着头坐到最后一排。
突然,走廊里传来脚步声。
那声音不急不缓,充满自信。
方木屏住呼吸。
门开了,走